语文辩论式教学方略辩论式教学是全体师生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或指定论点,形成正反两方,借用辩论的形式,在课堂上运用所收集到的论据论证己方论点,并力求驳倒对方论点的一种教学形式。语文辩论式教学与一般辩论不同:首先,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知识建构;再次,它的本质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思、辩”等语言综合素质,锻炼其实际语用能力;最后,它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一、语文辩论式教学的理论依据1、人本主义和自主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其实质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相反,它主张教师的指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化,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逐渐自主调控学习目标、计划、进程等。2、合作学习理论又称作协作学习理论,是20世纪70-8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现已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之一,被誉为“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中的“合作”有两层意义:一是行动上的合作;二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思想方法的合作。辩论式教学具有竞赛性质,辩手之间既要在准备阶段交流合作,又要在辩论阶段默契配合,才能获得成功。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外界输入的信息,而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顺应和主动构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意义建构只起促进和帮助作用。4、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是多元的,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为核心的。教师应从学生不同的智力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来创设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诱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二、语文辩论式教学的操作方略语文辩论式教学由两部分组成,即课前准备和课堂辩论。1、课前准备(1)辩题的选择。选择适宜的辩题是语文辩论式教学成功的前提。辩题选择要遵循四原则:第一,可辩性。辩题一般要具有辩证性,允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选择真理与谬误界限分明、胜负一目了然的辩题。那会导致对抗和论据的扭曲。第二,趣味性。在青年中有一定影响的辩题,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这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第三,知识性。皮亚杰心理学中关于“注意”的观点,我把它概括为:司空见惯,则熟视无睹;一无所知,则漠不关心。因此,辩题应是学生“陌生而又熟悉”的,他们通过课内外材料的收集能够解决的问题。第四,效益性。辩题要与当前的教学内容有联系,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2)辩题的剖析。辩题的文字表述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主体部分和被评价部分。教师要剖析辩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辩题,指导双方在明确己方的论点的基础上分组收集材料。(3)材料的搜集。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看参考书、学习经典文献、整理时事评论、下载网络信息等。(4)论据的交流。面对大量材料,要求学生学会取舍,分清主次;小组之间交流论据,共拟发言提纲;还要设想对方的论据,准备反驳的论据。(5)座位的安排。传统的课堂采用固定的、封闭的秧田式排位法,以便使目标和中心指向教师和黑板。辩论式课堂不同,它要求目标和中心指向辩论主体——正反双方。我的座位安排有三部分组成:一是对垒双方的课桌摆在教室中央偏上的位置,中间留下“楚河汉界”;二是评委(应是单数)坐主席台上;三是其他学生坐观众席,也可分坐于正反两大方阵。每一轮辩论结束,听众允许转变立场,这样,听众也参与了活动,而不是单纯的”道具”;而且,方阵人数的变化动态地显示了正反双方辩论的优劣。2、课堂操作(1)创建和谐氛围。语文辩论式教学的实质是以语言为媒体的师生之间、正(方)反(方)之间、评(委)辩(手)之间的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而交流就离不开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围。你可以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但你一定要尊重对方与你论辩的权利。“君子和而不同”。(2)学生自由辩论。教师导入辩题后,正反双方先分别陈述观点,然后进入辩论。教师在辩论进程中尽量减少控制和干预,避免影响辩论的连续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将准备阶段“内化”的知识创造性的“外化”,自由展示学生的个性。(3)教师引导鼓励。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有:第一,激发辩论欲望,避免“冷场”;第二,调控辩论方向,避免跑题;第三,引导科学思维,避免空洞;第四,鼓励创新思辩,避免教条。(4)评委主持评价。学生组成的评委团最后对正反双方做出点评(宜多用鼓励性评语);裁决胜负;评选最佳辩手等。三、语文辩论式教学的意义解读1、有利于体现互动性教学原则当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提倡互动式教学原则。语文辩论式教学就贯彻了这一原则,它包含正反互动、师生互动、评辩互动。这既符合时代性的要求,也符合中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心理学证明:年龄相同、地位平等的人们之间更容易沟通和交流,更容易批判地吸收、接受彼此的观点和意见,更好地在自主学习和合作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2、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辩论式教学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辩论”中去解决。教师转到“幕后”,成为“导演”;学生走上“前台”,成为“演员”。这种主体意识的强化,有助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布鲁斯·乔伊斯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发自己的难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去相信某种结论。相反地,我们应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语文辩论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多向性和创造性。在辩论的准备和进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合理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提升思维品质。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辩论式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能力。(1)语言表达能力。这是语文辩论式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语言尽可能准确、连贯、创新。(2)人际交往能力。思想交锋和语言交锋的过程,实质上是交流情感和信息,这对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3)接受认知能力。辩论,既要会说,还要会听。在听中收集要点,抓住要害,为反驳做准备。这种训练有利于改变学生轻信的心理弱点。(4)团结协作能力。辩论是一项集体活动,从材料的分组收集到立论与驳论的攻防转换都离不开辩友的协作与支持。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5、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语文辩论式教学模式能够大大促进新课程新理念的贯彻落实,有助于教师形成“五观”、实现“五转变”。这“五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参与”的教育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观;“语文是练会的,不是教会的”的教学观;“自主性与合作性相统一”的发展观;“面向生活,学会学习”的学习观。“五转变”是:在教育思想上,从“以本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在教育目标上,从“以掌握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在教学原则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方式上,从“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在评价体系上,从“单一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想结合”。(该论文已于2007年7月以蒋某名义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