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东巴文有1400多个单字,词语丰富,能够表达细腻的情感,能记录复杂的事件,亦能写诗作文。东巴文被称之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2003年,东巴古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并进行数码记录。《碧帕卦松》(白蝙蝠取经记)主要是一本叙述纳西东巴各种占卜术起源的经书。这本经书在叙述五行八卦起源时,讲女神盘兹莎美给人类的使者白蝙蝠天下所有的经书,但白蝙蝠途中不按照女神的吩咐而私自揭开经箱想看个究竟,结果白风黑风吹起,将经书吹落四方,只有一部上好的经书被龙王署美纳布收起而放在一个大蛙含时巴美嘴里。白蝙蝠重新求告女神,女神点化他只能去到黄金大蛙含时巴美所栖身的地方请“史索督知”三兄弟帮忙获取经书,于是这三兄弟应其请求而带上弓箭,射死大蛙含时巴美,“只见它的头颅朝向南方,它的尾部朝向北方。它在行将身死时,接连发出5次哀鸣声,一一变成5种‘津吾’(与藏语的‘元素’一词发音相近,指五行元素——引者按)。从此,在居纳若罗神山上,在增含鲁美神石下,由黄金大蛙发出的5次鸣叫声幻化为5种津吾的谱曲便永存于世(戈阿干注:‘译丛本’译为金色的神蛙,在将要断气时,从口里说出5个字:木、火、铁、水、土,五行就此而出。‘石印本’原文译为‘叫了五声就产生木金水火土五行’。笔者[戈阿干]据和正才、和开祥两位东巴的读音译成上述行文)。黄金巨蛙头朝南方,尾朝北方,箭尾指东方,箭镞指西方。由它的皮(‘石印本’原记为‘毛’)发生变化,化为东方木的津吾;由它的血发生变化,化为南方火的津吾;由它的骨发生变化,化为西方铁的津吾;由它的胆发生变化,化为北方水的津吾;由它的肉发生变化,化为天地中央土的津吾。巴格八方就这样出现,‘米吾’(纳西九宫)九数就这样形成。”再看纳西东巴图画文字。这些看来像图画的图形代表着三句纳西东巴话,翻译成汉语就是“人类的搬迁是从灵山顶上搬下来的,鸟的飞是从山凹处飞出来的,水的流是从高高的高山牧场上流下来的。”东巴经师看着这些图形总是说出这三个句子,所选用的也词和词序是固定不变的。为什么这些图形表达这三个句子,有不少地方不懂得东巴语言是不行的:第一个图形是一个翘足的人,还长着个大象的长鼻子。翘足表“搬迁”,而画象鼻却是因为东巴语中“象鼻”与“人”同音,有了这个鼻子就可以知道这里表示的是与“象鼻”同音的普通集合名词“人”,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人。第二个图形画的是一个东西挂起来的样子,但表示的意义却是东巴语中“悬挂”的同音词——“(人类的)类”。第3个主图形是东巴传说中的圣地灵山,山的上方有个象是蛋的形状,但不是表示“蛋”义,而是表示东巴语中与“蛋”同音的另一个词“上边、顶上”。第四个部分下面的图形就表示“山凹”的形状,而上面的图形是“门扇”的形状,却表与它同音的另一个词——“处”。第五部分的上一图形是“鸟”,下一图形依然是用“悬挂”的图形表同音词——“类”。第六部分上边的图形是一杆秤,表示的是东巴语中与“秤”同音的另一个词——“高山牧场”。下面的山形的顶上有两道标记,用来表示形容词“高”。最后一个图形是描画水流动的样子,表示“水”这个词。仅从图形的摹画程度看,东巴的图画文字与前面的记事图画差不多,但两者已有本质的区别。这就是,东巴文中的图形与语言有直接关系:它不是直接表外界的事物,而是表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是有固定的语音形式的。所以要获得东巴图画文字的图画,必须了解东巴语。不了解东巴语就不可能获得“象鼻”表“人”、“悬挂”表“类”、“秤”表“高山牧场”的信息。东巴图画文字是一种早期的原始文字。它已经大致具备了文字的基本特点,但又不太完善。成为文字的基本特点是:1.有离散的图形。每一个图形对应于语言中的一个音义结合体,有固定的读音。2.每一个图形可以重复使用并保持意义不变。3.图画的排列顺序对应于语言中音义结合体的排列顺序。这样,按照图形的次序顺序地读出每个图形联系的音,就成了有声语言的句子;按照图形的次序或读音的顺序去理解它们联系的音义结合体的意义,就得到了整幅图表达的信息。东巴文所以是文字而不是图画,就是因为,1.它的图形表示的已经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而不是外界的事物,图形都是有音可读的。2.图形排列的次序不是摹画外界事物的相互位置而是大致是表示语言符号的先后次序。比如“人”形在“鸟”形后,并不是表示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位置关系,而是在语言中先说和后说的关系。3.不少图形只对应语言中一个特定的音义结合体,而不是现实中事物的形状。如“秤”表“高山牧场”。东巴文还不是完善的文字系统,也是因为它还不完全符合文字的基本条件:1.有些地方一个图形表两个音义结合体,如鸟飞的图形表东巴语中“鸟”和“飞”两个音义结合体。有的地方则有个别虚词成分没有对应的图形。2.同一个图形在文本的不同地方可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如“悬挂”图形在我们的例子中借其音表“类”,在经文的其他地方则用其形表“悬挂”。3.个别地方图形的次序与语言符号的次序不一致。如图形是“人搬迁”+“类”,所表达的语言符号的次序是“人类搬迁”。由于还不完全符合文字的基本条件,所以东巴文还是原始文字,不是成熟文字。总之,文字的基本性质是记录有声语言的形体符号系统。要抓住“有声”和“符号”这两点。“符号”意味着其形体可以分析为离散的可反复使用的小形体。“有声”意味着小的形体符号与有声的语言符号(音义结合体)相对应。文字表达信息的方式是通过特定语言符号作为中介而实现的。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读一篇文字材料时我们的确可以不把声音发出来就理解了其中的意义,但这绝不意味着文字可以不表音。因为这篇文字材料中的每个图形对应的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所表达的意义已经是经过了某一种语言的音的切分而得到的语素义或词义再组合的句义。这一基本属性,如果在不懂文字所记录的语言的人看来是不难理解的。图画则与语言没有直接关系。其形体很难都分析为可反复使用的形体符号,即使有一些重复出现的小形体也与特定语言的音义结合体没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图画表达信息是通过对外界事物或事物某些特点的摹画,对事物色彩、事物间相互位置的摹画而实现的。一幅图画说不同语言的人都能看懂,一篇文字却只有会说某一种语言的人能看懂。面对同一幅画,可以用不同语言或同一种语言的各种不同的句子来表达画儿的意义,而面对一篇文字则只有一种语言的特定句子与之对应。可见,文字的基本性质是记录语言的形体符号,文字是通过语言的中介来表达传达信息、表达意义的。表意文字:是一种图形符号只代表语素,而不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表意文字是文字萌芽时期的产物,是相当原始的,并不能用于记录语言,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刻符、岩画、文字画和图画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基本上是表意文字。通常也把汉字看作表意文字,但汉字在甲骨文阶段已出现大量的假借字和形声字,已不是一种纯粹的表意文字。基本单位:用符号表示语义的文字。每个符号叫做字,是书写单位,又是音节单位。书写、印刷时,符号之间不采用留空隙的方法来表示词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