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医学总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绪论及基本理论一、行为医学概述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生物医学BiologicalMedicine,物理科学PhysicalScience,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行为医学BehavioralMedicine1.基本概念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s):运用科学方法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行为医学(BehavioralMedicine):研究和发展关于行为科学中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并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防治和康复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BehavioralMedicine:Aninterdisciplinaryfieldofmedicineconcernedwiththeintegrationofknowledgeinthebiological,behavioral,psychological,andsocialsciencesrelevanttohealthandillness2.行为医学的发展简史3.行为医学的学科性质:行为医学既是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更是医学的一个分支。有学者认为行为医学与生物医学、社会医学并列,是现代医学体系的三大支柱之一。4.行为医学的研究对象:健康人,有行为问题的人,动物行为医学5.行为医学的研究任务:研究影响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各种行为;研究人类行为的生物机制、心理机制和发展规律;研究个体求医行为与遵医行为;研究医患互动和医疗行为;研究社区、家庭和不同人群的心理卫生保健行为……第二章行为医学的基本理论一.经典条件反射的几个重要概念强化Reinforcement;泛化Generalization;分化Discrimination;消退Extinctionn自然恢复Spontaneousrecovery(P18)TheClassicalConditioningReflex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重要概念正强化Positivereinforcement;负强化Negativereinforcement;消退Extinction;惩罚Punishment(P19)三.认知理论主要代表人物:1.艾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理论2.贝克认知疗法理论3.梅钦鲍姆自我指导训练四.人本主义理论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理论2.罗杰斯的以人为中心与自我理论五.内脏学习理论是操作条件反射的另一种形式,即内脏操作条件反射,米勒的内脏学习实验证明,通过特殊的学习和训练,有机体可以控制由自主神经支配的内脏器官的活动,例如心血管、胃肠、肾脏和各种腺体的活动,即内脏学习理论,根据这个理论进一步提出生物反馈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六.心理生物学理论代表人物:沃特·坎农,主要研究心理行为变量与生物学指标之间的关系七.健康行为改变理论组成:健康信念理论,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知-信-行理论,合理行为/计划行为理论1.健康信念理论:是最早运用心理学方法解释和预测健康行为的重要理论模式,以心理学为基础,由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认知理论综合而成。广泛运用于各种短期、长期健康危险行为的预测和改变。如吸烟行为、不良进食行为、性病的预防和干预等。2.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在综合心理治疗和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是一个动态的综合行为改变理论模型。该理论认为行为的变化是渐进、分阶段、螺旋式复杂发展的过程;根据行为改变者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技术。3.知-信-行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和信息是建立正确的信息与态度,进而改变健康相关行为的基础,而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态度是改变行为的关键,用于防治艾滋病、成瘾行为等行为医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文献法……第三章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社会化第一节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BiologicalMechanismofHumanBehavior)1.Heredity&Behavior遗传与人类行为(1).基因负载着蛋白质合成的密码,这些蛋白质调节着身体的生理过程并表达表征特征(2)探讨行为的起源(3)Genotype基因型:遗传而来,变异性(4)Phenotype外表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模式,环境在中间起重要作用(5)基因型与特殊环境相互作用产生了人们的遗传表型Ø人类行为遗传学(humanbehaviorgenetics):在遗传学、心理学、行为学和医学等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解释人类复杂行为现象的遗传机制。Ø传统行为遗传学:onegene,onedisorder,OGODØ现代行为遗传学:人类复杂行为的遗传因素主要受多种基因(polygenic)影响,这种多基因系统里的基因被称为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traitloci,QTL)。确立行为的遗传根基:(1)异卵双生Dizygotictwins,DZs(2)同卵双生Monozygotictwins,MZs(3)被收养的兄弟姐妹(4)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攻击行为——Pet-1基因、MAOA基因抑郁——5-HTT基因慷慨——AVPR1a基因2.Brain&Behavior(大脑与人类行为)3.Neurotransmitters&Behavior(神经递质与人类行为):乙酰胆碱Ach、单胺类(DA、NE、5-HT)、氨基酸类(谷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肽类:内啡肽、下丘脑释放的激素等。(1)Dopamine&behavior冲动行为Impulsivity赌博行为Gambling奖赏行为Reward成瘾行为Addiction爱情Love(2)5-HT&behavior1)参与痛觉、睡眠、体温等生理功能2)产生愉悦情绪第二节人类行为的发展DevelopmentofHumanBehavior(1)早期行为发展是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2)行为发展存在关键期(keyperiod)Ø印刻现象:imprinting1.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2.不需强化和练习3.婴幼期对环境刺激所表现的一种原始而快速的学习方式。Ø依恋:attachment1.为孩子建立安全的依恋是保障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2.触摸、运动、玩耍对神经系统的发育很重要Ø语言的习得:Language美国儿童吉妮,印度狼孩卡玛拉的例子。Ø双眼视觉婴幼儿九大敏感期(蒙台梭利)儿童部分心理发育关键期第三节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基础(SociologyofHumanBehavior)人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文化规范、塑造人类行为影响的两种方式:(1)学习社会行为及知识Ø生活技能社会化Ø观念社会化Ø行为社会化Ø角色社会化社会化的心理机制1)社会学习理论(Sociallearningtheory):1.自我强化: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2.自我效能:个体对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2)社会比较理论(Socialcomparisontheory)1.自我评价都倾向于是社会性的2.某些社会情境缺乏客观的比较标准,人们必须通过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才能够对自己的状态形成明确的自我评价3.社会比较:将自己的状态与他人的状态进行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4.向上比较、向下比较(2)社会控制(Socialcontrol):适应行为被鼓励、提倡不良行为被约束、控制。1)提供合乎社会目标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模式2)调适人际关系3)制约、指导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脑功能成像技术(1)高分辨率脑电磁成像技术MRI(2)功能磁共振fMRI——fMRI与人类情绪相关脑区:1)利他:大脑颞上沟的活动明显增多2)憎恨:皮质和皮质下区域激活至少有两个大脑结构是产生爱与恨的情绪所共用的3)受威胁:大脑前额叶皮质的靠下部位大脑脉管周围的灰质区域4)报复::大脑与喜悦、满足相关的区域出现了明显反应;PET扫描比对男人、女人目睹他人遭受痛苦时的反应;男人比女人有更强的报复心理。(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行为保健掌握:保健行为的分类保健行为的内容、原理群体保健行为[学习难点]保健行为的分类阶段变化理论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世界卫生组织2002年估计,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死亡可归因于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等十种行为危险因素、保健行为:Behaviorsincludemedicalserviceusage(e.g.,physicianvisits,vaccination,screening),compliancewithmedicalregimens(e.g.,dietary,diabetic,antihypertensiveregimens),andself-directedhealthbehaviors(e.g.,diet,exercise,smoking,alcoholconsumption).常见保健行为分类保健行为的经典三分类:1.疾病保健行为2.康复保健行为3.预防性健康行为疾病阶段1、出现症状阶段2、成为病人阶段3、就医阶段4、依赖性病人阶段5、复原阶段1.疾病保健行为(illnessbehavior)临床前保健行为:对已经出现临床疾病的症状或体征,尚未进行临床疾病治疗阶段所采取的保健行为措施。临床中保健行为:诊断后所从事的以康复为目的的任何活动疾病行为:个人察觉疼痛,不适,或其他机能失调时,对这些症状予以体验、评估,并对此采取的行动。疾病行为的影响因素:疾病个人评估社会界定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处理方式疾病行为分类:1.主动疾病行为2.被动疾病行为3.医源性疾病行为主动疾病行为:个体无论是否患有疾病,或稍有病感时即表现出明显区别于健康人的行为。被动疾病行为:个体尚未对自己所患疾病产生病感,或有病感对所患疾病的严重程度认识不足,或出于其他原因不愿意表现病感的行为。医源性疾病行为:在医疗机构为患者诊治或预防疾病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的言行、措施而造成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行为。患者的心理行为反应:1、认知功能的变化2、情绪的变化3、意志行为的变化4、人格变化1.产生分离性焦虑30.4%的烧伤患儿出现分离性焦虑。哭闹、烦躁不安,拒绝与陌生人接触,用语言及行为攻击陌生人等。2.控制感丧失36.1%的烧伤患儿控制感丧失,反抗、拒绝接受任何治疗护理、退化性行为等。3.产生恐惧96.7%的烧伤患儿出现恐惧,因为创伤及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经历记忆犹新,对康复锻炼可能产生的疼痛产生恐惧。大声哭泣,尖叫、烦躁;骂人、打人行为;肌肉僵硬、咬紧牙关或较少有肢体语言的反抗。2.康复保健行为为出院治疗后康复期间病人恢复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所采取的行为。3.预防性健康行为(preventivehealthbehavior)个体从事的自认为健康的、以预防或早期发现无症状疾病为目的的任何活动。即病因保健:针对某些疾病的发病特点、易罹患因素所采取的行为保健措施。7项生活方式:(1)减少夜生活,每天吃早餐;(2)每天睡眠7—8小时;(3)一日三餐间不吃零食(4)保持标准体重;(5)有规律的体育锻炼;(6)不吸烟;(7)不饮酒或少量饮酒。行为改变的理论和模式个体水平:健康信念模式、自我效能理论、阶段变化理论人际水平:社会认知理论群组水平:社区组织、创新扩散理论综合应用模式:生态学模式、格林模式阶段变化理论基本假设:行为改变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而且每个人在行为改变的动机、准备方面,处于不同水平(有程度的差别)。未考虑阶段未考虑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者是有意坚持不改变。特点:不喜欢考虑或谈论有关这些高危行为的话题,甚至还有另外一套理论来抵制,他们也不打算参加健康促进项目。考虑阶段:在外因作用下,衡量改变行为的收益和花费的代价准备阶段:人们严肃地承诺作出改变,并且开始有所行动,如打算加入健康教育培训班,向别人咨询,同医生交谈,购买辅导书。行动阶段:人们已经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但维持时间少于6个月。行动仅是5(6)个阶段中的一个阶段,还不能看成行为的改变。行为改变是指要达到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