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测量力的大小教材说明《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前测课前我对学生们进行前测,问同学们认为力是否有大小,如果有怎么测量。同学们都认为力是有大小的,但是一问如何测量大部分同学们回答的是称。而实际上称测量的重量而不是力。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二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以及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2.掌握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培养学生树立谨慎、细致观察和学习科学的态度。4.培养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东西,谁知道这是什么?这是一个拉力器,可以用来健身,也可以用来比力气的大小。请两位同学上台,比比谁的力量大。为什么说这个同学力量大?生:X同学力气大,拉力器(的弹簧)更长。【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根据弹簧受力大,伸的长的特点,发明了能够测量力的大小的测力计,引出课题。】二、认识弹簧测力计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PPT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PPT图片)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2.学生观察活动。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4.同学们知道长度、温度都有自己的单位,那么力的单位是什么呢?仔细观察桌面上的测力计。1(牛)=100(克力)【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让学生了解测力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认识测力计上一大格是多大力,一小格是多大力,刻度板上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读数练习。6.慢慢拉弹簧用手感受1N,2N的力并测力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让学生认识测力计,学会读数,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将科学与数学结合的综合能力。】7.按照实验要求,完成实验记录单,并展示同学们的实验记录单。【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效果:让学生自己操作使用测力计,并在实际中读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三、看看你都学到了什么(练习题)四、小结今天同学们知道了原来力的大小是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的,了解到弹簧测力计的组成、单位和使用方法。五、板书教学反思《测量力的大小》是在学生经历了重力、拉力、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活动中,逐步建立了物体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的概念。并从中体会了力是有大有小的,同时引出力是可测的,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学习这课也是为后面的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奠定基础。科学课的内容往往与日常生活习惯不同,比如本课测量重力的大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说物体的重量,然后说是多少克、多少千克,重量其实就是重力的大小,但这节课中我们不说重量,而只说重力,因此认识和熟悉一个新的单位——牛顿,因为陌生并且与生活习惯不同,所以让学生接受起来要有一个过程。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实验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了弹簧“受力大,伸的长”。同时引入弹簧测力计,通过物体重量以及弹簧“受力大、伸的长”的特征,使学生明白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在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组成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思考“N”,引出力的单位“牛顿”。并且了解了牛顿与克力的关系。观察测力计的组成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序的观察习惯,同时知道测力计各部分的作用以及操作使用的注意事项,也巧妙地让学生明白力的单位。在学生跃跃欲试的时候,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受挫,使学生明白在科学研究中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细致地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以后,才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心中建立细致观察、细致实验的印象。经过前面的酝酿,后面的操作实验水到渠成。在分组实验中,学生合理分工,顺利地完成了实验。课后,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课堂。整节课从设计到课堂组织,我较多地考虑了如何落实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概念,整节的设计,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是以自己心中的预设为主线的,没有能够做到放开来让学生探究。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