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最开始接触到“哲学”这个词是因为曾经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我们都知道李小龙的功夫是盖世传奇,但却不一定知道李小龙在华盛顿大学读书时主修的是哲学。哲学与功夫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却极其完美地结合在了李小龙的身上。哲学思想渗透在他一生的事业和生活中,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他能超越一般平庸的习武者,成为一代功夫宗师。我印象很深刻李小龙说过的一句话:哲学会告诉你人为什么活着!所以那时候在李小龙身上,我就感觉“哲学”这个词,它充满着神秘色彩。在我心中是个很崇高,很神圣,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的词。这个假期终于有机会读到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让我对哲学有了很多认识和了解,也包括对自己的认知。当然的有很多地方很难解读,似懂非懂。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的领域,令人仰视它。许多事情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哲学给人带来的魅力是无穷的。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认识,原本的一些困惑也逐渐有了答案。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中国人的思想也不例外。《中国哲学简史》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充满了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由“爱”和“智慧”两个单词组成。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释合流”“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中国人的宇宙观方面以易经与老庄为代表﹐伦理社会观是以孔孟之说为代表﹐佛家则以宣扬因果轮回、众缘唯心的道理与儒道互相辅助而成。中国古代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独特的思想价值观远远走在历史的前沿。冯友兰教授在阐释了中国哲学的精神、背景后,选取了诸子百家中代表性学说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其主要篇幅在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而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人们常说的哲学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的最大误区。因为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并不一定不聪明,而学过哲学的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明。事实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因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的学问。学习哲学就是“上路”。踏上爱智慧的思想之路。哲学史的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的过程。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但是哲学家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永远不会过时。他们为后人提供了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可能方式。冯友兰教授在书中说到,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学问,实际上它就深深的蕴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密不可分。只不过我们缺少是它们“浮出水面”,“上升”到哲学高度的理论思维而而已。书中还说“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须哲学化,当人哲学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教的作用,就是使人吧事实上已经不同程度上在做的事做完全,一个人若是把他所明白的完全做到了,他就是圣人。”这一个看上去似乎不高的要求正凝聚了千百年来君子修身的理想。该做的事完全做到了,即使是最平凡的事,做“完全”了便是至善,在我们的心中就不会再有遗憾,也就不会再有失望。我想,到了那时,我们的教学中也就不会存在“好生”与“差生”的概念了。中国哲学并不是一尘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进步的,如儒家学派就经历了很多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演变。我很感激这本书,因为它激活了我的思想,它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在这样一个学生时代,我们仍然需要了解哲学。中国哲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对不断舶来的外来文化兼容并蓄直到今天。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其实中国文化在面对外来文化时一直都具有这样的韧性与海一般广阔的精神。我相信,即使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时代,一个西方文化占主流文化的时代,中国哲学依旧能绽放它的光彩。我们常常对生活带着迷茫,对世界存着质疑,迫切地想知道所有事情的答案,但是我们常常百思不得其解。这时候或许可以放慢一下步伐,走近“哲学”,在中国哲学中寻求到更多我们生活的人生的答案,对世界对自己有更多的认知。有一天当我们明白:“人为什么而活着”时,我想我们已经慢慢接近了我们理想中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