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文化研究会”筹备会上的发言洪载辉首先感谢各位有志于衡阳市旅游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教授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会聚一堂,探讨我市旅游文化研究工作。下面我就旅游文化研究会的筹备工作讲几点一、发起筹备旅游文化研究会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衡阳是湖南省的第二大城市,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山奇水秀,人文荟萃,素有“寰中佳丽”之美誉,现有人口730万,国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2010年,衡阳被亚太旅游联合会等国际旅游组织评为“中国最吸引人的二十个城市之一”,是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衡阳是湖湘文化的经典代表城市。神农创耒、大禹治水、蔡伦造纸、船山立说都是衡阳作为湖湘文化发源地的重要见证。钟灵毓秀的山水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吸引了广大海内外特别是东南亚游客向往迷恋,衡阳自然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近年修复了一大批湖湘文化的标志性景观,通过旅游开发和营销,衡阳已形成了数条湖湘文化和山水生态旅游线路。衡阳旅游景点和设施建设及服务功能得到了全面提升,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的旅游业发展环境。但是,衡阳的旅游也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赋存状况存在着错位现象。一是在资源开发种类方面,各地更注重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人文资源的开发明显不足;二是在资源及其开发的匹配方面,全市旅游行业与资源开发的匹配现状不理想。我市目前的旅游行业开发层次主要是基本层次,提高层次的开发薄弱,专业层次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三是旅游产品同质化、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从总体上看,全市旅游产品的开发基本上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组合上,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由于对资源特色与开发方向把握不够,出现了较严重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和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各地的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型为主。四是景区之间资源共享与互动几乎空白;五是一些小景区缺少文化内涵,基本上停留在休闲开会喝茶打牌的原始阶段;有些具有人文历史底蕴的景区也仅仅定格在历史的述说和简单的介绍层面上,而没有将其转化成具有灵性的文化艺术作品,更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旅游文化性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有感于此,我们几位对衡阳旅游文化抱有很深情结的人便产生了要成立一个能将我市旅游与文化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探讨研究的一个团体,于是“衡阳市旅游文化研究会”便顺势而生了。二、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旅游作为一种跨时空的消费活动,它的广泛出现是经济发展驱使的结果,但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更需要内在的动因,正如先秦思想家墨子所讲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人类在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之后,随着收入的增长,必然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但是,旅游活动更是文化驱使的结果。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固然为社会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社会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文化与观念的革命。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旅游活动的兴盛,从客观条件看,是全球经济恢复、繁荣的结果,从深层次看,它是文化观念转变的结果。旅游资源按基本成因和属性,大而言之可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畴。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三、旅游和文化的关系1、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早在1981年,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就在《旅游与文化》一文中指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作用。”到了九十年代,喻学才等旅游文化学专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2、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3、旅游是挖掘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功能的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旅游是实现文化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途径。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因此,旅游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旅游要发展就必须与文化联系在一起。4、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丰富文化旅游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的提升、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美国的迪斯尼乐园源于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电影,20世纪50年代建园之初,只有米老鼠、唐老鸭以及睡美人城堡、海盗船等少数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乘坐过山车、乘坐飞碟、过时间隧道、看水幕电影、看四维立体电影等现代高科技和人类幻想成果在迪斯尼乐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迪斯尼乐园的文化内涵。深圳在20世纪80代以前还是一个荒凉的小渔村,可以说是一片文化的荒漠,然而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等人文景观的建设,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主题公园潮流的领跑者。四、发展我市旅游文化的主要对策一是要充分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我市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内涵;要特别重视旅游文化策划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整体旅游形象不够清晰、旅游产品文化档次不高、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策略不高明的问题,真正把旅游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要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体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这就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五、研究会2012年工作思路1、研究和编制综合推广衡阳旅游业的方案;其核心内容为如何增强衡阳地区景区的竞争力、吸引力和资源共享能力。2、策划和创作一台适合我市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艺节目,并选择适合的景区进行试运行。3、继续为各景区创作一首主题歌曲。4、组建“文化苦旅,景区联盟”,力争达到10文化景点与景区加盟;3、全年组织各理事到本市部分景区进行调研;5、为会员办理发放会员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