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职业中专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为了更好地适应衡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和《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电子注册、毕业生电子注册、毕业证书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湘教发[2005]45号),优化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和结构,推进专业建设规范化,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方案,具体如下:一、指导思想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发展期,围绕衡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企业落户衡阳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多次并校造成的目前开设专业保留较多、优势专业品牌不突出的现状,找准学校定位,紧贴市场,坚持“热爱生活、德能立业、服务社会”的办学思想,进行现有专业的整合、兼并、改造,注重技能、强化实训,注重发展优势、打造品牌,做到优存劣汰,极力将传统优势专业做精做强,加强重点专业建设,打造精品专业,并以此为抓手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达到学校办学的规模和质量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培养德才兼备的中等职业技能人才,主动服务区域经济需求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实际情况,准确定位,整合资源,调整和优化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二、目标和主要任务(一)专业发展总目标确立以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和文化艺术类为3大核心的专业发展总目标。整合衡阳地区职业教育与培训资源,优化学校的专业体系与实训配置,建立特优结合、长短互补、层次衔接、实用性和前瞻性兼备,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体系,凸现学校职前、职后、职业预备教育三维育人功能。(二)专业发展分目标通过学科专业设置、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学质量4个专业发展分目标的达成,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深化专业内涵,实现专业发展的总目标。1、人才培养目标以优质稳定的办学质量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建设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推进理论、实训、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备规范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掌握适应岗位需求的技能序列;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品质,提高学生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质量,让学生成为有技术、高素质、能发展的中等实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区域经济建设以及劳动就业的需要。2、专业设置目标学校争取在三年内,通过调整与优化专业布局,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建设专业培养目标及专业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专业布局合理、专业结构较为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培养能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中等职业技能人才。建设4个校骨干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技术、服装设计与管理、模具制造技术。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构建以重点专业为龙头,骨干专业为支撑的专业框架。3、课程建设目标制定“3+4”模块化校本教学计划。即基础课程分成4个模块:基础知识教学模块、学科专业教学模块、职业素养培育模块。专业课程分成5个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实训教学模块、技能应试模块、技能竞赛模块;突出校本化教学计划的特色,将专业教学渗透到基础学科之中。配合课程建设,制定校本教材开发计划。每三年为一届,对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进行整体把握,科学规划每年校本教材的编写方向。进行校本教材编写申报的前期论证、教师培训及研讨、教材审核、教材展示、教材实施的监控、听说评活动及修订等工作。4、教学质量目标逐步完善各类教学文件的制定与执行,制定并实施校本化专业教学标准。目前学校正以“全员参与、树立榜样、全面诊断、提高质量”为原则,对课堂教学开展全面调研。一学期内通过对在校全体任课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教学活动对教师日常教学进行评价,为学校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提供改进意见,科学构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专业发展主要任务1、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在对社会需求及趋势、学校专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并确定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和文化艺术类专业,引领各专业协同发展。2、改革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以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的,努力培养具有特殊行业中级技能和一般行业中级技能的劳动者。改革办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改革培养模式,拓展工学交替、强化顶岗实习。3、打造一流教学团队加大力度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依托行业培养“双师型”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相关企业行业的培训;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完善科研管理制度,鼓励支持教师进行课题研究。4、实施专业课程改革对照湖南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不断优化专业教学方案,以任务引领型课程改革为方向,打造精品课程,开发适合“做学一体”教学改革的校本教材,形成专业和办学特色。5、加强实训条件建设努力把学校实训中心打造成“教学工厂”模式的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衡阳一流的开放实训中心。6、改革评价模式,形成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以能力水平和贡献大小为依据,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新型的评价模式。建立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教学常规质量监控、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加大力度,加大教育教学监控机制。7、明确组织经费管理成立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领导小组,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担当成员;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经费以自筹为主,力争企业赞助,专款专用。三、调整思路(一)做精主干专业、做优支撑专业、做活拓展专业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和文化艺术类三大专业板块,每个专业板块,至少建立一个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或者特色专业,通过主干专业带动整个专业板块。进一步拓展专业建设的内涵,通过与同类专业学校的校校合作,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做精专业,以衡阳被确定为湖南“3+5”城市群发展的战略机遇,衡阳建设湖南中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为契机。建成行业急需的特色专业。(二)通过“校校联盟”、“校企合作”两个途径,做好专业布局调整1、“校校联盟”——延伸专业链综合各专业客观上存在培养的层次性。目前学校肩负着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通过专业链扩充与延伸,与衡阳兄弟学校“校校联盟”,构筑互通平台,让学生能自由选择双方的优势专业就读。这种形式的校校联盟、错位发展。可以真正做到以专业为纽带,寻求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人才培养规格层次的互补,以服务于衡阳经济的发展需要。2、“校企合作”——学校不再是单一的教学主体进一步加强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采取灵活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学校和企业结成职业教育共同的教学主体,如: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人才技能和数量的要求,以量体裁衣、量身定做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共同编写专业教材,共同实施课堂教学和实训指导,共同制定考核标准,毕业后即能成为企业合格的员工;再如:定向多岗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能使毕业的学生可适应与专业相近的多个岗位工作,因此可以与多个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每个岗位所需的特定能力的教学内容,由不同企业的技术人员分别为学生传授特定的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学校只负责传授通用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可以使学生能适应多个岗位的工作。毕业后可以根据需要应聘,接受企业挑选。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根本改变了专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了专业质量。四、专业调整优化具体目标1、以专业带头人为骨干,形成专兼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至2015年,师生比在1:16-18以内;其中专任教师具有“双师”结构特征的专业教师达到80%左右,40周岁以下的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40%左右,外聘教师比例超过25%;每个专业都有1-2名校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优化课程教材建设,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至2015年,90%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建立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完善教材建设基金制度,建成市级重点或规划教材30本、国家重点或规划教材5本,校本教材数达到专业课程数的30%。建设科学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构筑信息畅通的网络平台,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探索学分制、弹性学制为主要内容的教学管理制度,激发师生教与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以职业教育集团为抓手,全面地提高办学质量。以衡阳职教集团为抓手,全方位地推进我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注重实践性教学。投入专业调整与改造的费用20万元,拟投入实验、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费用200万元,建立市级公共实训基地10个,校企共建的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校外实训基地30个。4、促进产学研的融合,提高教科研服务能力。结合衡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大力开发与衡阳产业相关的中职教育教学课题,促进产学研的融合,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扶持和培养中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学校为项目研究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并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至2015年,市级科研成果奖8项以上,国家级、市部级课题累计15项,科研经费年到款达到50万元;运用实训基地、研究所、职教集团等平台,不断强化人才积聚,提升我校的区域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辐射能力。5、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精心地打造和谐校园。通过区域合作、联合办学、对口支援等形式,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合作交流,重视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扶助支持,扩大对外省市学生招生的培养规模。加快与外地职业教育的合作,力争到2015年,探索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等助学途径,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内涵,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构建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五、具体做法在专业设置上,始终围绕建设信息技术类、加工制造类和文化艺术类为三大核心,以服务于衡阳经济的发展。具体做到:一是形成主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强化主干专业的专业群的建设,根据行业、市场的需要,扩大以主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板块。二是形成大专业多专门化方向。在大类专业的建设基础上,按照企业岗位的要求,正确选择专门化方向。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相对稳定的,只是根据市场变化的要求,增设新的专门化课程。三是打破专业的界限。运用多个专业现有教学资源,按照市场急需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重新整合建立跨专业的课程资源,使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六、管理、经费等保障措施成立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领导小组,校长黄建国同志担任组长,邀请相关企业负责人加入领导小组,责任落实到人,确保专业建设的有序实施;积极主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经费管理,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审核和控制制度。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化工作经费以自筹为主,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和企业的投入,专款专用。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1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