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洪涝灾害下的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魅力科学论文题目中国城市洪涝灾害下的应急管理体系研究姓名段海朦专业交通运输学号201334019指导教师张志强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二○一六年六月【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洪涝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如:;1998年,长江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受灾人口2.23亿,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今年,广州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洪水,致2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超7亿。洪涝灾害是因大雨、暴雨引起的水过多或过于集中,所形成的诸如水道急流、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淹没农田、毁坏环境与各种设施等灾害现象。洪水引起的灾害称之洪灾;由于降雨在低洼地面蓄积,难以宣泄引起的危害称之为涝灾。由于洪涝灾害对我国造成很大程度上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尤其是在城市中,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更为巨大,所以本文主要研究中国的城市对于洪涝灾害的应急管理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减少洪涝灾害给中国社会和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城市重建。一、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原因在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阶段,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与强度不断上升,给城市造成了重大的创伤,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首先是气候变化的原因。人类对洪涝灾害的规律并未完全掌握,而全球气候变化更是加剧了这种不可知性。如今,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有的地方降水增多,往往形成暴雨强降水,而成了洪水的诱发因素,而这些都是人类所无法预知的。所以这种灾害的不确定性和我国已有的防洪的工程措施的确定性是存在矛盾的。其次是城市化带来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我国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面积增长过快、质硬、公共设施不完善,且城市的植被相对很少,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造成了城市不透水面积越来越大,径流系数明显提高。在暴雨来临时不仅不能起到固水作用,还使降雨汇流时间明显缩短,大量降雨短时间内形成地表径流,致使内涝。另一方面,城市化必将带来经济的集中和人口的聚集,而一次洪涝灾害会造成城市中更多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故城市遭受的创伤更为巨大。最后,来谈谈该体系本身的优点。我国大部分城市应对洪涝灾害主要依靠于工程建设等技术手段,存在着长期手段单一、缺乏协调机制等问题,难以完全保证城市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如果建立规划包含了预警、响应和恢复的综合性的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充分考虑每一个可能发生的因素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从而进行灾前防止、灾时控制、灾后恢复,而最大程度上的减小灾害损失。二、应急管理体系所应包含的内容对于该体系,应包含对灾前的预防准备、对灾时的控制和对灾后的恢复管理。1、灾前的预防和准备在洪涝灾害来临之前,中国应在相应的法律法规方面有明确规定,在组织体系方面要完整,而各个城市要有针对各自情况的防洪预案,平时要有一定的防洪措施。法律法规:目前,中国已先后颁布了税法、防洪法、防汛条例、河道管理条例、蓄溶剂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体系:1950年中央政府成立了防洪总指挥部,各省市县各级都应有完整的防洪指挥组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以下的相关单位(五个层次:国家、省、地市、区和现场):党委宣传部、发展改革委、经委、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农业厅、卫生厅、广电厅信息产业局、水文资源局、气象局、通信管理局、海事局、军区、铁路局、电网公司和红十字会等。而这些单位都应有自己的职责,包括防洪涝的宣传工作和设施建设工作、预防洪涝的预案编写工作、防洪抢险和灾区治安管理的安全保卫工作、抗洪抢险及灾后恢复的物资供应工作、灾时的信息采集工作、灾后的重建工作等等。同时由于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还应建立一个应急管理中心。防洪预案:首先其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洪;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而其应包含的内容应有:总则(编制目的、适用范围、工作原则)、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洪涝灾害分级(一般洪涝灾害、较大洪涝灾害、重大洪涝灾害、特大洪涝灾害)、预防和预警机制(预防预警信息、预防预警行动、预警支持系统)、应急响应、灾后工作进行、灾后工程修复、附则等。防洪措施:1研究降雨规律,做好汛情预警:对降雨发生和雨前情况的认知是洪涝灾害管理的首要前提,包括监控水汽、温度、气压、气流运动、下垫面等,加强监测、预测、预警能力的建设;2拓宽疏通河道,提高泄洪能力:对主要泄洪的河道进行定期的疏通和维护,防止河道堵塞;3控制地下水开采,减少地表下沉:地面沉降会带来排洪困难和内涝,并使防洪设施地基变形、效能下降;4增加地面透水率,降低径流系数:增加绿地并完善河湖水系和下水道建设,还可以建设储水设施。2、灾时的控制洪涝灾害一旦发生,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相应级别构建临时管理体系。之前说到在组织体系中,各个单位和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但也难保在灾害发生时这些人都一定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时有些人的职责就会发生变化,以及单位部门之间存在矛盾,而这些变化和矛盾应以应急管理中心来变更和权力赋予。在洪涝灾害发生之初,工作重点应放在水情控制上。专业人员应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空间分析能力和专业器材,尽快地收集灾害数据、生产有效信息并提出决策建议,帮助应急管理中心遏制灾情恶化。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联系救援人员及相关部门,从而保证救援人员和物资及时到达和合理配置。在水情得到了控制之后,工作重点就应该有所转移,放在对受灾群众的救援和安置上。一方面,要有专业的医疗人员对受伤的人进行治疗,要有心理人员对有些人进行心理上的安抚,要有相关人员落实群众的居住、生活问题;另一方面,要保证急救物资的及时到达,以确保救援行动能按预期的方案进行下去、保证受灾群众的人身安全。在防洪救援的同时,不管是受灾群众,还是外界人员,都想知道灾情信息,那么,及时、主动、科学地发布信息就尤为重要。但是这些信息又要有个度,危机信息可能引发社会恐慌,太肤浅的信息又不能及时说明,那就只能挑一些真实信息发布,来舒缓社会情绪。3、灾后的恢复和城市重建首先,要积极清扫洪水形成的垃圾。在一次洪涝灾害过后,会有很多的垃圾,如:房屋倒塌后的残骸、城市四处漂散的垃圾、洪水淹没地区的损坏物品等等。这时候需要的人力物力,需由应急管理中心分配。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这些垃圾的处置,如垃圾的投放、如何处理……洪涝灾害过后,城市的发展可能处于停滞状态,其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而经济活动的重新开展依靠广大的劳动力,那首先就要解决人的问题。在我国其他没有受洪涝灾害的城市和地区要积极筹备基本的生活物资,由相关部门和人员运输至灾区并发放给群众。同时要解决受灾人们的居住问题,要尽快搭建好临时住所。在安置好受灾群众后,要结合受灾人民和社会各方的力量,重建社会。相关的举措包括:修建城市道路和公共建筑及基础设施、帮助受灾地区的企业和商户尽快恢复经济活动(可通过税收减免、国家政策扶植等来进行)、为受灾群众提供灾后恢复的补贴及贷款和提供就业岗位……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恢复措施的经济活动,再进行社会文化的建设。最后,要对本次的洪涝灾害进行总结,认识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发生与发展,从而进行工程上的修复和重建。总结在这次的应急管理中从灾前到灾后的不足,从而进行修改和调整。对整个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监督、检查,从而进行表彰和批评及责任追究。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原因,我国城市在面对洪涝灾害时有心无力,若是单纯依靠工程措施,无法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中国必须有完整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城市更好更快更稳地发展。【参考文献】[1]秦波,田卉,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2]防御洪涝灾害应急预案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