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活动区的游戏指导要点幼儿园活动区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分后形成的区域。一般来说,幼儿园可根据空间大小或课程需要将每个班级的活动室隔成若干个小型的区角。有时这些区角会延伸到走廊、大厅和户外等公共区域,供多个班级的幼儿共同使用。很多幼儿园还会根据课程的特色,将某个功能区扩展为专门的功能室,组织各班幼儿轮流活动。有些幼儿园会把功能交叉的活动区合并,有些幼儿园会把某种功能区的材料分散到各个区域。但是,无论如何安排空间,按功能分,活动区不外乎四大类型,即表现性活动区、探索性活动区、运动性活动区、欣赏性活动区。本文阐述的是表现性活动区。表现性活动区是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导向的,它通过各种开放性材料的投放,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幼儿在这类活动区中会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在表达意愿、展示能力、充分体现自己天性和潜力的过程中进行各种创造性活动。这类活动区具体包括以下几种。1.装扮区装扮区是幼儿开展角色游戏的主要场所。我们知道,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活动,其主题和情节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所以,在该区域应当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创设的环境和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越接近,幼儿越能充分表现他们对生活的印象,巩固对生活事件的理解,游戏情节的展开水平也就越高。吸引孩子到装扮区进行角色游戏的两大要素是主题情景和模拟物。装扮区预设的情景必须是幼儿熟悉的,比如所有幼儿都会经历的生活环境是家庭、医院、超市等,布置主题标识并加上与主题相应的模拟物,如餐具、听诊器、收银机等,就能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每个幼儿的生活经验又是有差异的,具体经历的事件和生活印象也是很不相同的。因此,要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必须投放替代物,以便给幼儿留下自我表现的空间,使幼儿通过“以物代物”,表现更多教师预设以外的主题,展开更加丰富的情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对替代物的自发使用频率和使用质量是衡量幼儿角色游戏水平高低的标志,因为它预示着幼儿表征思维的发展和行为目的性的增强以及创造力的发挥。可见,装扮区是幼儿最能自由表达意愿以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活动区域,但这要有一个前提,即教师创设的环境足以使他们自由表现。由此,他们对生活常规的认识、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对情感的宣泄和补偿以及叙事能力的发展,都将得到实现。2.表演区在表演区可以开展两类幼儿十分喜爱的活动:一类是表现故事情节的,另一类是表现已经学会的歌舞的。“表演”和“表演游戏”的区别在于:“表演”是幼儿按照导演(教师)的要求,严格按照剧本的台词展开剧情的,每次再现时,台词和动作基本一样:而“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通过想象自由、创造性地即兴再现作品。作为活动区活动出现的幼儿表演主要还是属于表演游戏。以故事情节展开的表演游戏虽然也是以扮演角色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它与角色游戏是有区别的,它创造性地反映文艺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而不是现实生活经验。幼儿熟悉而有趣的作品容易引发幼儿对故事表演游戏的兴趣。以歌舞形式展开的表演游戏与舞台上的正式表演不同,它是幼儿对音乐活动中已经学会的歌曲和舞蹈的自发性再现。幼儿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即兴创编动作,所以是幼儿的一种自娱自乐。幼儿熟悉的歌曲越多,越容易引发歌舞表演游戏。由于故事表演游戏和歌舞表演游戏都具有表现的特点,表演的空间条件和物质条件不同,所以这两类游戏往往是分开设置的。就故事表演游戏而言,由幼儿装扮角色时,需要的主要道具是故事中角色的形象头饰或面具等,或者根本不用道具,仅以角色的对话和动作来表现。幼儿通过手偶、指偶、木偶来表现故事中的角色时,需要一个简单的小舞台架。就歌舞表演游戏而言,幼儿只是自娱自乐时除了需要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外,有时需要一些表演服装和装点性的服饰、头饰,还可以有一面立镜。但无论是哪种表演游戏,都必须投放替代物,比如纱巾、飘带、床单、被面及其他废旧物品等,因为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替代物来进行表演游戏,也是体现幼儿游戏水平的重要指标。这两种游戏如果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出现,有演员、有观众,那么表演游戏实际上已经与角色游戏合二为一了。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有助于幼儿充分发挥再造性想象和增强表现力,也有助于幼儿开朗、自信、合作品质的发展。3.建构区建构区是幼儿通过各种基本材料进行结构造型游戏的场所。根据所提供材料的特点,幼儿可以在不同的空间里进行结构造型活动,如果是小型的材料,则可在桌面进行,如果是较大的材料,则可在地面上展开。然而,无论是进行大件造型还是小件造型,对幼儿的发展都是重要的,但其意义和价值有所不同。因此,目前建构区空间划分的差异性主要是由幼儿园倾向于投放哪一类建构材料所决定的。室内建构区的操作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积木,一类是插塑,两种材料各有其价值。积木易倒易建,因此要求幼儿有较高的拼搭技能,需要幼儿在垒高、架空的搭建中对平衡点、支撑力等有较好的把控。就插塑而言,幼儿可以通过插塑材料之间的接插来造型,其作品的稳固性主要通过手眼协调的小肌肉操作技能来实现,且成型后不容易毁坏,有利于作品的保留。但也正因为插塑具有接插相扣、不易毁坏的特点,所以要求不如积木那么高。同时,积木游戏中,每个作品的搭建必须固定在某个位置,不能移动,这往往需要较大的空间,也容易引发更多幼儿的联合搭建;而在插塑游戏中,幼儿在接插过程中可以随意移动自己的作品,且容易引发幼儿之间的平行游戏,所以对空间的要求不像积木游戏那么高。结构造型游戏对材料投放的要求很高,材料的尺寸、数量、颜色、种类以及摆放的方式,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比如,在数量相等的情况下,单色比彩色更有利于幼儿搭出造型复杂的作品,但审美规则在彩色搭建中更早出现。对插塑而言,种类多但同一种材料的数量少,不如种类少同一种材料的数量多,更容易使幼儿接插出复杂而高水平的作品。无论是积木还是插塑,分类摆放比混合摆放更有助于幼儿搭建,所以提供插塑筐和积木柜就显得很重要。另外,单元积木的尺寸大小一致且构成比例,更有利于幼儿获得搭建经验。可见,建构区的材料投放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较强的专业性。经常玩建构游戏的幼儿能获得大量数、形、空间方面的核心经验,主要表现在搭建和接插各种作品的过程中对审美规则的运用上,比如对称、有序排列、均衡等形式美的体现,需要运用到许多数学经验。可见,建构游戏是融思维、操作、艺术、创造为一体的活动,是幼儿阶段不可缺少的一种体验,幼儿园必须提供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保障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4.美工区在美工区中,由教师投放材料所诱发的是绘画活动和手工活动。在幼儿园课程中,这两类活动属于艺术范畴的活动。但对幼儿来说艺术的初级形式就是游戏。因此,美工区也应当是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开放性的游戏场所。涂鸦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幼儿只要有笔就会涂,只要会涂,就会产生表征,因为在幼儿形象表征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手和手指控制笔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思维和动作的同步发展,成就了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当然,能力和机会是相关的,这是在幼儿大量涂鸦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为了支持并推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保证各种涂鸦工具和材料是重要的。只要工具和材料得到保证,幼儿就会自发地在各种纸上用笔和颜料进行探索,幼儿一方面在尝试表征世界的过程中掌握了不同工具和材料的特性,从而学会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工具和材料来表现;另一方面在掌握工具和材料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表征水平,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世界、对社会的体验和情感。手工包括了泥工、纸工和多种材料的综合手工。粘土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可任意变形,特别能引发幼儿创作的欲望。随着幼儿手指日益变得灵巧,搓、揉、捏、压等技能逐渐熟练起来,幼儿可越来越随心所欲地进行多种造型,因此泥工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一种活动。而纸工对幼儿精细动作的要求更高,幼儿通过折、剪、粘贴等基本动作进行多种创作,从中获得对作品的丰富的审美体验。至于多种材料的综合手工,则是在泥工、纸工的基础上加上更多的手工技巧,比如穿、编,运用多种类型的材料进行组合性创作,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手工,需要教师提供充足的材料,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幼儿有机会在充分练习精细动作的同时,探索不同颜色、形状、材质的材料所具有的不同表现力。可见,美工区既为幼儿提供了练习精细动作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通过美工区的活动,会从简单创作逐步走向复杂创作,其创造性将日益充分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