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课题)加法交换律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理解了加法的意义,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并且已经使用过加法交换律的相关例子,如“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以及加法口算中的“凑整”等的计算。这些都只是学生对加法的一个初步感知,并不知道他们的依据。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2、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说理,推理的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性,激发学生探究运算定律的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说理,推理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此处的长短根据实际情况自定)设计说明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喜欢户外运动吗?2、花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是户外运动的好时节,瞧,(课件)李叔叔也骑自行车去户外运动了。从李叔叔户外运动的情境图上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3、怎样列式解答?(40+56=96)还可以怎样列式?(56+40=96)哦,都是用加法来解决,那什么是加法呢?4、过渡:像这样的两个加法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否又蕴藏着什么重要的知识呢?二、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带着思考自学课本28页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写一写,画一画。2、学生自学3、把你自学后的收获和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你对加法有哪些收获?评价:小组合作非常有序,(三)汇报交流1、通过自学和小组成员交流,你们对加法又有哪些新的收获呢?哪个小组愿意第一个来汇报你们的收获?复习旧知,加生学生对加法已知的知识的归纳,整理,同时使学生学习加法交换律更轻松。用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2、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梳理(3组汇报)板书:(1):40+56=56+40(2):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3):通过自学我还能举几个加法交换律的例子,如,(4):甲数+乙数=乙数+甲数(5):+=+a+b=b+a评价:你们太厉害了,通过自学、小组交流知道了加法交换律,并会仿写运用加法交换律的例子,还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三)质疑追问,理解加法交换律师:对这些知识你们还有疑惑吗?师:好,咱们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依次来解决。1:(指40+56=56+40)为什么要用等号连接呢?(1、计算结果相等。)师:嗯,只要计算结果相等,就可以用等号连接。还有不同解释吗?(都指李叔叔一天行的总路程)评价:很有想法,会结合咱们具体的问题情境来解释。2:(指等式)你们还写了许多这样的等式,老师也控制不住想仿写一个运用加法交换律的例子。(9+1=8+2)师:仔细观察,看老师举的这个例子和你们举得例子一样吗?(不一样)3:奇怪了?我写出的等式怎么就和你们写出的等式不一样呢?师:再观察你们举得例子,等式的左边和右边的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加数相同)师:哦,对哦,你们写出的等式看起来都有这样的规律。4、还有什么相同呢?(相同点:结果相同)师:有什么不同呢?(加数的位置不同)师: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不影响和的变化。老师想把这个等式改一改,可以改成9+1=多少呢?5、像这样的例子能举出多少个?那——会不会出现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发生变化的情况呢?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不能)小结:其实不光你们举不出来,老师也想不出来这样的例子,并且我还请教了全校的数学老师想,结果呢?任然举不出来。师:看来,在加法运算中,加数在前、在后,顺序都不会影响总数的变换。像运算中的一些规律、性质,通常被称为“运算定律”。6、你们知道吗?你们今天发现的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知道叫什么吗?(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师:到底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加法交换律)7、板书:32+48=42+38和同桌议一议这是加法交换律的例子吗?(不是)为什么?讨论:(加法交换律是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而不是交换两个加数个位上的数)8、看来,加法交换律是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而不是交换两个加数某个数位上的数。9、再看这些,老师发现同学们还真有创意,知道用字母符号来表示加法交换律。那这些字母、符号分别表示多少呢?比如a+b=b+a中,a、b表示哪些数?(任何数)10、加法交换律除了用这几种字母符号表示外,还可以怎么表示呢?评价:你们的想象力还真丰富。这么多种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用字母表示有什么好处呢?(这样简单、明了。)11、其实,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已经应用过加法交换律,谁知道?(1、用加法律可以用来验算加法。2、在二年级学过,看一幅图写两个加法算式。)(课件)307+348先计算,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师:看来大家对加法交换律已经掌握的非常好了,那咱们就来做个对口令的游戏。我说一个算式,你要根据加法交换律,说一个算式。师:做完游戏咱们再来闯关吧有信心吗?好,请看第一关: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300+600=()+()()+65=()+35()+27=27+()a+200=()+()3、下面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在后面()里大√。270+380=390+260()a+800=800+a()64+35=34+65()几个层次的练习,为学生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思维含量,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比较,在思考对比中升华,促进学生灵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4、你能很快说出每组气球上三个数的和吗?48、26、5425、37、75小结: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使计算更简便了,无论有几个加数,在计算前首先心中要有一个“凑整”的思想。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及时总结巩固所学知识,重视学法总结。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处]教学反思加法的运算定律是运算体系中的普遍规律。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这一规律,以便为今后的应用服务。我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实际状态出发,通过大胆猜测,操作验证,合作总结这四个环节,让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含义,并从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本课我把凑整简算的思想贯穿始终,让学生从学习中体验选择简便的方法是学习的最好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理解与运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抽象的极好时机。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孩子们大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纵观本课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复习引用中,巩固学生的思维基础。通过一组口算练习,让学生明确能够凑整十或整百数的两个数加起来比较简便,这个为后面学习结合律打下基础。2、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我通过提问、设疑,让学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四个环节,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发展。3、多层次的巩固练习,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也存在以下不足:1加法结合律学习在教学中所占比率应加大,学生在学习中还有疑虑,没有学透。2、整堂课在时间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紧,在加法交换律上时间过长,练习的时间相应较短,显得后面在练习中有些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