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选择题1.(2016·长春调研)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生态环境越优越,组成群落的物种种类数量就越多B.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D.任何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解析:选B生物群落处于一定的生态环境中,生态环境越优越,对生物生长越有利,生物种类数量就越多,结构就越复杂。一个池塘中除了有鱼之外,还有许多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所有生活在池塘中的生物才构成池塘的生物群落。群落中的生物个体间有捕食、竞争、互助等关系。2.(2016·沈阳模拟)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特征的生态意义叙述,不.正确的是()A.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C.群落的空间结构缓解了种间竞争D.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水分解析:选D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既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缓解种间竞争。导致这种结构特征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温度和水分。3.(2016·衡水调研)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演替是原有物种的恢复;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有关解析:选D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即群落演替;在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叫初生演替,此种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初生演替的速度通常比较缓慢。4.(2016·合肥质检)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选B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均存在分层现象。第2页共6页5.(2016·洛阳一模)下列对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的叙述,错误的是()A.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B.寄生生物属于异养生物,寄主可能是异养生物,也可能是自养生物C.竞争在种内与种间普遍存在D.捕食可发生在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解析:选C互利共生的两种生物“同生死,共患难”,相互依赖,相互依存,有利于生存;寄生生物从寄主那里获得营养,所以是异养的,寄主则既可以是异养的也可以是自养的;竞争是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生物之间的,同种生物个体间对生活资源的争夺,属于种内斗争,不能叫做竞争。6.(2016·湘北一模)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演替至森林阶段时,群落中还可能找到苔藓、灌木阶段的植物种群B.某坡地发生山崩,一段时间后,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属于初生演替C.草本阶段多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调节能力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解析:选A山崩后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群落演替草本阶段昆虫进入,会使生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复杂,调节能力增强;群落演替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7.(2016·烟台检测)在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解析:选D采集小动物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避光性;灯罩的功能是聚光;金属筛网可阻止泥土滑落,但小动物可向下移动,便于收集;广口瓶中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便于保存小动物。8.(2015·怀化质检)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B.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C.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解析:选C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与按蚊之间也是寄生关系。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第3页共6页用,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鱼类以藻类为食,二者之间存在捕食关系。鱼类与藻类生活在同一空间,会因争夺生存空间、氧气等有限的生存条件而产生竞争。9.(2015·自贡诊断)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群落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选C在火灾后的森林上进行的次生演替,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恢复物种的丰富度,但次生演替之后的物种组成和以前的不一定是一样的。乙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增加速度慢。不论哪一种演替,只要条件适宜,最终均可以演替成森林。10.(2016·湖南十二校联考)下图表示3个共存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图a和图b中3个物种的资源利用状况不同,W表示在达到最大增长速率的时候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C.如果资源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b中物种3有被排除的危险D.两图中的物种种间竞争激烈程度相等解析:选A由题图可以看出,图a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少,种间竞争不太激烈,种内斗争较激烈;图b中3个物种共有的资源较多,种间竞争较激烈。图a中物种2有自己特有的生存资源,不易被排除,图b中物种2的生存空间狭窄,易被排除。11.(2016·长春一模)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会杂草丛生,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繁茂起来,最后演变成一片森林,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在此演变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第4页共6页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解析:选B由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为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中,营养结构越来越复杂,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经过长时间的演替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在达到稳态后,物种丰富度、净光合作用产量、固定太阳能总量基本保持不变,而①③答案中的曲线都有下降趋势,因此是错误的。12.(2015·大庆模拟)如图,纵轴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解析:选D从题图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鱼的主要食物分布在不同的深度,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食物分布区域有重叠部分,故三者间存在竞争;图中三种鱼类随着食物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分布,体现了它们的捕食状况(而非捕食关系)。共生关系的曲线与题图曲线不符。二、非选择题13.(2016·盐城检测)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能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第5页共6页________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留。(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相应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常绿阔叶林遭到砍伐后,原有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在该条件下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由题表知,草丛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最少,营养结构最简单,抵抗力稳定性最弱,但恢复力稳定性最强;同理,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中组分最多,食物网最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最强,抵抗力稳定性最强。(3)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导致动物也具有分层现象。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故动物分层现象较复杂。答案:(1)次生土壤(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14.(2015·济宁二模)某草原主要的食草动物是一种食物性非常广的兔,这种兔喜欢取食草原上的优势草。右图表示兔与这个草原中草类种数的关系,请分析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A~B之间,随着兔密度的增加,草类种数有所增加,其原因是兔把竞争力________的植物种吃掉,可以使竞争力________的植物种生存,所以草类种数提高。(2)B~C之间,草类种数随着兔密度增加而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兔喜食的草是竞争上占劣势的种类,________(填“会”或“不会”)出现A~B这段曲线。(4)生态位指生物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栖息地、食物、天敌等多种环境因子的关系。生态位相似的生物,会发生下列哪种关系()A.竞争B.捕食C.寄生D.互利共生(5)对于每一种生物来说,它周围的一切属于它的环境,包括生物因素和无机环境。下列不属于一只兔的生活环境的是()A.草B.其他的兔C.兔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D.狼解析:优势草被捕食,其他的草类能够生长。如果兔的数量太多,优势种满足不了需要,一些其他的草类便遭到捕食,草的种类下降。第6页共6页答案:(1)强弱(2)兔密度过大时,喜食的优势草相对缺乏,必须采食其他非优势草,造成草类种数减少(3)不会(4)A(5)C15.(2016·长沙模拟)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下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________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3)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_______及________。(4)综合图1、2、3可知,_______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解析:(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