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内容与要求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第一学期)课程标准内容和要求解读主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本主题选取的物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各类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物质的属性和性质,将这些物质分别安排在空气、水、碳及其化合物和金属等四个二级主题中,目的是让学生在有关主题的研究中认识这些与生活相关的物质。内容与要求解读:1、空气:(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百分含量,主要的方法是实验设计和通过实验来分析并确定氧气百分含量。(2)形成酸雨的因素有几个方面,只需要知道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可以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说明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3)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以交流与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寻找原因和预防措施。(让学生学会阅读媒体对上海地区空气质量的报告)(4)关于氧气和人类的关系,可以通过说明氧气不足和过度吸氧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让学生理解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同时要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锰在实验室制取中的催化作用。(5)知道稀有气体的不活泼性和主要用途。2、水(1)水的物理性质在科学和物理中已学过。这里只是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引出化学性质。(2)水的电解中主要理解水的实验现象、产物和水的组成、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的可燃性。(3)可以将电解水的实验与水的组成结合起来研究,不仅能让学生理解水的组成,以达到B级学习水平,又能让学生体会化学实验现象中蕴含的本质,体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4)知道水被污染的原因;知道过滤、吸附、消毒等净化水的方法。(5)在进行水的有关知识的复习时,可以将水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水的分布、组成、与人类的关系、应用、污染与防治、净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碳及其化合物(1)碳的同素异形体只涉及金刚石、石墨、C60,不涉及无定形碳。主要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理解它们属于同素异形体。掌握无定形碳和活性炭的吸附性。(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可燃性和还原性。(3)对一氧化碳性质的认识,要将其性质和用途对应起来,同时结合毒性,让学生体会只有认识物质性质,人类才能正确利用这种物质。(4)CO和CO2的学习水平都是B级,不仅要认识CO和C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还要理解它们之间及与碳的相互转化关系。在进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先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再通过一组对比实验来认识他们的化学性质及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5)认识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之一,可以从地球变暖将造成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关注温室效应的重要性。同时CO2又有很多用途,让学生体会二氧化碳的两面性。(6)通过对几种物质的学习,让学生认识研究物质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这些方面之间的关系如何,为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作铺垫,或为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的原理奠定基础。(7)常见的盐的化学性质中涉及碳酸钙高温分解、与酸的反应。4、金属(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水平较高,既要用归纳的方法,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又要用演绎的方法,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部分金属与酸、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可能性。(2)知道铁锈的主要成分,对盐酸除去铁锈(化学方程式)的认识,不仅是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知识应用,也是认识金属氧化物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载体。(3)本学习内容的过程与方法学习水平B级,主要可以通过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过程理解一些科学方法,如控制变量和比较实验的方法。主题二:构成物质的奥秘学习水平二级主题学习内容ⅠⅡⅢ元素及元素符号A元素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AAA原子、分子的概念A原子团的符号和名称A相对原子质量A分子、原子、原子团化学式与化学式BAA化合价A化合价化合价与化学式BAA物质的量A摩尔质量A有关物质的量概念的计算B物质构成微粒的计量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的计算BBA•本主题目的是让学生开始从原子、分子层次认识物质构成及其变化,本主题以具体物质知识为载体,讨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构成;用化学用语表达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以及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并能在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物质的宏观性质和量的变化。1、元素(1)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是指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推断组成该物质的元素及各元素的存在形态。(2)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元素,让学生理解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但不涉及原子的核电荷数。(3)知道元素符号概念及要求掌握21种元素。(4)对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要了解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氮元素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3)碳元素的一些常见的同素异形体是指金刚石、石墨、C60。(4)通过对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分析,能推断出氧气和臭氧是同素异形体,但不涉及红磷和白磷。2、分子、原子、原子团(1)物质的微观结构,主要是指: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这些分子又有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其中金属可以看作是由原子构成。(2)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3)知道铵根、硝酸根、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等常见的原子团和符号和名称(4)相对原子质量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通过具体数据的计算让学生体会到其相对性,主要是让学生会应用即可(根据物质化学式计算它的式量)。3、化合价(1)组成单质的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主要指H、O、C、Na、Mg、Al、P、S、Cl、K、Ca、Fe、Cu、Zn、Ag、Ba等元素的化合价。其中了解C和Fe的不同化合价及其组成的物质有:CO、CO2、Fe2O3、FeO,而其他元素的化合价,则可通过物质的化学式推断出来。知道原子团的化合价。(3)根据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应用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4)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4、构成物质微粒的计算(1)知道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由于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有一定困难,在引入上要注意易于学生理解。不要过早和质量挂钩,并进行复杂的计算。(2)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要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及物质的微粒数之间的关系。(3)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量计算不涉及有反应物过量的计算,只要求学生能通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4)本学习内容的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水平B级,可以通过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引入过程与形成概念的方法,进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同时要让学生明确物质的量含有微观的粒子数和宏观的质量的双重意义。它像一座桥梁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跟可称量的物质之间联系起来。主题三:物质分类和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学习水平二级主题学习内容ⅠⅡⅢ物理变化、化学变化B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BAA质量守恒定律B质量受恒定律化学方程式CBA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和混合物BAA单质、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BAA氧化物B盐酸B硫酸B氢氧化钠B氧化物、酸、碱、盐氢氧化钙BAA常见的盐B氧化物、酸、碱、盐酸、碱、盐的溶解性AAA有机化合物的概念A有机化合物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AAA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含中和反应)B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AAA•本主题目的是让学生较系统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化学是如何用科学方法进行分类以及对一类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的,为以后学习化学应用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方法打下基础。1、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1)通过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使学生能判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是物理还是化学变化。(2)物理性质主要指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主要指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毒性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在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去探究。2、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1)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科学定律,可以从三个层面让学生去理解。一是通过具体的化学实验来验证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二是通过分析化学变化不是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的改变,而是原子的组合方式的变化来说明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相等;三是通过引用化学家的实验数据,得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不变的结论。(2)明确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几点:一是化学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二是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式要正确;三是要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相等。(3)配平化学方程式3、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1)辨证地认识和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通常所说的纯净物一般指杂质很少,且所含的杂质不会在生产或科学研究中发生有害的影响。另外,水溶液是一类特殊的混合物,在化学反应中主要是其溶质起作用。(2)通过让学生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于组成该物质的元素是一种还是几种,使学生会判断某物质是单质还是化合物。4、氧化物(1)让学生理解:按氧化物的元素组成,可以将氧化物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按氧化物与酸或碱发生反应的性质,可以将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了解这两种分类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氧化物的性质(二氧化碳与水,氧化钙与水,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氧化铜与盐酸、硫酸,氧化铁与盐酸、硫酸反应)主题四:溶液学习水平二级主题学习内容ⅠⅡⅢ水的分散性A物质溶解的过程A浊液A溶液、溶质、溶剂B物质的溶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BBA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A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B溶解度关于溶解度的计算CBA晶体和结晶A结晶、结晶水合物结晶水和结晶水合物AAA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B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CAA溶液的PHA溶液的酸碱性酸碱指示剂AAA•本主题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是以某种分散系的形态存在”,通过对分散系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有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物质溶解成溶液、溶液中析出物质、物质被水分散”的现象。并能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及其表示方法,认识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量的关系。1、物质的溶解(1)水的分散性是指水作为分散剂的性质,积累常见物质在水中分散情况的经验,判断分散体系的类别。(2)关于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在科学中涉及,本课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判断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3)关于悬浊液、乳浊液不要求学生记住概念,而是让学生通过活动:泥沙、油、白糖和水的混合,体会并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联系和区别。(4)本主题只要求进行硝酸钾、酒精、食油等几种典型物质溶于冷水、热水的简单实验。通过实验认识物质的溶解性,初步学会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5)关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要理解两者概念、相互转变的方法。有关饱和溶液要注意列举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例子,避免列举液体溶质溶解的例子。对酒精和水的互溶现象不需要展开。(6)对于判断既溶于水,同时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类物质(例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溶液中的溶质不作要求。2、溶解度(1)要求学生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对液体、气体的溶解度概念不需要展开。(2)有关溶解度的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水平B级,可以通过读溶解度数据表、画溶解度曲线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溶解度概念的三要素(一定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3)有关温度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要知道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有些影响不大,例食盐;有些反而变小,如氢氧化钙。(4)能依据溶解度数据描绘出溶解度曲线。掌握典型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形态,如KNO3、NaNO3、NaCl、Ca(OH)2等。(5)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来分析说明影响气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压强增大,气体的溶解度增大;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6)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三者的质量关系的计算。温度变化后,溶质析出变化的计算不作要求。类型一:计算溶解度已知某温度下的一定质量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溶剂的质量),求该温度下溶质的溶解度。类型二:根据溶解度判断已知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取一定质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