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对于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我们来说,所谓的那些硝烟只不过是历史书中苍白的文字,电影电视中特效打造出来的导演的幻想。脚踏着先烈用鲜血和身躯铸就的和平大地,谁又可能了解他们梦中那连天战火的残片,谁又能真正体会到身处在那没有明天的战场上,目睹生命瞬间逝去的悲凉?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伪装者》——明楼袁殊(袁学易)唐生明唐生明唐生明(1906—1987)湖南省东安县人,国民党中将。1926年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1930年任第四集团军第八军副军长、代理军长。1931年任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1935年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谋。抗日战争初期,任长沙警备司令部副司令、代理司令。1938年春调离长沙,与常德、桃源警备司令酆(feng)悌对调。曾任长沙警备区代理司令,常桃警备区司令,国民党中将参军等职。在抗战期间奉蒋介石之命打入汪伪政府内部卧底,并在解放战争末期掩护共产党地下活动,使湖南和平解放。唐生明解放后文革时期遭到迫害,其妻徐来在狱中被迫害致死,粉碎四人帮后被恢复政协委员原职。1987年病逝于北京。袁殊其人袁殊(1911年3月29日-1987年11月26日),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上海文界、政界,身兼中共、中统、军统、日伪、青红帮五重身份;特工身份活动期间,曾提供德、苏开战部署及日军二战期间的准确战略情报;1945年10月秘密转移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被李克农调到中央情报部门,负责日美动向的调研工作;1955年,因“潘汉年案”牵连,判刑12年,1967年期满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又再度被押8年;1975年5月,出狱后又被送农场进行劳动改造;1982年平反,1987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著有《袁殊文集》。人类间谍史上罕见的“五重间谍”——袁殊传奇人物1911年袁殊出生,1929年至日本留学,回国后创办文艺新闻。1931年加入中共特科工作作。1932年春,21岁的他打入中统内部并借机认识日本驻沪的领事岩井英一。此后又成了日方情报人员,为中共提供情报。不久又去日本。回国后为了开拓情报来源,于1937年加入青红帮。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1937到1946成功的出演了一场场情报战。被朱德称为“我党情报战线不可多得”的传奇式人物。在间谍圈里,双重间谍乃至三重间谍都颇为常见,但同时为五家客户做事的间谍恐怕在这个世界上属于独一份了。这为名叫袁殊的“红色特工”除了是我党情报系统的工作人员之外,还同时有着中统、军统、侵华日军以及青红帮的五重身份。正是由于这种奇特的五重间谍身份,这么多年来,关于袁殊的评价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早在抗战结束时就有人说他是“民族败类”,国民党甚至一度还打算在抗战结束的时候以汉奸罪名起诉袁殊;解放后袁殊也因为卷入了潘汉年案而被捕入狱,直到1982年才获得平反。背景介绍——近代上海民国初年,租界以外的闸北和南市属江苏省,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区设上海特别市,归属中华民国行政院直辖。同时并入江苏省上海县、宝山县17市乡。1930年7月改称上海市。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淞沪会战之后,日本军队击败中国军队,武力占领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区。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经历了长达四年多的孤岛时期。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对英美宣战,随即日军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占领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势力分析——汪伪政府利用特务组织在其辖区内实行法西斯统治﹐捕杀抗日爱国人士。配合日本对重庆国民政府进行诱降,妄图瓦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1年3月,成立清乡委员会,集结大批伪军伙同日军实行反共清乡,妄图消灭坚持敌後抗战的新四军和游击队。在经济上,滥发纸币,圈占土地,“委托经营”某些工矿企业﹐强征粮棉,实行物资统制,并收取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还公然开征鸦片捐。在文化教育上,推行“新国民运动”,施行奴化教育。在外交上,1941年11月,追随日本参加《国际防共协定》,1943年1月,对英国﹑美国宣战,号召效忠日本盟邦。同年11月,又伙同满洲国和泰国﹑缅甸﹑菲律宾等国的伪政府签订《大东亚共同宣言》,为日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摇旗呐喊。1944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病死﹐其位由陈公博继任。汪伪特工总部76号汪伪特工总部76号是汪伪政府的特务组织,全称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务委员会特工总部”,位于上海的极斯菲尔路76号(现在的万航渡路435号),俗称“极斯菲尔路76号”。势力分析——中统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为“中统(局)”)是国民党C.C系领导人陈果夫、陈立夫所控制的全国性特务组织。“中统”是国民党党务部门控制的特务机构,与“军统”并称国民党两大特务组织。“中统”的作战对象除了中共,还包括汪伪等蒋介石的敌对政治力量。1947年4月,中统改为“党员通讯社”1949年3月,又改为“内政部调查局”,隶属于行政部内政部。势力分析——军统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为日后全面抗战做准备,效仿墨索里尼的“黑衫党”,在黄埔军人贺衷寒、戴笠、郑介民、康泽等“十三太保”的策划下,组织了一个以军人为主体的复兴社(有人称蓝衣社),1932年又在复兴社内设核心组织力行社,设有一个专门进行谍报活动的特务处,它是军统局的最前身。戴笠为处长。一九三七年底,力行社特务处,与特工总部(1927年成立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密查组”)合并,成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下辖二处,第一处负责党务,第二处则负责情报,并直接向委员长蒋中正负责。力行社特务处编为该局第二处。中统与军统的区别中统是国民党中央的情报机构。主要针对中国共产党以及汪伪政府进行情报活动。军统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情报机构。主要针对日本侵略者进行情报活动。上海青红帮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937年11月迁居香港。在香港,他利用帮会的关系,继续活动。他担任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赈济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上海党政统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情报、策划暗杀汉奸等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在上海的门徒协助军统特务刀劈了大汉奸、伪上海市长傅筷庵。1940年他组织人民行动委员会,这是在国民党支持下的中国各帮会的联合机构,杜月笙为主要负责人,由此实际上成为中国帮会之总龙头。“汉奸”袁殊袁殊从20岁到35岁随一直工作在敌人的心脏中,不仅将一批批重要资料送出去,还依靠自身的智谋在军统,中统、日伪、青红帮之间周旋。是中国情报史上绝无仅有的五重身份间谍。在与敌周旋期间,心理上承受的压力比智力上的搏斗更可怕,他官至汪伪中宣部长,教育厅厅长。从一个一时激进的青年“沦为”一个“大汉奸”。他在十四年里一直忍辱负重,但不辱使命!早年经历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年仅14岁的袁学易参加了罢工、罢市、罢课大游行,改名袁殊。1927年,袁殊参加北伐军,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18师政治部连指导员,受到胡抱一的提携,加入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清党,回到上海。1929年留学日本,专攻新闻学,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并于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共中央特科,在潘汉年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按照地下党负责人的指示,1932年春,袁殊经由表兄贾伯涛的介绍,见到上海市社会局长、中统头子吴醒亚,成功打入中统内部。早年经历在新闻学学术领域,袁殊是一个标准的天才。他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报告文学”概念的人,还在中国新闻学史上留下好些个“第一”的纪录,而且袁殊善于交际的性格也为他做记者获得了极大的便利。期间袁殊团结了一批新闻工作者为中共的事业工作,还认识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成功打入日方情报机构。正由于他拥有这一渠道,袁殊的涉日消息又快又准,连吴醒亚对他都刮目相看。过了一段时间,岩井便开始每月付袁殊200元的“交际费”,这样,他又成了日方的情报人员间谍工作在1935年,袁殊暴露了自己中共党员的身份,被军统特务逮捕,这成为了他人生最大的污点,着名左翼学者夏衍还差点因此被捕。但在审讯中,袁殊除供出自己参加“中统”的内情外,几乎什么都没交代。考虑到吴醒亚的面子以及日本方面的反应,袁殊很快就被释放了,随后他再次赴日留学,继续为日本外务省工作。为了加强自身的保护色并开拓情报来源,袁殊于1937年4月加入了青红帮,成为可以和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抗日战争爆发后,戴笠一时找不到熟悉日本问题、又有相当的日本关系的人。杜月笙提醒他,有一个叫袁殊的日本留学生与日本领事馆副领事岩井英一关系不错,戴笠听了很高兴,于是亲自登门拜访。1937年的“八一三”淞沪抗战期间,袁殊置生死于度外,化装成日本学生,越过战线,深入到了日军阵地侦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我方避免了很大损失。上海沦为孤岛后,袁殊奉命留了下来,以军统少将的名义,成立了秘密行动小组,专门惩办侵略者与枪杀臭名昭著的汉奸,并得到了军统局的奖励。其中最为成功的是,爆炸了日本在虹口的海军军火仓库。由戴笠亲自任命为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少将组长,后根据组织安排充当“汉奸”,打入日本谍报机关,出面组织“兴亚建国同盟”,并以此为招牌,秘密组建新的情报据点,将一份份重要的战略情报从敌人的心脏发送到了延安。袁殊从“岩井机关”获得的重要情报有:⑴1939年英法企图牺牲中国对日妥协的远东慕尼黑活动。⑵1941年6月13日德苏战争一触即发的报告,为此苏共中央曾向中共中央表示感谢。⑶德苏战争爆发后,日本动向是南进而非北进,以及日美谈判的情报等。袁殊当时不仅为我方搜集和输送敌人情报,还负有“建立通往根据地秘密交通线、救援被俘的我方人士等任务”,1941年7月奉汪伪政府之命去苏州筹备组建“清乡政工团”,并利用“清乡工作条例”中“凡属中国抗日人员,被俘者一律交政工团处理”的一条,营救了许多抗日人员,如鲁迅夫人许广平等,并还亲自掩护潘汉年、范长江、邹韬奋等进入根据地。全面抗战期间袁殊完成的情报工作可谓数不胜数:及时向党中央提供了日伪内部的人事更迭;苏南日军的兵力部署、清乡行动;建立通往根据地秘密交通路线;由于情报及时,粟裕部队迅速跳出了日伪合围的“篱笆墙”……“袁殊的经历的确比侦探小说和电影更有传奇性,007或者阿拉伯的劳伦斯没有这么复杂……时间让许多有趣的传奇被悄然遗忘了,二十世纪其实走得很快。历史的缝隙有太多的故事,它们掉进去就再也无从寻觅。它们已经‘随风而逝’了,但偶尔留下一点踪迹,如同图书馆长椅上的斜阳,引人怀想。”——张颐武《随风而逝:袁殊的故事》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一生甘自羞1965年,袁殊被定性为叛徒、反革命分子、特务、汉奸。当年,军事法庭下达的判决书要点如下:“被告人袁殊,男,1911年生,湖北蕲春人,没落官僚家庭出身。曾于1931年参加过中国共产党。因犯有反革命罪,于1955年4月5日依法逮捕。捕前在军委联络部工作。罪行如下:1.叛变革命,充当军统特务;2.充当日本特务、破坏中共的情报组织;3.充当汉奸、对我江南抗日根据地进行清乡扫荡;4.混入内部,秘密与敌人保持联系。”——1971年,袁殊在秦城监狱写下了“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一生甘自羞”。豪情自负忘生死,毁誉一生甘自羞1982年8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再次作出判决,要点如下:“一、撤销1965年判决;二、宣告袁殊无罪。”同一天,公安部、调查部对袁殊的政治问题作出了复查结论:“确认袁殊1931年参加革命工作的事实,恢复袁殊的中国共产党党籍。”对于袁殊来说,这两句诗所包含的意义,不独是间谍路上的演技较量、或是个人的儿女情长。而是包含在远大单纯的信念底下的无尽牺牲。战死沙场是一种光荣,但屈辱与误解却是羞耻,但他选择了后者,既然开始了,就得走下去。五卅运动五卅运动,1925年5月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很快席卷全国。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中国人民反帝革命运动,标志着国民大革命高潮的到来。返回四一二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