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修补技术:裂缝对混凝土建筑危害主要表现在对结构耐久和正常使用功能的降低。裂缝的存在即超标会引起钢筋锈蚀,降低结构设计使用年限;裂缝对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影响,主要降低了结构的防水性能和气密性,影响建筑美观,给人们造成一种不安全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裂缝危害性大小与裂缝性状、结构功能要求、环境条件及结构抗蚀性有关,主要变量是裂缝的宽度,表现在钢筋锈蚀及结构渗漏均随裂缝宽度的增大而加大。从而耐久性考虑,钢筋混凝土荷载裂缝最大限度值为Wlim=0.2~0.3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类环境时为Wlim=0.2mm,二、三类环境时为Wlim=0;从防水性考虑,Wlim=0.5mm。根据裂缝位置、起止点、走向、形态、宽度、深度、长度、裂缝清晰度、边缘光滑度等形态特征加以区别和判断裂缝成因。如荷载裂缝、地震裂缝、沉降裂缝、温度收缩裂缝、锈蚀裂缝、反复冻融裂缝、混凝土沉缩裂缝、火灾裂缝、模板变形裂缝等等。混凝土结构裂缝修补方法,主要是表面处理法、灌浆法、及填充法等,分别适用于不同情况,应根据裂缝的成因、形状、宽度、深度、裂缝是否稳定、钢筋是否锈蚀以及修补目的的不同对症选用。表面处理法又称表面封闭法,是采用各种防水材料、合成树脂材料及无机胶凝材料,涂刷于裂缝表面,达到恢复期防水性及耐久性的一种常用裂缝修补方式。该法施工简单,但涂料无法深入达到裂缝底部。适用于裂缝宽度小于0.2mm的细微裂缝修补。基于防渗目的的裂缝修补,应选用极限延伸率较大的弹性材料;基于耐久性目的的裂缝修补,应选用粘结强度较高、抗老化性能较好的合成树脂或无机胶凝材料;对于活动顶裂缝修补,除选用弹性材料处宜外贴碳纤维。灌浆法又称注浆法、注入法、注射法及压力注浆法等等,是采用各种粘度较小的粘结剂或水剂灌注到裂缝深部,达到恢复结构整体性、耐久性及防水性目的。适用于宽度较大(大于0.3mm)深度较深的裂缝修补,尤其是受力裂缝的修补。灌浆材料选用视修补目的而异,着中承载力和耐久性时,应选用强度高。粘结力墙的合成树脂胶。如改性环氧、丙烯酸甲酯、聚酯树脂、聚氨酸等;对于特别宽大的裂缝亦可采用水泥浆材。着重防水性时,应采用延伸率大的和抗渗性能好的材料,如改性丙烯酸酯、水溶性聚氨酯等。活动性裂缝除选用弹性材料外尚应外贴纤维布或加蚂蝗钉。可灌性于粘度及压力有关,粘度大所需压力就大,其灌浆时间长,对于不贯穿裂缝,难于将浆液灌注到裂缝深部。粘度与强度往往有相互矛盾。因此,浆液的配置应兼顾可灌性、粘度、压力和强度各方面的要求。填充法又称填充密封法、剔槽法,是沿裂缝将混凝土开凿成V型或U型沟槽。然后嵌填各种修补材料,达到恢复结构耐久性、整体性及防水性的目的。适用于数量较少的宽大裂缝(大于0.5mm)及钢筋锈蚀裂缝修补。填充法凿槽宽度宜大于10mm,槽深度应大于15mm;活动性裂缝应适当加大;锈蚀裂缝应完全暴露出锈蚀钢筋为止。填充法所有嵌填材料视修补目的而定,一般采用改性环氧修补胶或具有一定延伸率的各种弹性树脂砂浆。对于活动裂缝,尚应沿裂缝粘贴一层碳纤维布;对于锈蚀裂缝,应先除锈,再涂一层防锈剂,后以防锈树脂砂浆嵌填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