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整体式结构成本分析和降低造价的主要措施【摘要】本文通过对装配整体式结构和现浇结构的造价构成进行对比,分析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研究降低装配整体式结构成本的有效措施和办法,结合具体案例,从经济性角度探讨预制装配整体式结构建筑取代传统现浇结构的可能性。随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近年来国内的建筑工业化开始逐渐复苏,许多企业开始研究建筑主体的工业化技术,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万科集团在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多个城市进行了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并已运用于实际工程;长沙远大住工、黑龙江宇辉集团、中南建设集团、合肥西伟德、南京大地普瑞、中山快而居也相继投入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研发,从市场反应来看,普遍存在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设成本高于传统现浇结构的情况,这对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发展和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筑造价构成的角度,对影响造价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研究降低装配整体式结构造价的技术措施和手段,从经济性角度指明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技术发展方向,供国内同行参考。一、研究范围:在假定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相同的前提下,本文重点对比和研究建筑工程的土建主体建设方法和造价,不包含机电安装工程的造价差异,从建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全面剖析目前装配整体式结构造价高于传统现浇结构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二、两种不同施工工法的特点以及造价构成:1、传统现浇结构施工方式建筑的造价构成传统建设方法的土建造价构成主要由直接费(含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措施费)、间接费(主要为管理费)、利润、规费、税金组成,其中的直接费为施工企业主要支出的费用,是构成造价的主要部分,也是预算取费的计算基础,直接费的变化对造价高低起主要作用,间接费和利润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可弹性变化,规费和税金是非竞争性取费,费率标准不能自由浮动。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在建设标准一定的情况下,传统建筑施工方法的材料、人工、机械消耗量可挖潜力不大,要降低造价,只有间接费和利润可以调整,由于成本、质量、工期三大因素相互制约,降低成本必将影响到质量和工期目标的实现。2、装配整体式结构施工方式的造价构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土建造价构成主要由直接费(含预制构件生产费、运输费、安装费、措施费)、间接费、利润、规费、税金组成,与传统方式一样,间接费和利润由施工企业掌握,规费和税金是固定费率,构件费用、运输费、安装费的高低对工程造价起决定性作用。其中构件生产费包含材料费、生产费(人工和水电消耗)、模具费、工厂摊销费、预制构件厂利润、税金组成,运输费主要是预制构件从工厂运输至工地的运费和施工场地内的二次搬运费,安装费主要是构件垂直运输费、安装人工费、专用工具摊销等费用(含部分现场现浇施工的材料、人工、机械费用),措施费主要是脚手架、模板费用,如果预制率很高,可以大量节省措施费。从以上可以看出,由于生产方式不同,直接费的构成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两种方式的直接费高低直接决定了造价成本的高低,如果要使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设成本低于传统现浇结构,就必须降低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成本,使其低于传统现浇方式的直接费,这就必须研究装配整体式结构的结构形式、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和安装方法,从优化工艺、集成技术、节材降耗、提高效率着手,综合降低装配整体式工法的建设成本。建筑原材料成本可节约的空间有限,装配整体式结构要想取得价格优势,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1、规模出效益。大投入需要大产量才能降低投资分摊,同时降低设计费单价,使构件成本下降。2、优化设计提高预制率和相同构件的重复率。在两种工法并存的情况下,预制率越低、施工成本越高,因此必须提高预制率,发挥重型吊车的使用效率,尽量避免水平构件现浇,减少满堂模板和脚手架的使用,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可节约成本并减少外脚手架费用,提高构件重复率可以减少模具种类提高周转次数,降低成本。3、改进构件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目前建筑预制构件普遍采用香港模式的“工厂化”生产方法为主,存在模具笨重和组模、拆模速度慢、生产效率低的弊端,应革新模具构造并改进为流水线生产形式,使混凝土下料、振捣、养护在固定的位置,既提高生产效率也方便管理。同时采用磁性模板做边模,可延长模具平台的使用寿命5~10倍,大大降低模具成本。4、改变构件装运形式,提高运输效率。将构件装运方式改为平放或立放(带飘窗或空调板的构件只能立放或斜靠),可以大大提高构件的运输效率,节省运费。5、提高施工安装的速度,节省安装成本。构件的安装以重型吊车和人工费用为主,因此安装的速度决定了安装的成本,比如预制剪力墙构件安装时,套筒胶锚连接和螺箍小孔胶锚连接方式的单片墙体安装较慢,一般是预制双叠合墙、预制圆孔板剪力墙的3~5倍左右,因此安装费用也要高出好几倍。另外在装配施工时,可以通过分段流水的方法实现多工序同时工作,提高安装效率,节约安装成本。6、产业链不成熟以及社会化分工导致重复计取税金和利润,也是推高装配整体式结构造价上升的原因。这属于社会化管理的范畴,短期内还难以改变,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根据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施工特点和本身的优势,重点研究技术和经济的关系。三、装配整体式结构住宅的合理方案目前国内住宅逐渐向多高层发展,结构形式多数以剪力墙为主,只要主要技术指标已经确定,项目的材料用量就已经基本确定,因此材料成本的可节省空间有限,怎样将原材料变成房屋产品,其实是整个生产建设活动的过程决定了建筑的成本,因此技术方案尤为重要,根据装配整体式结构和现浇式结构各自的技术特点,我们提出不可将两种技术盲目“杂交”,尤其是预制率较低时,应该首先考虑水平构件采用预制技术(预制叠合梁、板、楼梯、阳台),避免楼面施工时的满堂模板和脚手架搭设,可节省造价,其次应考虑外墙保温装饰一体的预制外墙(正、反打工艺的剪力墙),减少外脚手架使用,再次考虑承重和非承重内墙的预制(预制双叠合式剪力墙、全预制圆孔板承重或非承重墙),尽量取消飘窗台,通过对标准模块的灵活组合丰富建筑外立面效果。小结:针对每一个项目,到底选取哪些构件进行预制比较合理?对这个问题不好一概而论,应该结合项目管理人对装配整体式工法的理解,以及当地所具备的生产、安装条件来确定,既不能为了预制而预制,也不能有条件而不发挥预制的优势,应该综合各种因素来确定具体的方案,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技术方案,在某些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地追求预制,才是造成装配整体式结构成本上升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