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数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美国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指出“思想应该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起到一个产婆的作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做一名真正的思想产婆,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必须在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题的思维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和培养创新思维。一、怎样陪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一种心理取向。创新意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基础。世纪之交,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已成为影响我国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成为我国持续发展的不竭资源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坚实基础,当今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当今数学教育已进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时期,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应充分考虑如何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我们要提高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自觉性。创新:是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同样需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一、转变主导角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二、诱导探索兴趣,催发创新胚芽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好奇心其实是一种求知欲、探索欲,是创新的胚芽。三、鼓励学生质疑驳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是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表现。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随时提出问题,对老师或课本中的看法有异议的可大胆提出。四、加强动手操作,提高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操作的过程精心组织指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领会了知识的更新与前后联系,使其学得轻松愉快。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使其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五、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在观念上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实践中敢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大胆放手,真正使课堂由过去的教师唱主角的“讲堂”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堂”,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要善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合作中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精神,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