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西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摘要西部旅游资源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品位甚高。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其关键之一是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旅游业作为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倍受人们的关注,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其他产业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显示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旅游业应作为一个支柱产业优先发展。中国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西部旅游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旅游资源及其多样性是必然之选。关键词西部;旅游资源;存在问题;开发思路;旅游资源;生态保护;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我国西部占国土面积的58%,占全国人口的23%,西部地区资源丰富,文化古迹众多,一大批世界及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风景名胜区聚集于此,再加以多种的气候类型、多样的地表地貌和比较完整的生物体系,使得西部旅游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西部经济建设的黄金产业。一、西部旅游资源的状况(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旅游资源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包括内蒙古、新疆(含生产建设兵团)、宁夏、陕西、甘肃、青海、西藏、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668万km2,相当于全国陆地面积的2P3以上;人口315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有余;全国56个民族,除满族、黎族、畲族、高山族和赫哲族外,其它少数民族在西部均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地,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都在西部。在这片广袤的国土上,积淀了中华各民族几千年来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呈现着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拥有众多的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具有独特优势的旅游资源,为发展西部旅游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部自然旅游资源不仅非常丰富,而且具有独特性。目前西部拥有国家自然保护区34个,占全国总数的34.3%拥有国家风景名胜区40个,占总数的33.6%;拥有国家森林公园40个,占总数的17.1%,其中许多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的自然旅游资源都在西部,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主要表现在:(1)在地貌旅游资源中,从高原、山岳到沙漠、峡谷均有分布。有闻名于世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有雄伟壮美的珠穆朗玛峰、天山、秦岭、火焰山、华山、峨眉山等名山;有神秘奇幻的沙坡鸣钟、海市蜃楼、风蚀城堡等沙漠奇景;有幽深奇特的雅鲁藏布大峡谷、长江三峡等峡谷地貌;有闻名遐迩的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等岩溶洞穴景观。(2)在水体旅游资源中,河流纵横分布,湖泊密布,瀑布泉水众多。有气势磅礴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有风光旖旎的滇池、洱海、罗布泊、纳木错、青海湖、天山天池、艾丁湖;有令人惊奇的黄果树瀑布、壶口瀑布、九寨沟瀑布群;有让人神往的云南滕冲温泉、安宁珍珠泉、大理蝴蝶泉、陕西华清池、敦煌月牙泉,此外还有全国独有的冰川旅游资源。(3)在生物旅游资源中,西部地区高山密林,人迹罕至,生态环境保护较好,分布着许多珍奇的野生动植物,极具旅游观赏价值。亚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叶林直到高山冻原荒漠各类生态系统在西部都存在。有许多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野牦牛、隆宝黑顶鹤、黑颈鹤等,还有许多珍稀的野生植物如雪莲、冬虫夏草、杓兰、山丹、报春等,这些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具有很高的科研、药用价值,是经济价值极高的观赏旅游的宝贵资源。(二)有丰富多样的人文旅游资源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各自保持着独特的文化习俗和民族性情,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民俗风情景观,同时西部历史悠久,保持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主要表现在:(1)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别有风韵。西部众多的少数民族多年来,各自和积淀了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民俗风情文化,无论是年节礼仪、婚丧嫁娶、生活习俗,还是社火戏曲都独具特色,仅以民族节日来看,就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的开斋节、藏族的望果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泼水节中,藏族的香浪节、四川自贡的灯会、云南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三月街、纳西族的游春节、贵州苗族、侗族的芦笙节、苗族龙船节、侗族赶歌节、布依族三月三节等,都以其浓厚的民族特点、所具有的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热情的参与。境内不同地缘、不同层面的各民族多元文化异彩纷呈:如北方风情,丝路花雨,西南民族风情等,都是风景有形,文物有迹;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扑朔迷离,民族建筑、民族服饰、民族饮食风格别具特色。又如以民族居房来看,就有草原上的蒙古包、世界屋脊上的帐篷、依山傍水的吊脚楼、热带丛林中的竹楼、崇山峻岭中的邙笼等。(2)文物古迹历史悠久、异常珍贵。西部地区有31座历史文化古城,占全国总数的31.3%,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8个,占总数27.6%,以最具旅游价值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言,西部就有万里长城、秦始皇陵、敦煌莫高窟、黄龙、布达拉宫、峨眉山乐山大佛、丽江古城和大足石刻等。(3)丰富的历史文化,回味无穷。我国西部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元,而且每种资源的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情趣盎然。其中长城、敦煌莫高窟、大足石刻、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都江堰-青城山都显示了丰厚的古文化底蕴。西部是中国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西部也是古老的华夏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又吸取了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其中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咸阳秦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西部现代文明与传统共存。西部区内有现代化的城市、有中国的高科技园区,其中卫星基地是中国几代人的骄傲,原子弹的爆炸曾经令世界震惊。但很多地方仍保留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传统的村落、传统的服式、传统的文化以及传统的婚姻方式。例如,乌鲁木齐的二道桥、拉萨的八角街等与现代化的都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构成了一道道城市旅游的独特的风景线。西南山区的干栏、回族的羊皮筏、怒族的独木舟、傣族的竹桥、独龙族的藤桥、羌族的竹索桥、彝族的竹篾网桥、藏族的溜索、壮族的风雨桥,云南纳西族和云南泸沽湖摩梭人的走婚、甘南藏族的抢婚、黔南瑶族的探婚等,由于和生活在现代化都市的人无论在观念、行为和结局都有巨大的反差,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旅游价值。二、西部旅游资源的保护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对我国21世纪经济的稳定、持续、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借鉴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必须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以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为契机,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走可持续旅游发展之路。众所周知,西部旅游资源结构体系极为脆弱,任何不科学的决策或故意的损坏都将使其万劫不复。目前,西部各省区在旅游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方面普遍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西部各省区应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充分认识这些问题的艰巨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将保护旅游资源提升到保护旅游业和保护生态环境、事关西部大开发战略成败的战略高度来对待,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拉动作用,实现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一)西部旅游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1)自然旅游资源的生态体系严重恶化西部省区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大,生态环境总体上比较脆弱。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资源过度利用,自然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首先,西部省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水资源急剧萎缩,水质污染十分严重。新疆20世纪50年代湖泊面积约9700km,1975年末锐减到4748km湖泊总面积减少了51%。与此同时,西部省区水质污染的严重状况同样令人堪忧。长江被人们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下水道和流动垃圾场,沿江几万个污染源日夜不停地向长江倾倒着污水,长江每年接纳的工业和生活污水近200亿t,长江干流形成的污染带累计达500km。其次,西部省区森林覆盖率锐减,水土流失面积猛增,荒沙化现象日益加剧。20世50年代中期,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仅仅30年后,其森林覆盖率就减少了一半多,仅剩下10%。目前,西北地区的平均森林覆盖率仅为5%,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3。植被覆盖率下降,荒漠化现象四处逞凶;干旱、洪涝、低温、冰雹、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经济损失巨大。(2)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触目惊心。一般来说,造成旅游资源破坏的原因,可归纳为自然衰败和人为破坏两个方面,其中又包含着许许多多复杂的情况和因素,因此,西部省区旅游资源的保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从旅游资源的自然衰败方面看,西部省区旅游资源遭受的破坏根据影响的程度和速度,可分为突发性破坏和缓慢性破坏。突发性破坏通常指地震、洪水、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一个地区的面貌,毁损了部分或全部旅游资源。例如,在1994年大地震中,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大研镇的部分古建筑遭到破坏就属于这一类;缓慢性破坏指自然机械风化的危害。例如,秦始皇陵、敦煌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及西部其他帝王陵墓、石雕等都同样受到自然机械风化作用的破坏。从旅游资源的人为破坏方面看,西部省区遭受的破坏远远超过自然风化破坏的程度,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按破坏产生的根源来看,可分为建设性破坏、生产性破坏和旅游活动导致的破坏。(3)建设性破坏主要指工程建设、市政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规划不当,导致旅游资源破坏,其破坏方式主要包括:庸俗化的翻新;粗鄙化的再造旅游规划不当;或强制性规划造成对景区中旅游资源的破坏。(4)生产性破坏主要指工农业生产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和对旅游环境的污染。西安是中国古代风貌保存得最好的城市之一,古城墙、鼓楼、大雁塔、秦始皇兵马俑等景观,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然而,由于多种工业带来的严重大气和水污染,使这座古城的旅游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又如,成批的农民曾经涌入国家重点风景区云南石林采石,将造型优美的石林拦腰截断,用于烧石灰、造水泥,使号称“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伤痕累累,惨不忍睹。(5)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其破坏形式有两种:一是加速了名胜古迹的损坏和衰败,二是威胁到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甘肃敦煌石窟,过去窟中空气干燥,自然风化缓慢,艺术品经千百年仍栩栩如生。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近年来大批游客涌入石窟,人们呼出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改变了石窟中的大气环境,光线的增强加速了壁画的变质,许多壁画失去了光泽,变为黑色。又如,小桥、流水、人家是丽江古城的灵魂,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通过理由中,�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水乡风貌,被认为是丽江区别于其他古建筑群的最重要标志之一。但随着旅游的发展,大量污水及垃圾倒入河中,古城水质迅速恶化。尽管来往的游人还惊异于东方威尼斯的绮丽风貌,可是对于古城居民来说,早已不复当年的清流了;原有居民搬出祖祖辈辈居住的老屋,古朴宁静的古城,正在变成游客和商贸的街区。此外,西部不少景点因素质低下的游客的随意刻画、涂抹,也对文物古迹造成了破坏。不少旅游景区为满足游客观光需求而配备许多机动车船,其排出的大量废气、废油,污染了景区的空气和水体。游客乱扔垃圾、损木折花、追猎禽兽等破坏性行为,都对自然生态平衡产生了巨大的威胁。西部省区旅游资源遭到破坏的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人们对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普遍缺乏保护意识,只重利用,不重维护,不少人对可持续旅游发展思想浑然不知,观念的滞后,将是西旅游资源保护的最大挑战。(二)西部旅游资源保护的对策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建议保护西部旅游资源,是实现西部旅游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为了实现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注重旅游资源利用目标和资源保护目标间的协调,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方法,处理好上述两方面的关系。(1)重视对旅游资源保护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成果,既是旅游资源开发的依据,又为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从旅游环境保护方法论、资源与环境保护工程及环境影响评价等方面,对西部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