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谈谈低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当前,各中小学普通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但是由于推广的力度不佳,活动效果不甚明显。尤其是在低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有大部分教师感到盲从。从教育理念及教学形式上都觉得无从下手。就以上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与同仁共同探讨。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的小孩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的,没有必要在低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我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低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因为年龄小就没有心理障碍,就现代的孩子来说,心理问题会更多。诸如一些在各方面做的都比较好的学生,他们往往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如有上进心、责任感、正义感,热爱班集体,帮助同学等等。可就是这些老师眼中的“尖子生”,由于老师过分的重用和家长的溺爱,使他们产生了自私、嫉妒、骄傲等心理品质。再如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成人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他们个性特征的形成。个别家庭从父母感情破裂到离婚的整个过程,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创伤,使孩子的心理不能健康的发展等等。有的教师要问:“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呢?”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去做,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一、淡化教育及教育者的痕迹,和学生融为一体。低年级学生崇拜书本,崇拜教师的现象比比皆是。但他们只是盲目的崇拜,原因有很多种,包括年龄小,自主能力差,不善于动脑筋等等。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从心里就怕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淡化教育痕迹,淡化教育者的痕迹,真正与学生做到真情的流露、心灵的交融,使学生尽量少受心理防御机制的阻碍,尽量展露自己最核心的情感,揭示出一个真实的自我。以便使自己能被大家如是地和评价,并从他人那里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反馈。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方式,体验学习、生活的美好内涵。在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和同学们一起表达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同时教师要做到关注和倾听,不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得好坏加以评估,使学生得以自由的表达情感体验,而不必担心失去教师的信任和评价。因为教师若是在表达言语的反映上略有好恶之感的流露,学生就会立即设置心理防卫,师生之间就产生了心理距离,又称为师生“心理阻隔”。只要有“心理障碍”的存在,师生间的“空间阻隔”就破除不了。即使在形式上撤去了讲台,老师与学生坐在一起,师生之间仍有一种无形的排巨力和约束力。所以,教师要彻底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角色。除此以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体态语言,而体态语言往往是不由自主的流露出潜意识中的情感倾向。比如:一此凝眉,一次微笑,一个眼神,一个手势,身体站立姿势,偏头的姿势和幅度等等。处处应透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与亲切,这是教育与辅导的功夫,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闪光。因此教师只有淡化教育,转变教育者的角色,投入真情实感,才能使学生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二、让学生身心活动起来,促进主体发展。精心设计好每堂课的活动形式是心理健康辅导成功的关键。因为活动是构成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环节。只有在辅导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改变学生的心理意识和情绪状态,使他们专注于辅导主题的展开,从而降低了心理防御水平,更好的敞开自我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只有活动从能打破课堂中长期以来存在的“知识第一”,“教师中心”,“灌输为主”的固有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辅导过程,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一个又一个基本的活动板块,在辅导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教师在辅导过程中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引导学生自己来改变认知模式和行为方式,而不要由教师代替学生作出某些决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内在的需求和动机,用以促进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且每个人都有一种解决自身问题的潜在能力,即使是心理有问题的人也同样如此。在低年级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治疗,而是为了唤醒学生内在的这种需求,激发学生改变自我的动机和潜在能力,以促进每个学生的自我发展。包括使每个学生了解自我,寻找自信,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都被大家听清了。同时,要引导全体学生注意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因为只有这时他才切身体验到自己是被老师和同学们高度重视和注意的,它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才会焕发出光彩。再有,教师不要喧宾夺主,要改变以往“讲课”的老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上。三、注重情景再现,体验真情实感。低年级心理健康辅导,因辅导对象年龄小,社会、人际关系知之甚少。因此,辅导的内容必定要与学生关系密切,是学生们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这些内容来源于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而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问题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发生发展的。所以,教师把来自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放回到类似的环境中去再认识,重新进行调整,这既有它的针对性,又有它的实际效果。它有助于学生澄清问题的实质性情境,体谅当事人的情感,发现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可以使学生直观的筛选出令人满意的行为模仿标准。低年级教师设计的生活场景必须符合学生年龄小的特点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同感。教师要注意具体的呈现问题,可采用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扮演或小品剧的形式,尽可能做到生动有趣,使学生趣味盎然,专注投入。从而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四、注重学生内部的交流互动。在辅导过程中,要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话可说,就得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因此,改变座位的排列组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促成这种氛围的一个条件。小组组织形式以4-—6人为宜。小组的座位排列也要有讲究。可以采用4人弧形排列、圆形排列,6人马蹄形排列等,再以这些小组为单位组合成全板的圆形、方性、弧形、扇形、梅花形、散点式等人际交流互动的模式。在这样的互动合作活动中,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也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样一种能与他人和集体合作共事的人格特质,就是通过自由的没有压力的小组讨论中逐渐形成的。有的老师会问:“低年级小孩子能讨论出什么?”确实,低年级孩子讨论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这些大道理要是由老师讲出来,这节课活动效果就差多了。作为低年级的辅导教师要先把自己变成小孩,深入到学生当中,你就不难发现它们之间自有他们的认识标准和沟通方式,有他们更容易接受的游戏规则和共同语言,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有说不完的知心话的。促成这种交流互动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教师所出的讨论话题必须是学生能力范围所能及的,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应该有一定的思维力度。毫无争议性的问题不可能激发起互动的氛围。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从小就能身心健康的成长。内容提要当前,各中心小学普遍开设班级心理辅导活课。但是由于推广的力度不佳,活动效果不申明显。尤其是在低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有大部分教师感到盲从。从教育理念及教学形式上都觉得无从下手。就以上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与同仁共同探讨。有的教师认为,低年级小孩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不会有什么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没有必要在低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我认为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有的教师要问:“怎样才能上好一堂心理健康活动课呢?我觉得从以下己方面去做,才能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一、淡化教育及教育者的痕迹,和学生融为一体。二、让学生身心活动起来,促进主题发展。三、注重情景再现,体验真情实感。四、注重学生内部的交流互动。总之,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从小就能身心健康地成长。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