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学习----谈谈如何预防埃博拉病毒的流行摘要:埃博拉(Eboiavirus)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的埃博拉河地区发现它的存在,“埃博拉”由此得名。如果我们把它比作一种寄生虫,人和其它感染的动物是它的宿主,通过研究它的生活史,致病作用,包括实验诊断,流行的因素,从而有效的预防感染,及时发现控制其流行范围的扩大。关键词:埃博拉、传播、预防、控制一、埃博拉病毒的发现1976年泪6日,在苏丹恩扎拉镇的一家棉花加工厂,一名巨作人员出现不适症状后不久便因休克死亡,他的身体多处出血,死状极其恐怖。时隔仅两个月,与苏丹相邻的刚果北部小城杨布库也出现了同样的可怕病例,而且死亡率更高。那里的医院都是使用同一支注射器给很多病人打针,由于缺乏必要的消毒措施,这种致命的传染病以这家医院为中心,急速地蔓延开来。资料表明,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病原体便席卷了医院周边的55个村庄。在苏丹和杨布库的疫情中共有602人受到感染,其中431人死亡。科学家从杨布库的病人体内分离到一种新型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这个名字来源于杨布库一条美丽的小河----埃博拉河。迄今为止,科学家一共在不同地区分离到5种不同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分别为本迪布焦埃博拉病毒(BDBV)、扎伊尔埃博拉病毒(EBO\)、雷斯顿埃博拉病毒(RESTV)、苏丹埃博拉病毒(SUDV)和塔伊森林埃博拉病毒(TAFV)。这些下同种类的埃博拉病毒在致死率上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最高,可达60%--90%,而苏丹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为50%左右。一直以来在非洲国家频频暴发的主要是仁迪布焦埃博拉病毒、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和苏丹埃博拉病毒。二、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一)、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均可为本病传染源。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储存宿主及在自然界的自然循环方式尚不清楚,首发病例的传染源同样未知,但首发病例和续发病例均可作为传染源而造成该病的流行。造成流行。在非洲大陆,埃博拉病毒感染和雨林中死亡的黑猩猩、大猩猩、猴子等野生动物接触有关。有实验证实果蝠感染埃博拉病毒后不会死亡。蝙蝠可能在维持埃博拉病毒在热带森林的存在中充当重要角色。(二)、传播途径从以往埃博拉病毒病爆发中提到埃博拉病毒可成猩猩、果蝠等动物直接传播给人类,虽然这种跨物种的传播方式任缺乏科学证据,但现在的研究也提不了其它的可能传播途径。直接接触患病等动物或其尸体可能导致人感染发病,1994年感染塔伊森林型病毒的病例就是在解剖病死黑猩猩后发病,还有1996年加蓬疫情的早期发现的病例都与屠宰猩猩有关。食用感染病毒的动物同样也有可能使人感染病毒,虽然正确的烹饪方式能灭活埃博拉病毒,但食用为煮熟的感染动物任会感染,2007年刚果爆发的疫情中指示病例显示很有可能是食用果蝠而导致的感染,喀麦隆的血清学研究也显,食用蝙蝠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当人感染埃博拉病毒时,续发病例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尸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呕吐物都可能造成感染。埃博拉病毒在室温下,可存活数天,因此接触病人血液等污染的物品也可能会被感染,目前尚未有报告证实埃博拉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在非洲一些地区,去世的人在下葬前,需要由亲人彻底清洗尸体,并且要把尸体内残留的尿液和排泄物吸出来,这种亲人与死者尸体发生直接接触的习俗也可能会促进埃博拉病毒的传播,另外,在一些落后地区,由于医疗资源缺乏或者医疗工作者消毒意识不强,也可能导致埃博拉病毒通过医疗途径传播。三、埃博拉病毒的预防和控制一般来说埃博拉病毒会同过密切的途径从感染的动物的血液、分泌物或其它体液传染给人类。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直接接触,或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或体液传染,或者间接接触这类体液污染的环境而受到感染。由于目前还没有预防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和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特效药物,所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动物传染源,加强对疫区进口动物的检疫以及防止医源传播是预防埃博拉病毒最为有效的方式。政府应该彻底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染区扩大,感染的动物要杀死病焚烧其尸体,动物的排泄物及其体液等药消毒灭菌,对于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实施隔离,禁止无关人员与其接触,医护人员与其接触应严格按照规定做好防护工作,患者的体液、分泌物、使用过的器具等等一定要先消毒灭菌在处理掉,埃博拉病毒可在体外存货5天,尸体中存活时间更长,患者死亡后,应尽量少尸体的搬运和转运,尸体应消毒后用密封防漏物品包裹,及时焚烧或就近掩埋,埃博拉病毒康复者仍然具有感染性。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在男性患者康复后7周内其精液中还存有埃博拉病毒。因为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初期的一些症状易于与其他病混淆,所以因加强疾病监控同样十分重要,但埃博拉病毒爆发的地区大多相对较落后,一些处理措施无法实施到位,所以有效的防治埃博拉的爆发还需要全球的共同努力,尽快找到治疗埃博拉病毒引发的疾病的特效药或制备出该病毒的疫苗。参考文献[1]于涛致命病毒埃博拉《生命与灾害》2014-5[2]李星;任翔;刘翟;程颖;高福;余宏杰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生态学、诊断、治疗及控制《科技导报》2014,32(24)[3]任静朝;段广才埃博拉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新乡医学院学报》2014年11月第31卷第11期[4]陈英虎;尚世强;俞蕙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研究进展《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年8月第9卷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