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的转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是课程的灵魂。新课改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是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独立的人。首先,了解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学生头脑不是可以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等待点燃的火把。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教学变成一种充满智慧的挑战,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明确以下六点:(1)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者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否则就不是真正的教学。(2)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3)赋予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4)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即进行研究性学习。(5)学习是学生从内容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6)活动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合作交往,是认知和情感的,也是实践可操作的。这就是新课程的教学观,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论向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性的教育转变。其次,了解新课程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天使。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劳动。教学不在传授,而在激励鼓舞,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行为转变。一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二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三是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四是由重“模式化”向重“个性化”转变。第三,了解新课程下的教材观教材不是法典,教材不是圣经,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教材表面看来简单了,实际上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超越教材。明确以下六点:(1)新教材注重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2)新教材注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3)新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4)新教材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5)新教材注重为教师创造性和学生发展留下余地,利于师生互动。(6)新教材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映在教学主题和内容编排中,并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教师头脑有了对教育理念相对成熟的理解并形成为自己所占有的知识图景,教师才能完成理念的更新,明白自己在教育理念大坐标中的位置和自己应该依靠的教育理念,明白自己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努力的方向以及自己的责任、使命所在。正如顾明远先生所说:“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不断自我更新观念的学习者,只有在及时地吸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为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各行各业都在机制的变革和更新中。当然教育也不例外。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应改变自已旧的教学行为来适应新课程,每位教师应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面对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更新观念。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已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时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从以住的课堂教学来看,教师普遍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绝对权威的角色。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发起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还是学习效果的唯一评判者……在学生眼里,教师几乎有着绝对的权威,学生不敢、不能、甚至没想过“违抗”。教师是尊者、智者和长者。而“学生是主体”这句话,也被教师狭义的理解为,是在教师的设计下、在教师的控制和操作中,最大限度的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进行学习。因此出现了看似非常热闹的教学环节,学生“动”起来了、学生在“参与”,但其本质还是顺着教师设计、符合教师期望、教师心中有数的“表演”学生最终还是在按着教师最初的设计和思路接爱着教师期望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在我看来,这无非是变化了的、想对更高明的“灌输”而已!新课程强调的这种自主生成的过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拒绝灌输,强调给予学“发现”的机会,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所以教师要转变角色,由权威者向参与激励者转变。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使之逐渐形成新能力。要求教师放下权威,师长的架子,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教学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勇于挑战课本、挑战教师、挑战权教师威,实现生命的超越。由专业教师向社区型的开放教师转变。一个只会把教科书的内容搬到学生头脑中的教师显然已经落伍。学校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在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学校教育社区化,社区生活教育化。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助,重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