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其二)韦庄韦庄,字端已,五代前蜀词人,今陕西西安人。时值黄巢起义,攻占长安,他身陷兵火,弟妹失散,后流落江南,后入蜀为西蜀节度使王建掌书记。唐亡,王建称帝,庄为宰相,终于蜀,谥文靖。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其代表作,人称“秦妇吟秀才”。其词尤具特色,内容不外男女欢爱、离愁别恨,然能注入作者平生漂泊离乱、思乡怀旧之感,风格清新明朗,与温庭筠其并称“温韦”,是“花间词人”中的代表之一。知人论世花间词派:•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写作背景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本词为第二首。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一说早年浪游江南时所作)。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菩萨蛮》(其二)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合:应当。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小桥流水人家“人人尽说江南好”中“人人尽说”隐藏意思是什么?自己未曾认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说江南好而已。“游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别人的劝说之辞,远游的人就应该在江南终老。品读诗句在江南韦庄是一个游人客子,劝他在江南终老,那一定是他的故乡有什么让他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劝你在江南终老。中国有句老话:“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而韦庄这两句词,似直而纡,把怀念故乡欲归不得的感情都委婉地蕴藏在这表面看来非常直率的话中了。“游人只合江南老。”为什么江南人敢这样大胆地对韦庄说你就该留在江南终老?品读诗句诗词从哪些方面写“江南好”?①“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景美。③“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物美。②“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水乡人们的生活美。品读诗句(1)好在景美(2)好在生活美(3)好在人美江南好春水碧于天从视觉角度写:描绘春水色彩,突出水之清,水之绿,令人心旷神怡。从听觉角度写:聆听着淅沥的雨声,渐渐入眠,十分惬意闲适。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比喻生动贴切,极言其皮肤之白皙、细腻,因为卖酒女子用手打酒,手臂的动作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作者对皓腕加以特写。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垆边人:这里指当垆卖酒的女子。皓腕:洁白的手腕。《陌上桑》描述秦罗敷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须:必定。断肠:形容非常伤心。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下阕转而写人,酒家女貌美似月,肤白如雪“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词人写到这里,把江南的美景美人刻画得淋漓尽致。所以以回应“游人只合江南老”作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结合全诗,理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一种解读是,游人莫离江南回故乡,否则会为失却美好江南而痛悔。一种解读是,诗人避战乱于江南太久,中原有家难归,归也是满目焦土,便徒增悲哀。在江南好的背景上,以“未老莫还乡”为结句,既回扣开篇的“人人尽说”,也使游子的形象扩大,它既是词人,也是广大生于乱世的士子。至此,江南美景被一抹征戍的愁思所涂抹,而更加哀婉动人。按常情,作客异乡的游子总以不得还故乡而愁绪满怀,但这首词却偏偏反过来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这是为什么?这和诗人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系?一般游子的忧愁是不能回故乡,而这首词中的游子却是要回故乡,但由于故乡的战乱原因不能回,这种愁苦就比一般游子更为深广。这首词的主旨,是在描写江南好的背景上,述说作者漂泊异乡、有家难归的痛苦感情。“还乡须断肠”这一句正是突出了这一主旨。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的风光美和人物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漂泊难归的愁苦之感。全诗主旨意境:•在谋篇布局上,上片开首两句与下片结尾两句抒情,中间四句写景、写人。全词写得情真意切,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1.语言疏朗秀美、明白晓畅。•2.抒情直抒胸臆,却又婉转含蓄。•3.写景写人纯用白描,却又清新明丽。艺术特点白描: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细描:•逼真地、细致如微地精雕细刻。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镂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红楼梦》第三回•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得相逢!。•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选材——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修辞——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反问--深深的热爱;深深的向往•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以“江”为中心异色相衬第一首摄取江南春景,主景为江水,着色浓艳,生机盎然。“江南好”与“忆江南”相环扣,唯其太“好”,故“忆”之无休。词人描江南风物,舍花、月,而从江水处下笔,可谓别出心裁。“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而江花胜火、江水如蓝,红蓝相间,绚丽夺目,都为自家亲历。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造成了一种悠远的韵味。第一首第二首中心事件是观潮。词人不铺叙钱塘江潮,却从山寺桂子写起。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词人借此引出观潮处郡亭,或离山寺不远;着一“寻”字,便再现了三秋月夜赏桂的清幽,更为江潮的汹涌出场作铺垫。悠然郡亭静卧,看江潮澎湃,一为清静之境,一为壮阔之景,这柔美与壮美两美齐来,真是其美无比。第二首苏杭之美,还在宫苑。词人捕捉酒宴场景,以“一杯春竹叶”“双舞醉芙蓉”为妙笔,简洁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苏杭旖旎的风情。当年吴王夫差在苏州灵岩山为西施建“馆娃宫”,古迹尚可追寻,令人遥想春秋的宫仪。而文人喜美酒,亦爱美人,或自古皆然。白居易以高超的艺术概括力,两笔写出酒宴之状,更暗含苏杭宫苑馆驿园林之盛。末了仍设一问,十多年后,已身在洛阳,而心随吴越,当年的酒宴歌舞,可否再逢?第三首两词都善于捕捉江南风物,用简洁清新的语言勾勒出江南秀丽的风光图画,并融进他们偏爱、眷顾江南的深情。韦词在表现在喜爱江南美景的同时,还暗蓄了漂泊难归的情绪,人物乡愁贯穿始终;白词用清丽淡雅的语言勾勒江南山水,而韦词则把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纳入其中,更有一种艳丽意味。。可以说,白词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江南水乡图”,而韦词则是一幅“江南仕女图”。比较赏析《菩萨蛮》《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