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栽培技术参考一、豇豆适宜生长环境1、温度: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5-28℃,其中白籽种子最适温度为28-33℃;植株生长、开花结荚的适宜温度20-30℃;10℃以下根系吸收能力显著下降。2、光照:大多长豇豆喜阳光,在开花结荚期间需要良好的日照,如光线不足,会引起落花落荚。3、水分:豇豆要求中等湿度,但能耐旱。种子发芽期和幼苗期不宜过湿,以免降低发芽率,或幼苗徒长,甚至烂根死苗。开花结荚期要求适当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温度。雨多、湿度大,或遇到干燥的冷风,容易落花落荚。土壤水分过多,不利于根系和根瘤活动,甚至烂根发病,引起落花落荚。4、土壤:豇豆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种土壤均能生长,但以保水力强、排水容易、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粘壤土和砂壤水较适宜。根系和根瘤菌生长的适宜pH值为6.2-7。pH大于8时,影响根瘤生长。pH低于6.5时,固氮能力降低,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小而黄并且从下往上脱落。5、养分:整个生长期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其比例为2.7:2:1。虽需磷素少,但不可缺磷肥,磷肥能促进根瘤生长、分枝和籽粒发育。缺磷,植物叶片呈浅绿色无光泽、植株矮小、主茎下部分枝极少、花少、果荚成熟推迟。豇豆进入开花期对磷素的吸收迅速增加,花后15-16天达到高峰。二、适时播种豇豆品种一般在地温应稳定在10-12℃,气温稳定在15-32℃间,即可播种种植,各地区因种植习惯和品种不同适时播种。一般直播为主也可育苗移栽,早春可地膜覆盖保温。直播前,把土地平整成畦宽(包沟)120-130厘米,沟深25-30厘米,以利于排水,一般按株行距25—28厘米×65厘米穴播,播种深度4—6厘米,每亩3000—4000穴,每穴3—4粒种子,出苗后间去弱、小、病苗,每穴留2株。三、田间管理1、肥水管理:豇豆肥水管理总的原则是前期防止茎叶徒长,后期防止早衰。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kg、复合肥25kg作基肥;苗期要适当控制水分,防茎叶徒长而减少花序;开花初期看田间情况,追施尿素一次7.5kg/亩;结荚期追肥2-3次,每次亩施总含量2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kg;盛果期需水较多,7天左右浇1次水,采收期结合浇水追施肥料。越夏生长的豇豆,开花结荚期长,更应注意后期追肥,以防植株脱肥早衰,整个生长期间遇雨应排除田间积水,以免烂根、掉叶、落花。2、插架引蔓:当植株长到17-33cm,即将抽蔓时,要及时插架,一般用竹竿插成“人”字形,架高220-250cm,每穴插一根,并向内稍倾斜,每两根相交,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呈人字型,于晴天中午或下午引蔓上架。3、抹芽打顶:第一花序以下侧枝长到3cm长时,应及时摘除,以保证主蔓粗壮。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的侧枝可留2-3片叶后摘心,促进侧枝上形成第一花序。当主蔓长到15-20节,达到230-250cm高时,剪去顶部,促进下部侧枝花芽形成。四、病虫害防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豇豆的主要病害有锈病、斑枯病、根腐病;虫害有豆荚螟、潜叶蝇和螨类,应密切注意病虫情况,采用综合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品种;(2)选择两年以上未种植过豆科作物的田块种植或合理轮作;(3)清除田间周围的杂草,集中烧毁;放水沤田1周,或每亩施敌百虫0.5公斤或杀虫双0.5公斤、多菌灵l公斤进行土壤灭虫灭菌处理;(4)筑高畦,开好排灌沟,防止渍水烂根;(5)合理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6)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锈病:夏季多雨易发此病,一般选用多菌灵、粉锈宁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实施防治;发病初期,可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斑枯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或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续2—3次。根腐病:此病属一种土传病害,受害部位为主根与地表主茎,夏季多余排水不良,高温高湿易发此病,粘重低洼地、连作地种植发病更重,在田间零星发病时开始用药,药剂可选用多菌灵、防霉宝可湿粉、抗枯宁等浇根,药液浓度可稍加大,每隔7-10天浇1次,浇4-5次。豆荚螟:可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1500~2000倍液、15%哒螨灵乳油3000倍液、20%螨克乳油2000倍液等,注意轮换用药;潜叶蝇:可喷施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连续喷施2~3次。五、适时采摘春播豇豆在开花后8-10天即可采收嫩荚,夏播的开花后6-8天采收。当荚条粗细均匀,荚面豆粒未鼓起,达商品荚标准时,为采收适期,盛荚期宜隔一天采收一次。采收时,要保护好同花序和上部的花,不能连花柄一起采下,切忌用手扯拉采摘。注:以上管理技术仅供参考,如遇具体病虫害等情况可到当地农技部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