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荷中心的确定通常情况下,生产控制不是对每台机床进行单独的控制,相同的机床通常组成一个负荷中心。在面向负荷的任务投放中,每个负荷中心对应漏斗模型中的一个漏斗。一个要通过相应制造车间的任务可以流过,也可以不流过这样的负荷中心。只有在特殊情况下一个负荷中心才仅仅由一台机床所组成,如仅有的一台特殊的加工中心。一个制造车间往往可以划分成多个负荷中心。例如,在一个PCB制造车间中共有300多个工作中心(设备),它们被分成了50个负荷中心。在别处准备好的电路板根据型号的不同分别流过不同的元件安装机和检验机,但它们都要经过相同的焊接和清洗设备,其中有些产品还有可能要多次经过清洗设备。物流矩阵可以用来建立基于负荷中心的漏斗模型。这种物流矩阵通常来自从制造过程的反馈报告得到的分析结果。对新规划的制造过程而言,这种物流矩阵可以从一个相似的制造过程和相应的工艺计划得到。负荷中心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绝大多数负荷称为普通负荷中心,其生产能力基本上由操作人员的工作时间或机床可使用时间(如一台自动机床)确定。这种负荷中心中可以进行相同的加工过程(如镗孔、磨削等),也可以完成在制造技术上紧密衔接的一段加工过程(如焊接+清洗或铣削+去毛刺)。对一个负荷中心通常只使用一个负荷账号。在有些负荷中心中,其生产能力同时取决于机器与人力,例如在机床的数量大于操作人员的数量的情况下就是如此。下面图1对这种情况作了清楚的描述。一个成本中心的6个加工中心分别配置了两组操作人员,包括固定人员和几个“流动人员”。根据负荷情况,这些“流动人员”可以在三台机床中的任意一台上进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对每一台技术设备使用一个负荷账户之外,还要有一个总的人员能力负荷账户。这样的负荷中心称为复合负荷中心,在对这种负荷中心进行任务投放时,不仅要检查每台机床的负荷账户,而且还要检查总的人员能力负荷账户。图1具有多机工序的成本中心人力与设备的联系进行能力平衡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是将人员从低负荷的工作中心安排到高负荷的工作中心。调入人员的负荷中心称为“替代负荷中心”。在这个相关负荷中心的基本数据中,应标记出这种人员调换的可能性。另外还有一些负荷中心,在任务投放时不需要检查其生产能力这些负荷中心称为非关键负荷中心。然而,对这些负荷中心也要使用负荷限额和计划生产周期以对相应的任务进行正确的计划。计划生产周期用来计算出相应的负荷限额,以便对相关任务的工作量进行折算和投放。最后,还有一些负荷中心,其生产周期与实际在其上被完成的任务的工作量几乎无关,因为它仅仅取决于加工处理过程所需要的等待时间。例如:为烘干油漆或材料老化所进行的热处理过程。这些负荷中心称为“工艺相关负荷中心”,它们的计划生产周期总是一个常量。对负荷中心的划分必须小心。一方面要避免负荷中心过小、数量太多,以避免过多的不必要的反馈和任务分配表;另一方面要避免负荷中心的机床太多,导致“漏斗”中的工作量太大,以避免任务不按照其完工日期优先而按局部优化策略被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