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古代文学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名词解释汇总及参考答案(2004——2013年)2004年1·献诗、采诗、删诗:是古代关于《诗经》编订和成书过程的学说。所谓献诗是指周代公卿列士向周王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是有史籍可考的。采诗是指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确切与否尚有争论。但可以肯定,如果没有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朝廷。所谓的删诗,是指汉人认为,诗经编订成书,经过孔子的删订。事实上,孔子只对《诗经》做过正乐工作,删诗说是不可靠的。2·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是杨雄在《法言·吾子》中对不同类型的赋体做出的评价。这里的诗人之赋,指的是屈原的骚赋,杨雄认为,屈原的赋符合诗经精神所以称之为诗人之赋。辞人之赋指唐勒,景差,宋玉,枚乘之赋,其实就是指汉大赋。诗人之赋丽以则,是指屈原的骚赋不失讽喻精神,虽丽而有法度。辞人之赋丽以淫指大赋在辞章上太过分注意修饰,而失去了讽谏意义。3·左思风力:这是钟嵘在《诗品》中对左思诗歌的评价,左思诗虽不多,但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太康诗坛上独标一帜,成为当时成就最高的诗人。左思的《咏史》诗被钟嵘认为是“五言之警策”。他借咏史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及感慨。情调高昂,笔力矫健,气势昂扬,是对建安风骨的继承与发扬。这种诗歌精神即后世所说的“左思风力”。4·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其诗歌重视抒发一己之情,气势壮大,慷慨悲凉。他们反对纤小绮靡的上官体,提倡刚健骨气,为初唐诗坛吹进一阵清新空气。四杰扩大了诗歌题材,推动了律诗歌发展,但诗作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5·古今作者,唯昌黎最高。行文叙事,面目首尾,不再蹈袭:这是明代吴讷在《文章变体序说》中对韩愈墓志铭文的评价,充分肯定了他对墓志铭文的发展与革新。韩愈在碑志写法上不拘格套,别出手眼,尤其重视细节描写,借一二琐事将传主性格、心态巧妙展现出来,成为生动的人物传记。一举打破传统碑志死气沉沉的局面。与先叙墓主姓名籍贯谱系的碑志惯例不同,韩愈着意于变化。破空而来,一人一样。碑志不惟叙墓主事迹,时亦借以发议论,愈讽刺表现强烈的爱憎之情。6·婉约词:词的一个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本为合乐而歌,内容上多写儿女之情,离愁别绪。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故称婉约词。代表词人是柳永,李清照。7·江湖诗派: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够入仕的游士流转江湖,以献诗卖文维持生计,成为江湖谒客。以江湖谒客为主的这些诗人就被成为江湖诗派。此派诗人身份各异,没有公认的文学宗主,只有大致相同的创作趋向。内容大多为歌功颂德或叹穷嗟卑,艺术上相对粗糙。8·南戏:南曲戏文的简称。亦称戏文。是宋元时期采用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是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南戏最早起始并流行于浙江温州。故亦称永嘉戏曲或者温州杂剧。代表作有《张协状元》《小孙屠》《琵琶记》等。南戏的繁荣发展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9·临川派:明万历时期出现的戏曲文学流派。因开创者汤显祖是临川人,故将追随、效仿汤显祖的一批作家称为临川派。该派创作倾向上有明显的反传统倾向。提倡抒写性灵,表现至情。反对拟古和拘于格律。词曲富于文采。重要成员还有吴炳,孟称舜,洪昇等。10·小说界革命:这是近代文学史上的小说改良运动。1902年梁启超在《新小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提出“小说为文学之上乘”。成为小说界革命的纲领。小说界革命对晚清小说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官场现形记等谴责小说。2005年1·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本是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特指经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春秋笔法是指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做法。春秋是礼义之大宗,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行为,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在行文中不是用议论的文辞,而是在史事的简略叙述排比中表现出来。《春秋》还以一字寓褒贬,在严谨的措辞中表现作者爱憎。如:杀有罪曰“诛”,杀无罪曰“杀”,下杀上曰“弑”。这种在史著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做法,为后代史学所继承。2·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曹魏后期,政局混乱,诗人门的政治理想落潮,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因此多书写个人私愤的诗歌。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变得词旨渊咏,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正始之音。3·杜诗的沉郁顿挫:指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风格特征。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杜甫由于受到儒家中和节制的影响,在表达感情时,总能把自己的感情压抑住,不让它一下子喷发出来,而是在低回中缓缓起伏。4·楚辞体:是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由楚国诗人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融合上古神话传说,创造的一种新体诗。楚辞体打破了《诗经》四字一句的死板格式,是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一次大的解放,他们富于抒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字句较长,形式较为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用楚地文学样式和方言声韵叙写楚国风土物产,具有浓厚地方色彩。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又名骚体。5·桐城派:是清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流派,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清王朝的政权服务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方苞是创始人,散文理论的核心是义法二字,刘大櫆是桐城派承前启后的人物。姚鼐使桐城派理论更加完整化和系统化,提出了“义理,考证,词章”合一的理论,并在周围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作家队伍,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故得名桐城派。2006年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句话出自金代诗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四》,是其对晋代诗人陶渊明诗风的评价。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之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反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的诗风。陶渊明的诗句,自然淳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直率之情志,具有真情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是元好问心仪的最高境界。如陶渊明的《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归园田居》等都体现了陶渊明崇尚自然的人生旨趣和艺术特征。2·永明体:永明体又称新体诗,形成和发展于齐梁陈三代,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严格要求四声八病之说。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永明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语言过于艰涩,使创作清新通畅起到了一定作用。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3·元白诗派: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是杜甫对写时事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擅长于新乐府,长篇歌行,长篇排律等诗体。注意诗歌语言的平易浅切和通俗性。并通过诗歌酬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白居易的代表作为《长恨歌》《琵琶行》,元真的代表作为《乐府古题》。4·大历十才子:指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竑、钱起、司空曙、苗发、崔侗、耿津、夏侯审。其中以钱起,卢纶成就最高。大历诗人创作内容较贫乏,诗风以清静空灵,省静纤巧为主要特色。相对于盛唐,由壮阔变得清秀,由重气势变得重韵味。艺术更为精工。诗歌内容以酬赠送别感伤身世,隐逸思归为主。,风格特征是“省静清约”。5·变文:唐代民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体裁是有说有唱。后来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所以在敦煌发现的佛教文学里保存较多。变文之变,是指变更了佛经本文而成俗讲的意思。。当变文成专称时,便不限定是敷衍佛经故事了。变文的得名大致和儒家所谓的变相有关系,变文就是变相的说明文字。6·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做《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江西诗派。诗派成员大多数是江西人,受到黄庭坚直接或者间接的指点。诗歌体裁和风格与黄诗比较相近。该流派一直延续到南宋。到宋末,方回因成员多学习杜甫,就把杜甫尊为江西诗派之祖。把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尊为诗派之宗,提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说。7·诸宫调:是一种说唱文学。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所谓诸宫调,是相对于限用同一个宫调形式而言的。其中唱的部分用多种宫调串接而成,期间插入一定的说白,与唱词配合,叙述有人物,有情节的长篇故事。而每种宫调则由若干曲牌连成短套,套曲少则一二首。多则十多首。8·铁崖体:元末诗人杨维桢号铁崖,他创造的诗体被称为铁崖体。最能体现体牙体特色的是他的乐府诗。这些诗题材内容并不新鲜,但在艺术风格上却使人耳目一新。它融合了汉魏乐府以及李杜、李贺等人的长处,以气势雄健的奇思幻想突破了元朝中期的诗歌甜熟平稳的畦径,给人以石破天惊的感觉。9·八股文是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文体有固定格式,开始先揭示题旨,为“破题”。接着承上文而加以阐发,叫“承题”。然后开始议论,称“起讲”。再后为“入手”,为起讲后的入手之处。以下再分“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段落,而每个段落中,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股文。其所论内容,都要根据宋代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代圣人立说”。八股文起源于宋元的经义,定型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以后,至清光绪末年始废。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它的一些表现手法及理论曾对明清两代散文、诗歌、乃至小说戏剧创作都产生过深刻影响,总体上说,僵化的说教和严格的形式限制,严重束缚了作者的创作自由,给文学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10·同光体:中国近代学古诗派之一。同光指清代同治、光绪两个年号。光绪九年至十二年间,郑孝胥、陈衍开始标榜此诗派之名,指“同、光以来诗人不墨守盛唐者”。同光体的特点是主要学宋,也学唐,主要学习中唐的韩愈、孟郊、柳宗元。同光体诗,分闽派、赣派、浙派三大支。三派都学宋,而宗尚也有不同。同光体诗人的诗,早期还有些主张变法图强、反对外国侵略的较好内容,而较多的则是写个人身世、山水咏物。清亡以后,大都表现复辟思想。同光体所以能在清末泛滥起来,原因是清代神韵、性灵、格调等诗派,到道光以后,已经极敝,所以同光体易于转移人们的耳目;而这一派诗人的自我标榜与广泛宣传,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其中关键人物是陈衍。民国初年,同光体诗风又侵入了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掀起了一场赞成者与反对者的斗争。诗派在1937年宣告终结。2007年《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清初一部重要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西周生,全书共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对当时的吏治腐败,世风浅薄的面貌做了深刻的剖析,是继金瓶梅之后又一部杰出的长篇世情小说。1·四家诗:《诗经》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西汉虽然未被立为学官,但在民间广为传授,并最终压倒了三家诗,盛行于世。原来三家诗相继亡佚,今本诗经就是毛诗。2·《史记》之互见法:本指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种述史方法,又叫旁见侧出法,即在一个人物的传记中着中表现它的主要特征,而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则放到别的方面的传记中去显示。它是史记选取、安排材料,表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起到了典型化的作用。3·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曹魏后期,政局混乱,诗人门的政治理想落潮,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因此多书写个人私愤的诗歌。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变得词旨渊咏,寄托遥深,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被称为正始之音。4·即事名篇,无复依傍:这是中唐诗人元稹在《乐府古辞序》中对杜甫所做叙事诗的评价,意思是杜甫根据当前现实的事情有感而发进行创作,不拘泥于以前作文体制、题材、内容窠臼的限制。实际上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了乐府古体的束缚。5·三十六体:晚唐时期,文人追求形式之美,于是骈文卷土重来,取代早已内心不济的古文。文学呈现复归式演进形貌。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等人都擅长骈体文,三人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世称三十六体。他们的骈文大都雕镂精工,用典身僻,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