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美学与人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姓名:层次:专升本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2015年12月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1、结合中西方关于美的论述和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美是人们千百年来一直追问的问题。美的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但这不意味着美完全没有标准可言。事实上,世界上确实存在着不分种族、国家、男女老少、时代、地域都觉得美的东西,像那些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都共同传颂的那些经典艺术作品,如《荷马史诗》,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歌德的诗歌,达芬奇的绘画,米开朗基罗的雕塑,肖邦的音乐等等,大家都认为美,这说明美是有一定的共同的本质规定性的。美与人的主观感受美与人的存在息息相关,如果没有人,那就没有美的存在。回答“美是什么”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它所要求的并不是对个别对象作审美判断或作经验性的描述,而是要求在各种美的对象中找出美的普遍本质,或者在与非审美对象的比较中找出其特殊的本质。美并不是固定的,形而上的,在美的概念下,包含着各种性质上极不相同的事物。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界,如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各种劳动产品以至人物的品质、动作、相貌、表情、风度等等,都可以作为审美对象,都可以是美的事物。要在这些性质上极不相同的各种事物中概括出美的普遍本质,当然是极困难的。再则,美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而相应地发展和变化着。在动态的时空结构中。由于时代和社会的不同,美的内涵极其价值意义也就很不一样。综上,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人主观的感受、主观的心理活动,注意到了美的主体性的同时又忽视了美的客观对象性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历史性。美与客观理念美的本质除了人主观感受、主观心理活动以外,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体条件还不行,还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这些事物本身具有的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或素质。黑格尔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中吧美定义为“美是理念的感性体现”,试图在主客体的综合关系中定义美,这种理念发展成了“美是完善”“美是典型”的理论。这种美学观念把美和客观理念结合起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显得过于抽象,没有具体的社会性,在审美判断的个人性、主体性、历史性等方面无法解释美学现象。从社会生活、劳动实践来定义美从人类社会的生活、实践方面来认识美,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观。马克思把整个社会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经济基础,即社会物质世界;一个是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美学属于意识形态部分。人的审美创造不是生来就有的,是人在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马克思把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把实践的观点引入知识论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阐明美的本质奠定了唯物辨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按照这个方法论,要揭示美的本质,必须科学地说明人的本质,正确地说明社会生活的本质。首先,人是自由创造的主体“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因此,美的逻辑起点就是人的实践劳动和创造,是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是历史性、社会性的。马克思把美学从认识论、理念论、形式论、主观经验论等阶段带到了人的本质实践阶段。这对深化、提升美的本质是一个崭新的有说服力的视角。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对于美的本质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存在或者说审美场的变化而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一个开放性体系。我们不能单单满足于那个已得的,现在看来还较为科学的“美的本质”的界定。美都是具体的历史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永恒的绝对的美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美的本质”绝不是一个不变的概念定义,我们能做的是在动态中把握、完善它。总之,在我看来,美丽总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2、结合中外文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论述,谈谈你认为真正的悲剧是什么?答:悲剧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悲剧主体具有强烈的自我保存和维护独立人格的欲望,往往因为对现状的不满而显示出强烈的不可遏制的超越动机,并能按自己的意志去付诸行动,即使命运使他陷入苦难或毁灭境况之中,他也敢于拼死抗争,表现出九死不悔的悲剧精神。在戏剧史上,根据悲剧所涉及生活范围的不同,一般分为四种类型。其一为英雄悲剧。它往往通过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等重大题材,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其二为家庭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庭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及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其三为表现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与小人物相对立的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最后一种是命运悲剧,其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现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艰难历程。英雄悲剧-2-这类悲剧往往表现政治斗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中的重大题材。悲剧双方往往是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的代表,正义与邪恶势力营垒分明。悲剧主人公一般禀赋高贵,具有崇高的品质,肩负着不寻常的使命,忠实于自己的公民职责,将国家、阶级、民族的利益主人公盗天火给人间,勇敢地反抗众神之父宙斯。家庭悲剧这类悲剧表现家庭之间、家族内部各种复杂的伦理关系及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念、道德法则酿成的激烈矛盾冲突。古希腊悲剧《复仇神》、《厄勒克特拉》、《美狄亚》、《伊菲革涅亚在陶里斯》都是这类悲剧。此外很多表现爱情悲欢离合的悲剧也近似于家庭悲剧像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拉辛的《菲德拉》,中国戏曲《牡丹亭》、《梁山伯与祝英台》及曹禺的话剧《雷雨》等。这种类型的悲剧不同于英雄悲剧,它不直接表现各派政治力量、不同阶级之间的正面冲突,而是在社会政治风云变幻的背景之前,透过家庭关系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出时代的种种矛盾。话剧《雷雨》表现人们日常生活需求,即小人物平凡命运的悲剧现代剧作家往往把平凡的小人物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与他们相对立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有形与无形的巨网。命运悲剧这类悲剧所表现的矛盾冲突贯穿整个人类社会生活,表达了人类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并力图认识、掌握、驽驭自然、社会及人自身,展现着人类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艰难历程。这种类型的悲剧实际上是必然与自由的悲剧冲突。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就是这种悲剧。所谓命运,不过是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及自然与社会的法则,即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限定。《俄狄浦斯王》便是一部人与命运抗争的悲剧,尽管悲剧主人公最终亦未摆脱命运的罗网,但他却在不妥协的抗争中获得了自身的价值。歌德的《浮士德》通过悲剧主人公探讨着人生的目的。《浮士德》几乎把人生的一切苦果与美酒都尝过,终于发现官能的享受、知识的追求以及科学、艺术、爱情的甘甜都是有限的;唯有亿万人民永不衰竭的热情,永不停息的创造,改天换地的伟大实践,才是人生最伟大的目标。在这里个人找到了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类同一的永恒价值。在这类悲剧中,悲剧人物的对面是异己的自然力、社会力,人就是与这些无形而又不存在的力量顽强斗争着。因此,真正的悲剧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一个是悲剧性的处境,即人所面临的远远超过自己的外在强力;另一个就是人面临这种强力的时候,抗争到底的态度。悲剧是可歌可泣的,可歌的是人在强力之下的行为,可泣的是人所面临的外在强力。只有可泣不是悲剧,只有可歌同样不是悲剧。因此,正真的悲剧就是人在悲剧性处境下的坚强行为。\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