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火炸药化学变化的类型:(1)热分解:火炸药整体受热发生分解,一般是最弱的化学键发生断裂。(2)燃烧、(3)爆轰:是一种较之燃烧更为剧烈的物理化学变化,它是一种以爆轰波的形式沿炸药装药高速自行传播的现象主要不同点:(1)过程传播机理不同(2)过程传播速度不同(3)受外界影响不同(4)产物质点运动方向不同2、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激烈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放出大量的热和气体,同时伴有发热、发光的或者火焰。3、燃烧三要素:可燃物、氧、达到一定的温度(着火点)4、燃烧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关系:①燃料燃烧是主要能源②国防;热兵器的发射能源主要来自于火药的燃烧(发射药)。③其他日常生活、燃烧与安全(火灾防止等)、燃烧与环境(温室效应、保护臭氧层)5、研究燃烧理论的意义:①从理论上讲,研究理论用于指导实践。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用于研究燃烧过程。(工业,武器中)②提高能量利用率。(柴油添加剂……)③安全生产④环境保护(作为理论基础)⑤特殊燃烧规律的应用第一章1、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系吸收的热量dQ分别用于增加体系的内能dU和对外界做功dW本质:能量守恒2、热力学第二定律本质: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而不引起其他变化。(高温到低温)在化学反应中的本质:表明化学反应的方向。(表征:熵S)3、两种燃料着火方式的定义、区别以及着火条件。定义:自动着火,即可燃物质整体受到均匀的加热或压缩,当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超过散失的热量,反应加速,直至整体着火;强制点火,即可燃物质和一能量源局部接触,强烈受热而起燃,火焰向其余部分传播。区别: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依靠自身反应热量的积累,后者是依赖于外界热量的供给着火条件:如果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系统将不能在整个时间区段保持低温水平的缓慢反应态,而将出现一个剧烈的加速的过度过程,使系统在某个瞬间达到高温反应态,即达到燃烧态,那么这个初始条件就是着火条件。4.电极熄火距离、电极危险距离。电极熄火距离:不能引燃混气的电极间的最大距离;电极危险距离:在给定条件下,电极距离有一最危险值,电极距离大于或小于最危险值时,最小引燃能增加。5、影响电火花引燃的因素。(1、热容越大,最小引燃能Emin越大,混气不容易引燃,因为热容大,混气升温时吸收的热量多;(2、导热系数K越大,最小引燃能Emin越大,混气不容易引燃。因为火花能量被迅速传导出去,使与火花接触的混气温度不易升高;(3、燃烧热大,最小引燃能Emin小,混气容易引燃;(4、混气压力大,即密度大,最小引燃能Emin小,表明混气容易引燃;(5、混气初温高,最小引燃能Emin小,混气容易引燃;(6、混气活化能E大,最小引燃能Emin大,混气不容易引燃。6、简单反应:经过一步反应完成的反应复杂反应:经过许多中间阶段完成的反应典型复杂反应:连续反应、平行反应、共轭反应、可逆反应、链锁反应7、、链锁反应:是由于活化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反应,分为直链反应和分支链反应。反应过程: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8、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压强P、温度、活化能、催化剂、组分的配比(F/O)9、传热本质:因温差而产生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的转移10、传热的方式:物质系统内的热量传递,由热传导,对流,辐射三种方式综合完成11、点火的四个阶段:点火延迟期(从接受外接刺激能量到点火药发火)、火焰传播期、燃烧室充气期、稳定燃烧期、12、(1)发火上限——100%能导致火药发火的最小高度(2)发火下限——100%不能导致火药发火的最大高度(3)50%发火率——50%次导致火药发火的高度13、固相点火理论(1)机理:周围环境的外部热通量和固相内部的亚表面化反应释放的热量致使固相表层温度提高(2)判据:火药表面温度或表面温度增率达到临界值(3)控制方程:22()()ppTTCtx14、要求武器稳定性的四大特点(点火过程具有以下特点):(1)瞬时性——点火延迟期短,达到压力平衡时间短;(2)同时性——尽量保证药柱燃面同时发火;(3)均匀性——高温高压燃气在燃烧室内均匀分布;(4)重现性——点火整个过程(包括具体每个参数如点火延迟期,稳态压力等)都要一致。15、武器装药中装药的点火过程分为那几个阶段及各阶段的反应(1)点火延迟期(点火延滞期)——从接受外接刺激能量到点火药发火(热点导致局部发火)(2)火焰传播期——从点火药局部发火到药柱表面全部发火(3)燃烧室充气期——从药柱全部发火到燃烧室压力达到平衡(4)稳定燃烧期——从燃烧室压力达到平衡后,由燃速压力指数关系知,压力恒定,燃速基本恒定,达到稳态燃烧过程16、点火延迟期的影响因素:(1)外部热源Q(Q增加,t减小。)(2)点火条件(压力P增加,t减小。火药初温越高,t减小)(3)火药成分和物理化学特性(燃料挥发性增加、活化能越小、氧化剂粒度越小、火药表面粗糙、催化剂存在,t减小)(4)化学反应(不管气相、固相及两相反应速率增加,t减小)17、火药分解三个阶段及各阶段主要进行了哪些反应?(1)感应期:反应速度很慢,这是因为温度低,放出的热量少,散热多,火药中的安定剂吸收了分解的中间产物,避免了催化作用。本阶段为一级反应,,分解速度取决去化学机构和温度。(2)加速期:此阶段分解速度迅速徒长,这是因为热得积累多,安定剂有逐渐被消耗,中间产物的催化作用加强,因而是反映自动加速。本期出现了二级反应,反应速度手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大。(3)衰落期:若分解的速度足够快,放出的热量充分大、就可能引起着火;若损失的热量比较大,药量又比较小,就可能衰减。18、固体与气体燃烧的异同点:(1)固体燃烧最后还是转化为气体燃烧,所以许多气体燃烧的理论也适用固体火药燃烧。(2)固体燃烧的燃烧端面快速移动,而气相燃烧火焰基本固定,有利于燃速、温度、燃烧波等重要参数的测量。(3)固体大多由颗粒组成,内部结构复杂,燃烧机理也相对复杂。19、双基药的组成成分:双基药组分有硝化棉和硝化甘油20、影响双基药各组分热分解的因素:(1)硝化棉热分解影响因素:本身性质、温度、压力、含N量、组成成分(2)硝化甘油热分解影响因素:本身性质、温度、压强、产物积聚等21、AP热分解:a)机理:NH4ClO4N2O、NO、Cl2、O2、H2Ob)规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低温分解阶段、高温分解阶段、爆燃阶段。c)影响因素:本身性质、温度、压力、组成成分22、AP爆燃机理:其热分解的分解产物能自行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维持燃烧(自持燃烧),这样就会导致爆燃。23、AP爆燃机理阶段:AP爆燃依据燃烧面压力分为四个阶段(21~51)×0.098MPa:燃烧面上有泡沫液相存在,且随压力上升而减薄。(56~100)×0.098MPa:燃速u随P增加而增大,但du/dP减小;表面泡沫消失、变为峰谷结构。(140~280)×0.098MPa:P↑、u↓,出现NH3和HClO4预混燃烧火焰。280×0.098MPa:P↑、u↓c)影响因素:本身性质、初始温度T、压力P、组成成分。24、层流火焰与湍流火焰:层流燃烧:预混可燃气体与流速不高(层流状态)的火焰传播称为层流燃烧火焰传播: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局部首先着火,着火部分向未燃部分传递热量和活性粒子,使之相继着火的过程称为火焰传播稳态燃烧1、稳态燃烧:燃烧过程中压强和燃速不变,或基本不变。非稳态燃烧:燃烧过程中压强和燃速按一定规律或随机发生变化。2、双基火药燃烧火焰分区:凝聚相升温区:无明显化学反应,只有固相表面受热开始的升温和相变等。亚表面反应区:该区接受后面气相传来的热量,而且本身已经开始发生硝酸酯等组分的分解燃烧表面:分解产物溢出,气化。嘶嘶区:该区充斥着凝聚相变放出的固、液、气态物质,继续发生软化、熔化、蒸发外,还发生NO2与醛类等氧化还原反应。暗区:该区相变已经基本结束,无明显反应火焰区:该区发生完全还原反应,放出大量热量,火药燃烧的主反应区最终产物区:生成最终燃烧产物3、平台火药燃烧:在火药中加入催化剂(铅化物)等,能使燃速在一定范围内与压力无关,或随压力增加而减小的燃烧现象。4、平台火药燃烧的特点:燃速随压强的变化不明显,甚至随压强的升高而降低。5、平台火药燃烧的催化剂:(1)有机(无机)铅盐(主催化剂)、()有2机(无机)铜盐(副催化剂)、(3)碳黑(超细)6、复合火药:将火药各种成份机械混合后装填,特点是均匀性不好,各组分颗粒较大,且成嵌入构型。7、溶塑火药:将火药各种成份用溶剂溶解后装填,特点是混合均匀8、复合火药燃烧的特点:(1)存在两重火焰(2)燃烧表面的氧化剂和粘结剂表面温度不同(3)氧化剂对复合火药的燃烧有决定性影响(4)火药表面存在熔融的粘液层(5)凝聚相内氧化剂和粘结剂之间几乎无化学反应9、AP复合火药的燃烧过程:火药固相受到来自气相火焰的热反馈,当达到表面平均分解温度时,氧化剂AP和粘结剂各自分解气化,进入气相,同时相互扩散混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并变成最终产物。10、加入金属的作用:提高能量、增强热传导、增加燃速、提高燃烧稳定性11、常用金属:Mg、Al、B、Be、金属合金等,其中Al是最常用的。12、火药燃速控制方法:(1)化学方法:a加入提高爆热的成分b加入燃速催化剂c加入降速剂(2)物理方法:a密度:一般密度减小有利提高燃速。b粒度:一般粒度越小,有利于燃速提高c加入导热材料:金属丝能加快热传导,提高燃速。d设计装药构型:改变燃面/流通面比13、压力指数和温度系数的控制方法:(1)改变火药成分(2)添加附加物(3)调整药剂物理结构、装填参数火药反常燃烧1、不完全燃烧:燃烧反应不完全,有许多中间产物,能量不能完全释放出来,表现为爆热、推力小,燃速、压力下降,严重时导致燃烧熄灭。2、不稳定燃烧:燃烧时,燃速和压力不稳定,会出现激烈的跳动。3、两类反常燃烧的关联:不完全燃烧一般伴随着燃烧的不稳定过程,比较极端的情况是点火、熄灭过程。但不稳定燃烧可以是完全燃烧反应,也可以不完全燃烧反应,多数情况均只问燃烧过程中燃速和压力的振动或剧变。4、常见的反常燃烧现象:侵蚀燃烧、振荡燃烧、燃烧转爆轰5、侵蚀燃烧:指火药燃烧面上切向流动气体的流速超过一定数值时,使燃烧面的法向燃速增大的现象6、振荡燃烧:与常规的稳态燃烧不同的周期性振荡的燃烧过程,其压力和燃烧放热等参数都是周期变化的,具有固定的频率。7、振荡燃烧产生原因:由燃面上气体压力的波动引起的燃速波动,使得声振放大或衰减,即所谓“压力耦合”造成的。8、振荡燃烧阻止方法:(1)发动机结构:适当缩短发动机长度(2)药形结构:尽量使用孔径较大或非圆形内孔药柱(3)火药方向:加入铝粉或其它金属、金属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