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中大学区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A.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B.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C.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D.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2.史载:“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下列选项中与材料所表达的观点一致的是A.“丞相者,朕之股竑,所与共建庙宇,统理海内”B.“(大事)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皆不鉴秦设相之患”D.“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3.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4.图1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5.有学者认为:“这个时代的门阀的力量,无论在经济上、社会上、政治上都充分地表现他们的优势。……他们凭藉籍祖先的余荫,不但垄断官吏选举之权,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社会因素是A.九品中正制的发展B.中央集权的加强C.土地兼并的加剧D.门阀世家的壮大6.康熙五十四年,苏州踹匠(又称“踏布匠”)罢工,要用增加的工价,办理普济院、育婴堂,并建立“踹匠会馆”。清政府以“无籍之徒,结党群来,害将叵测”,立石严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踹匠罢工不是为了经济目的B.农耕文明中分离出一些变异C.政府立法以管理民营手工业D.政府执行保护工商业的政策7.晚清文人叶调元《汉口竹枝词》记述:“米市都居米厂台,砌成白石净无埃。坛场数亩排茶桌,顽雀人来坐一回。……局中明白旁人昧,说话由来橘子多(当时汉口商业各行皆有隐语,以米行隐语为最,俗谓之‘打橘子’)。”隐语风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A.清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经济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C.商帮制定和操纵市场价格D.区域间长途贸易开始出现8.“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佐证A.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C.“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D.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9.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各省“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乃不得已占别家之产以之自活。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皆非原户。”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10.1920年8月上海总商会进行了会董换届改选,正副会长易人,原有的33名会董中改选者达31人,新当选的会董中有1/4的人还不到40岁。这表明A.上海总商会积极响应学生运动B.北洋军阀进行反革命的反攻倒算C.总商会内部保守势力仍居主导地位D.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的商业生态11.下列两图,反映的时代特征是:①革命区域发生变化②中国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农村③中共探索民主革命的道路的历程④阶级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12.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邮件种类计费单位(每10克)邮资(元)亚洲各国0.32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0.48航空西欧各国(捷克转)0.48西欧各国(香港转)0.80其他各洲0.8013.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这种现象说明了A.近代民族工业经营方式的转变B.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C.社会各界支持集股筹资企业D.国人缺乏理性精神14.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15.《女学报•做学生的快乐》(1903年)登载:“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这表明当时上海A.生活水平有所提高B.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C.人们的审美观向西方看齐D.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16.罗马法体现了程序法优先于实体法的特点,在程序法方面作了很多规定。如:原告传被告出庭,如被告拒绝,原告可邀请第三者作证,扭押同行;如被告托辞不去或企图逃避,原告有权拘捕之;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但除自愿外,不必用有篷盖的车辆。这些规定的直接目的是为了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B..防止司法部门以权谋私C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17.托克维尔曾写道:“于是他们着手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结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力,每个公民作为个人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对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阅历和品德;对后者,则要求具有忠顺奴役的品质。”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A.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激烈争斗B.民主政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D.行政权力对立法权的干预18.1792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条修正案规定:“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该宪法修正案确立的新体制是A.代议制B.分权制C.共和制D.联邦制19.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20.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个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B工厂纪律严格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D贫富差距缩小21.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C.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22.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D.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23.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24.以下是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25.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A.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B.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C.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二、非选择试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6.(12分)官吏选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渎神和蛊惑青年材料二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科目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续表科目初试二试三试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1)据材料一,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2分并做简要评价。4分(2)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的特点。2分(3)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官吏(公职人员)选拔上的异同点。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帝逊位诏书》全文如下:“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谴员与民军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南北睽隔,彼此相指,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徙以国体一旦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公权公之全国,立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今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宣布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措,海宇义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材料二“关于民国孙中山让位的历史问题.以往学界大都认为这是孙中山不能坚持斗争,屈服于袁世凯的表现,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标志;或把袁世凯看作一个玩弄权术,坐享其成者,轻易就将革命党人的政权骗到手,是个十足的大赢家;帝国主义、立宪派就只有破坏革命,站在衰世凯的一边,帮其夺权。这不无一定道理,但都忽略一些重要的事实孙中山那么容易上衰世凯的当,袁世凯是不是无条件的获得大总统,帝国主义、立宪派有没有一定的目的性。在澄清这些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