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政管理现代化实践浅谈一、公共财政管理概念公共财政是公共事务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的组织活动。以政府为组织者,随着政府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是对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管理活动。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众多的财政管理经验,随着对政府和经济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财政管理理念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近代以来,政府在国民经济诸多领域中的作用不断加强,以弥补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缺陷,政府部门尤其是经济部门被看成是公共服务的一种,其活动组织和效率成为公共管理的焦点,也面临着监督和税收阻力的双重压力。因此,公共财政部门的科学管理显得十分重要。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在政府改革中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一边提高公共收支的透明性,同时不断改进公共财政和预算的具体管理技术和方法,以期提高公共财政部门的资金支配和活动效率。其后,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市场竞争机制被更加重视,逐渐出现了很多突出的新概念,许多企业领域的管理方法比如合同招标、绩效管理、目标管理、弹性预算等被用于公共收支活动的实践,公共财政管理领域以进入了活跃时期。当今公共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已经是各个国家政府和民众最为关注的公共活动之一,其制度和具体内容的改革也是现代经济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二、中国历史上财政支出思想的简要回顾我国早在奴隶社会,就产生了财政支出思想,西周“以九式均节财用”,规定用九种用途来节制财政支出,并以量入为出作为原则。东周诸子百家丰富了财政思想,孔子提出节用以爱人,墨子主张节俭以昌,淫佚则亡;荀子认为田野县鄙是财之本,财政应该‘强本节用’;实践家管仲则提倡用财不吝,用之有止。这些思想奠定了后世理财理论的基础。秦汉时期以后,预算制度已经有了雏形,到了唐初已有明确具体的制度。“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领”。预算先自下而上,最后形成国家预算。钟祥财总结了古代财政思想的几个特点:一是小农经济特征的地域平衡观念;二是合理负担;三是喻税于价;四是收支平衡;最后是统一管理。1840年进入近代社会以后,资产阶级思想萌芽,财政思想也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从刘锡鸿黜奢崇俭到谭嗣同尚奢黜俭都反映了这样的深刻变化。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建立政经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财政的收入分配及其支出分配导源于国家职能,国家职能既有政治性的职能,也有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社会一般性职能,而国家职能的履行只能由财政来支持。财政平衡被提高到了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宏观调度来看待。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2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98年提出了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十五届五中全会将建立公共财政初步框架作为财政改革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健全公共财政体制。随着社会进步和全球形势变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的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的现代化实践也呈现了复杂多变的形势。本文将初步探析财政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领域。三、财政现代化中的重要领域(一)财政管理体系化三十年来,财政制度基本上实现了从计划型财政向市场型财政的过渡,初步建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公共财政体系。已经取得的成就有:1.税制改革基本适应市场经济需要1994年,中国进行了一次根本性税制改革,构建了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在内的流转税体系,统一了内外资的流转税制,统一了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和个人所得税制,扩大了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开征了土地增值税。此外,还对其他一些税种作了调整,税制结构趋于合理,基本上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税制框架。2.分税制1994年中国开始实行分税制,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并建立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逐步实行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3.国家预算的编制法制化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施行,将预算立法已由行政法规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加强了人大对政府预算行为的监督和制约。4.公共支出管理建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中央财政启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国库管理制度,将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已经扩大到全国各地方全部中央部门。5.逐步建立起规范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2004年明确提出政府非税收入的概念,政府非税收入要分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编制综合财政预算,统筹安排政府税收和非税收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加深,政府职能向公共性的转轨,财政职能必须按公共取向重新确定。随着财税制度改革的深入,财政管理体系也有着较清晰的方向:(1)健全财政法制。财政法制建设是实现规范化财政管理的基础和前提。(2)完善现行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包括完善分税制,集中支付制度,健全3行政法治和监督体系等。(3)加强财政收入管理。公共财政管理要同绕预算收支来进行,要按政策和制度的要求,及时、足额地完成税收任务,依法治税,真正提高税收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对非税收入纳入国家预算。优化整体税收结构,降低总体税负水平以此增强经济活力。(4)建立并科学管理围绕满足公共需要的基本职责建立支出体系,规范政府财政支出的各个环节,提高支出管理效率,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二)财政法治化法治是现代政府施政的基础,财政管理也是在法治前提下,政府履行包括资源配置、收支管理、财政体制建设等行政职责。因此,财政法制的现代化建设是财政改革和进步的必然过程。财政法制化包含以下方面内容:首先,建立和完善现代财政制度。法制法规是法制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公共财政要保持其公共性和民主性,就必须要通过规则和制度来制约财政管理活动。中国的公共财政法律体系,是以宪法和财经基本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地方法规和其他规章制度共同构成财政法律制度。其次,行政法治化。财政部门应当在财政法制法规的基础上,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收支程序,依法、规范地运作决策和预算活动。同时建立严格的审批和内控制度,使财政活动各环节在法律的框架下进行。还应当加强政府财权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监督和制约使公权力得到有效限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防范和控制风险。再次,法制宣传。法制观念深入人心,是法制实行和行政实施的前提,财政法治化必然要求社会各界支持法治建设的各方面进展,因而财政法制宣传教育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法制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三)信息化现代社会,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社会趋势,任何领域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和前景。财政管理的信息化包含财政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内信息技术的改革。其焦点又集中在档案电子化、平台系统化和行政电子化三个方面。1.档案电子化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档案管理模式迈进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档案工作以档案实体保管、利用为重点向档案信息数字化存储、提供服务为重心转变的重要过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目标的最终确立和实施必将全面推进档案工作早日实现现代化、标准化、公开化和服务化的进程财政档案更是记记录经济活动的最重要依据之一。财务法规、财务依据是现代财政活动中的最基础的内容,在信息化的背景下都具有广阔的改革空间。加强财政系统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在结合各地财政部门的实际档案应用状况的前提下,从电子档案系统建设、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逐步推进,最终融合到财政信息化的潮流中去。42.平台系统化信息化深入到了公共财政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整合财政信息化建设资源,就成了财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公共财政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包含了各级财政系统的各类财政业务,不仅更好地满足当前社会的财政管理要求,也为将来的信息技术的深入作好了铺垫。现代化财政管理信息平台,主要包含:预算编审系统、集中决算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三个方面。平台的搭建不仅需要整合各级部门的法制建设和内部控制,为财政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还应该规范信息共享和安全机制,以保证全局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3.财务信息化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高效运作的模式之一,通过信息化手段,向社会提供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发展的方向之一。财政管理作为国际国内关注的重要活动之一,财政透明化也是财政现代化的重要部分,也是良好财政行政的体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更强化了财政公开的需求。财政监督的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高效稳定地传递财政信息和政策法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手段增强群众对财政部门的监督。尽管当前财政监督进展缓慢,但是作为限制公权力的手段,推进财政监督的信息化可以促进各种政策制度的逐步完善。(四)理论建设:可持续发展财政理论在人类社会实践中进展缓慢,因为它的结果尤其是不良后果需要很长的时间跨度才能体现。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7、80年代提出的概念,最早见于正式文本是在环境领域。很快在社会和经济活动中,这种面向未来的理论也被人们所接受。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狭义的财政的可持续性可以理解为政府到期偿还债务的能力,其核心问题是财政平衡。财务的可持续性和国家经济状况息息相关,西方国家的财政措施,通过长期计划、强化政府责任、社会福利投入、控制政府债务等措施来保证财政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尽管在经济危机和民生福利上,一些不良后果逐渐显现,但是其政策手段也可以在财政现代化建设中引以为鉴。财政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整体上保持收支的均衡,同时在投资融资等经济领域健全法制法规,优化财政管理各环节使其平稳发展。(五)人才培养当今世界,随着随着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已成为关系国家竞争力强弱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人才都是实现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改革开发和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广泛而复杂,人才需求是多向多层次的。国家广泛开拓人才渠道,从学校和岗位培养,到社会各界就地取材,以及能力导向和专业队伍培养的都有体现,西方国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也值得借鉴。各地政府也通过基础建设和财政支持的模式,吸收国内外的人次啊,随着5国家财政体制不断的完善和变革,财政人才将会迎来越来越多的机遇。四、结语:公共财政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国情复杂的大国,财政现代化进程必然涉及到各方面的困难。在财政思想形成的过程中,东西方有着鲜明的不同。西方以市场为起点,通过纠正市场失灵,建立公共产品等构造财政思想;而中国受历史因素影响,传统文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思想都曾留下过深刻印记。后两者自然是当今财政思想的主流,而传统理论受制于历史条件难以被全面认识,然而我们曾经发达的文明中有太多遗产值得发掘。秦简中对财政的数据化管理和监督体制,其具体细密程度与现代思想如出一辙;传统礼制的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也和现代政府改革方向相容;开源节流的思想至今仍是财政改革的方向之一。这些思想不仅是传统的传承,也是认识我国国情和文化的基础。中国公共财政的现代化实践,需要从国情出发,借鉴西方公共财政及实践中的优秀思想,才能最终形成合适的财政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