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蔬菜生产情况调研报告摘自西安农业信息网一、基本情况在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中,蔬菜已发展成为我市农民增收致富的第一大经济作物,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季节差别、地区差别逐渐缩小。据统计,2006年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87.03万亩,蔬菜总产量首次突破200万吨大关,达到208.39万吨,总产值约21亿元。(一)产量及布局我市种植的蔬菜主要有五大类,其面积与产量分别为:叶菜类(菠菜、芹菜、大白菜、甘蓝、青菜等)播种面积20.99万亩,产量52.88万吨;茄果类(茄子、西红柿、辣椒等)播种面积14.98万亩,产量35.71万吨;根菜类(萝卜、胡萝卜等)播种面积8.59万亩,产量18.86万吨;葱蒜类(大葱、大蒜等)播种面积6.97万亩,产量11.52万吨;瓜菜类(黄瓜、苦瓜等)播种面积5.41万亩,产量19.76万吨。大体上形成了“两带两基地”的规模化布局,“两带”为灞-临-高蔬菜产业带、沿渭无公害蔬菜产业带(包括19个乡镇),“两基地”为阎良万亩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以及蓝田、长安、临潼、周至的秦岭北麓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其中上千亩的连片基地有32个,分别是:灞桥区水流、户县玉蝉、临潼西泉日光温室番茄基地;周至终南、阎良武屯、蓝田岭区早秋晚夏西红柿;长安韦曲高桥、灞桥毛西、周至终南黄瓜基地;阎良新兴武屯辣椒基地;高陵通远湾子、周至富仁芹菜基地;高陵耿镇黄花菜基地;高陵张卜、耿镇胡萝卜基地;长安黄良、户县天桥无公害韭菜基地;临潼马额莲菜基地;蓝田张家坪、周至富仁、高陵通远的豆角基;户县白庙、灞桥大葱基地;未央、长安高桥菠菜、小青菜、空心菜等叶菜基地;阎良武屯、蓝田兰桥菜花基地;阎良新兴西葫芦基地;阎良关山甜瓜基地;周至、长安苦瓜基地;户县蒋村大棚西瓜基地;长安灰条菜、荠菜、香椿等野生型、保健型蔬菜基地。(二)设施、无公害蔬菜生产全市设施蔬菜面积有20.2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面积2.89万亩,大棚面积6.74万亩,中小棚面积10.6万亩,设施蔬菜总产量67.6万吨。全市经过省上认定的“无公害蔬菜产品基地”31个,无公害蔬菜认定面积12.99万亩,无公害技术推广面积15万亩,建成了8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三)主要种植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1、日光温室冬春茬番茄生产: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早冠30”、“世纪星”、“宝冠”、“国翠”等,采用日光温室搭架栽培方式,次年3、4月份上市,平均亩产10000公斤左右,亩产值15000元左右。2、日光温室早春黄瓜生产:1月底2月初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津绿”、“津春系列”、“寒秀”等,采用日光温室吊蔓栽培方式,4、5月份上市,平均亩产7500至8000公斤,亩产值15000元左右。3、日光温室早春豆角生产:2月初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早熟1号”、“架豆王”等,采用日光温室搭架栽培方式,5、6月份上市,平均亩产2000至2500公斤,亩产值7000至8000元。4、大棚春早熟番茄生产: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强茸2号”、“大架国翠”、“强粉9号”等,采用搭架绑蔓栽培方式,5、6月份上市,平均亩产5000公斤左右,亩产值4000至5000元。5、温室(大棚)秋冬茬芹菜生产:7月初开始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文图拉”、“加州王”等,采用二次分苗定植技术,于春节前后上市,平均亩产6500至7500公斤,亩产值4000至5000元。6、中小棚早春西葫芦生产:1月上旬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京葫3号”、“凯旋1号”、“早生”、“双丰特早”等,采用双棚三膜覆盖栽培方式,4、5月份上市,平均亩产5000至6000公斤,亩产值4000至5000元。7、中小棚早春茄子生产:10月份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富平紫圆茄”、“西安紫茄”等,采用双棚三膜覆盖栽培方式,2、3月份上市,平均亩产4000至5000公斤,亩产值5000至6000元。8、中小棚早春甘蓝生产:11月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8398”、“中甘17”等,采用双棚三膜覆盖栽培方式,2、3月份上市,平均亩产3000公斤左右,亩产值3000至4000元。9、中小棚春季番茄生产::12月中下旬播种育苗,主要品种有“强茸2号”、“大架国翠”、“强粉9号”等,采用搭架绑蔓栽培方式,5、6月份上市,平均亩产4000公斤左右,亩产值3000至4000元。10、秋延露地番茄生产:3月中旬播种,主要品种有“毛粉系列”、“西优11号”、“如意”等,搭架栽培,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1500至2000元11、春夏露地芹菜生产:2月20日左右开始播种,主要品种有“文图拉”、“加州王”等,9、10月份上市,平均亩产5000公斤左右,亩产值3000元左右。12、露地青菜、菠菜等叶菜类生产:9月份播种,露地或保护地越冬,春节或3、4月份上市,平均亩产2000公斤左右,亩产值1500元左右。二、生产供应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设施蔬菜面积仍然偏小,蔬菜生产总体效益较低。设施蔬菜是生产高档、精细和反季节蔬菜的主体,经济效益明显较高,是增加菜农收入的重要途径。虽然近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有了较快的发展,但设施蔬菜面积仍然偏小,是我市蔬菜周年供应失衡、蔬菜生产总体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我市设施蔬菜总面积约20.23万亩,年产量67.6万吨,其中供应冬春蔬菜市场的日光温室面积仅有2.89万亩,年产量仅14.8万吨,而春节期间一个月全市的蔬菜需求量就达24万吨以上,总量明显不够;大棚、中小棚蔬菜面积共计17.34万亩,年产量52.8万吨,主要供应春季蔬菜市场,也是外销的主导产品,还应加快发展。露地蔬菜生产存在大路菜面积偏大、集中上市相对过剩等问题,生产效益低下。去年6、7月定植的芹菜、菜花,集中在10月底上市,且面积扩大过快,导致滞销、贱卖甚至销毁,严重挫伤了菜农的积极性,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负面影响。(二)蔬菜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主要是生产单位分散,蔬菜生产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连片联合生产,导致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到目前为止,蔬菜生产以一家一户的小型分散生产为主,农户优先追求土地生产率的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程度低,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生产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市场竞争。(三)蔬菜生产的科技含量较低一是蔬菜高效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不够。特别是设施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设施蔬菜生产管理还比较粗放,没有加温、增光、增施二氧化碳等措施,整体水平低下。二是新品种少。优质特色品种、设施生产所需的适肥品种、复合高抗品种、耐低温弱光品种等蔬菜新品种引进和推广力度不够,难以形成地方特色蔬菜。三是安全、生态的意识不强。无公害、有机蔬菜高效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和集约化种植模式推广力度不够。四是设施比较简陋。日光温室构造不够科学,采光和保温性能较差,几乎都没有加温设施,冬季生产受制约多。四、建议(一)积极调整蔬菜生产内部结构针对目前西安市蔬菜生产现状,实施“一稳二压三扩”的发展策略,即稳定蔬菜播种面积,压缩露地蔬菜面积、压缩常规品种蔬菜面积,扩大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大中小棚错季菜种植面积、扩大无公害蔬菜的种植面积,形成设施栽培、露地栽培、错季栽培等多元生产格局,突破气候限制,实现周年生产。全市设施蔬菜面积应扩大到年播种面积40万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蔬菜播种面积至少扩大到10万亩以上,大中小棚错季菜播种面积扩大到30万亩以上。通过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建立一批新一代高效节能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基地,在温室中完善加温、增光、增施二氧化碳等必要的配套设施,加强设施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引导农民向品种多样化周年生产的方向发展;同时大力发展大中小棚蔬菜生产,积极推广中小棚三膜覆盖蔬菜栽培技术,生产出更多的错季菜和精细菜。(二)切实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固定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经费,加大设施蔬菜和名优稀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和种植模式。积极引进适合多样消费的蔬菜品种,发展观赏蔬菜、天然野生蔬菜、保健蔬菜、香料蔬菜等。(三)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加速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的制定,从西安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到2010年制定蔬菜地方标准25个,到2020年制定蔬菜地方标准50个,基本实现五大类主要蔬菜全面积、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标准,良种、耕作、施肥、加工、包装等环节都有标准可遵循。同时,抓好31个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市蔬菜生产的上档升级。重点实行5个统一: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配备检测仪器、统一制度规范、统一推向市场。通过政策引导,把农户链接到基地上,由基地逐村分区,统一编号,实行“一图一表一卡”制度,随时记录和掌握每个大棚和地片的栽培品种、面积及在各个生产环节上的管理措施等情况,实现对农户管理的档案化和智能化,并搞好现场指导与督查,使农户严格按有关规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组织生产。(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围绕解决蔬菜生产中的技术难题,进一步健全县、乡、村三级科技培训网络,定期对全市农民进行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巡回讲课,切实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重点开展以普及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推行“绿色证书制度”为目标的教育培训活动,使标准化生产的各项措施达到家喻户晓,按标准化生产蔬菜意识逐渐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逐步建立蔬菜专家系统,实现可视化远程宣传培训、技术咨询、生产指导、病理诊断、市场信息发布、相关标准和法规查询等。(五)以“一村一品”为主导,积极探索蔬菜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加强蔬菜生产的组织和宏观调空,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户连片联合生产、发展定单农业、共同承担风险。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如果我们仍停留在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水平上,很快就会被市场经济淘汰。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一村一品”的推进就是很好的模式,要宣传号召各涉农区县向高陵何村、阎良关山等地学习,总结经验,完善模式,积极推广。同时,要大力扶持蔬菜协会的发展,它是农户自发组织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在蔬菜产、供、销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通过协会的组织和协调才能更好地实现蔬菜生产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蔬菜流通体系现状西安蔬菜流通“农居对接”模式叫好又叫座“来了,新鲜蔬菜直接从地头进到社区了!”自去年9月,西安市供销合作社启动“地产蔬菜供销直通车”以来,这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将蔬菜直接从田间地头送到居民社区,“农居对接”的新流通模式,既保障了菜农的“钱袋子”,又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让人叫好又叫座。近年来,西安市部分地区的蔬菜在销售过程中出现销售价格过低、销路不畅的现象,一方是大量蔬菜积压在地头卖不出去,一方是蔬菜价格居高不下,买菜贵困扰着群众。这一现象加快了西安市农副产品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步伐,他们充分发挥供销社密切联系“三农”,经营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决定在全市范围实施“地产蔬菜进城直销工程”。该工程按照“政府指导、市场运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由市供销社牵头,依托西安好蔬商贸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和各蔬菜专业合作社,从去年8月起到2013年底,分期在西安蔬菜早市、大中型社区及生活超市设立西安地产蔬菜直销点600个,逐步建成覆盖全市城区的农副产品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产销有效对接。地产蔬菜进城直销工程“主要通过蔬菜直通车、蔬菜直销店和蔬菜直销亭等三种形式向社区居民供应新鲜、价廉的放心蔬菜。在具体实施中,市供销社采取由区县供销社牵头组织,按确定的计划进行组织和包装,市社从区县集中点将菜运到市区指定配送中心,按品种搭配到每个蔬菜直通车,直销车到指定早市销售。各区县头一天下午按市社下达的品种、数量计划组织菜源并进行计量包装。各区县将当天收购价告知市社,市社参照当天市场价,确定销售价格,并告知各区县进行计价包装。第二天5点前将蔬菜运回市区配送中心,6点前直通车上市。自去年9月1日在陕重社区启动以来,西安市已购置蔬菜直通车10辆,发展加盟直销店30家,首批36个蔬菜直销亭正在建设中。据不完统计,截至目前,带有供销社统一标识的蔬菜供销直通车先后将5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