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点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政治思想史笔记整理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背景与渊源一、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一)城邦制度的起源与特征1、城邦政治发展的三个阶段(1)BC8-BC6世纪(2)BC5-BC4世纪:城邦制度的繁荣和危机时期。(3)BC4(338)-BC2世纪末:城邦解体,政治思想萧条。2、城邦形成的原因(1)历史机缘:迈锡尼王权(BC15—12世纪)向统一帝国发展的趋势,多立斯人入侵(12世纪),回到分散状态;(2)破碎的地理环境;(3)宗教特征:远古时代形成的部落宗教,内聚性和排外性。3、城邦的特征(1)小国寡民和城邦本位主义;(2)公民自治团体:A、城邦社会政治结构B、公民:属于城邦的人C、公民土地所有者、军人、政治统治者三种身份合一。(3)直接民主制和发达的公共政治生活: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抽签选举,公职津贴。(4)多元化政体形式。(二)城邦制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1、城邦的规模往往十分狭小,全体公民都可以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城邦的政治生活成为个人生活的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城邦的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3、城邦制度的多样化对政治思想的影响。二、希腊政治思想的起源(一)《荷马史诗》1、荷马及其时代《伊利亚特》,《奥德修纪》。2、社会等级观念的出现(1)奴隶产生和奴隶制观念的出现。(2)妇女地位低下和对妇女的歧视。(3)当时的等级分化还刚开始,没完全脱离氏族关系的脐带。3、民主思想荷马时代部落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度,它由军事首领、长老议事会和民众大会三个机构组成。(1)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2)有地位、名望、长者在公共事务中有较大发言权。(3)部落首领的权力是受到限制的。4、尚不发达的政治权力(二)赫西俄德1、赫西俄德及其作品《工作与时日》。2、悲观的历史观(1)黄金时期:人类无疾病之苦,也无需耕作劳动,是最幸福时期。(2)白银时期:人们失去了原先受到尊敬的那些美德,它们让位于奢侈和傲慢。(3)青铜时期:出现了一个凶暴好战的民族,最后导致自我毁灭。(4)英雄时期:半神半人的英雄们在特洛伊和底比斯进行战争。(5)铁器时期:苦工和自私成了堕落的人类的负担第二节前苏格拉底政治思想一、早期希腊立法家的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一)斯巴达的政治理念1、贵族民主思想(1)民主:公民大会,监察官(2)保守的民主:①公民大会实际作用有限:只表决,无辩论,无提案权。②元老院是权力中心③保留国王2、政治生活理想(1)崇尚平等①土地、奴隶国有,平等使用。②消灭贫富不均,打击奢侈风尚和追求财富的欲望。③取消金银货币,采用铁币,取消制奢侈品。④公共食堂。(2)强调统一纪律,否定自由和个性发展,人是国家的工具。首先,人是国家的工具:①婚姻的政治意义。②公民一切皆隶属于国家。其次,无孔不入的控制。(二)梭伦立法及雅典的政治理念1、调解自由公民内部矛盾①颁布解负令,解放债务奴隶,以维护稳定的公民团体。②把公民权利和权力与公民的经济地位及所能尽的义务联系起来。③促使公民积极参政。(法律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2、制约平衡的思想①给富人以充任官职特权,给穷人以选举和监督官吏权;②建立陪审法庭,增强了平民的权力,以抵御和平衡贵族权。③四百人议事会和元老院。3、奠定民主制的经济基础①限制购买土地的数量;②使私有财产继承摆脱血缘关系束缚;③要求父亲要教会儿子一种手艺,否则儿子可以不赡养他。二、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家(一)伊奥尼亚学派1.米利都学派(1)泰勒斯“大地浮在水面上”;万物的本原是水。“本原”:一是指世界的构成元素。二是指世界的统一性。三是指物质世界的永恒性。(2)阿那克西曼德其一,世界的本原是“无限”(Απειρος)。①它是一种没有确定性质的、无规定性的物质元素。②它是一种无定形、无限制的东西。其二,辩证思想。在无限中包含着相互对立的东西,由这些对立物构成世界万物。并且这些对立物处于永恒的运动中,从而产生出一切的天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一切世界和一切事物。其三,必然性与“命运”。(3)阿那克西美尼万物的本原(始基)是“气”。①(无规定的)气是万物本原。②气的稀散和浓聚导致万物形成。气稀散形成火,浓聚则形成风、云,再浓聚则形成水土和石头,然后从这些东西形成世界万物。2.爱菲斯学派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第一,火的非实体性。第二,火永远燃烧、永恒运动。第三,运动变化的根源——对立面统一和斗争。第四,运动变化的规律——逻各斯(λόγος)。尺度、比例、规则、原则、理性、必然性、命运等。(二)南意大利学派1、毕达哥拉斯学派(1)“数”是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的性质都是数的规定性;数先于事物而存在,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单位。质与量相比,量更为一般,更为普遍。(2)对立和谐思想。有限—无限,奇—偶,一—多,左—右,阴—阳,静—动,直—曲,善—恶,明—暗,正方—长方。(3)灵魂不死和灵魂轮回说。灵魂分为感觉的部分和理性的部分,感觉的部分是有死的,理性的部分是不死的。2、爱利亚学派(1)巴门尼德第一,关于存在的规定。“存在存在,而非存在是不存在的”①这个being除了存在以外,任何性质都没有。②它只是这样一个东西,如要形容它,只能以它本身来形容,这就等于没形容。③being既然是独一无二,那么如果用其他事物来形容它,就等于说being的存在还得靠其他的物。④从逻辑方面说,being的概念是最广、最先的概念。第二,真理和意见的对立。①“存在者存在,不可能不存在”;第二,“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者一定存在”;②“存在和非存在同一又不同一。”意见是对变化的事物的认识;真理是对永恒的知识的认识。第三,思维与存在的同一。否定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地位,唯有理性才是真理的来源。(2)芝诺第一,否定“众多”的论证。从有限与无限的角度。第二,否定运动的论证。“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如果P,则Q;非Q,所以非P。前件P是命题“如果运动是存在的”,后件Q是命题“Achilles永远追不上乌龟”。(三)元素派1、恩培多克勒的元素学说(1)四根说世界的本原有四种——水、火、土、气。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这四种元素永恒存在,它们既不能产生,也不能消灭。(2)爱与恨四根的组合和分离不是其自身的能力,有另外的力量造成,它们是“爱”和“恨”两种力。(3)同类相知和流射说一切事物都能发出一种“流射”,而人的感官则具有无数的通道,当流射通过与它相适合的通道时,人就发生感觉。(4)灵魂轮回说。灵魂不是从我们的血液和呼吸中生成的,而是从别处来到肉体寄居的,它是一个被神的命令所逐出的“完完全全的流浪汉。”2、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理论(1)种子说世间千差万别的事物各有自己的本原,这无限多的本原就是各种事物的最小微粒,他称之为“同类的部分”,即“种子”。永恒、无限、同质、混合存在、微小。(2)努斯说努斯即心灵或理智,它是推动种子结合和分离,和种子同时存在但又不和种子混合在一起的独立自主的东西,也即推动万物运动的东西。独立、自主,永恒无限,无所不在,具有最大的力量,能够认识一切,是一切的推动者。(四)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1)原子与虚空在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上,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虚空说。“原子”:“不可分”,即绝对的充实,指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虚空”:即不充实,指空无一物的空间,它对于原子的存在而言是非存在,非存在并不是不存在,而是存在的另一种状态,它是原子的活动场所,因此它同原子一样实在。(2)灵魂学说和社会伦理思想物质生活方面的知足、适度,心灵上求得安适宁静,提倡一种合理的幸福主义。第三节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一、智者的启蒙(一)智者和智者运动1、智者(Sophistes)“智者”与“哲学家”(philosophos)不一样,虽然两者都与“智慧”有关。智者派的主要代表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2、智者运动的原因(1)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公民大会,六千人组成的“陪审法庭”,处理公民的诉讼案件。(2)由于社会发展以及人对本身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需要有专门人研究社会理论和人的行为、道德理论。(二)智者派代表人物1、普罗泰戈拉(1)人是万物的尺度柏拉图《泰阿泰德篇》:“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柏拉图:“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尺度,世界中的一切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同于另一个人,正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存在着并向他显现的东西不同于对另一个来说存在着并向他显现的东西。”(2)人类社会约定生成论法律和制度并不是由神创造出来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天然合理的”,而是认人为的产物,是约定的结果。“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3)方法论。第欧根尼•拉尔修说:“普罗泰戈拉是第一个采用所谓苏格拉底式讨论方法的人。……而且他首先提出如何攻击与辩驳人们所提出的任何命题。”2、高尔吉亚(1)“无物存在”如果有某物存在,那么它不外是派生的或者是非派生的,或者同时既是派生的又不是派生的。然而这三种情况都不可能,因此没有存在。(2)“即使有物存在,也无法认识”这个命题的实质是:思想和存在不同一。(3)“即使能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认识存在要靠各种感觉,而告诉别人则要靠语言。感觉不能互相替换,语言更不能和存在替换。二、苏格拉底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9-399年)出生在雅典,是古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对西方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道德圣贤。父亲是石匠,母亲是产婆。苏格拉底属于典型的述而不作的哲学家,因而没有留下任何著作。关于他的思想,我们只能主要通过他的学生克塞诺封、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来了解。1、认识你自己(1)对世界原因的真正的探究,并不是要找出某一个物质本原,而是要发现那个把世界万物安排得如此合理,如此井然有序的力量(善)。(2)促使苏格拉底提出这一宣言,有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智者运动两方面的背景。2、德性即知识(1)所谓“德性”(arete)在希腊语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亦即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而人的德性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2)人并不是生来就符合人的本性,只有在理性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成为现实的和真正的善。3、什么是真正的知识?(1)真正的知识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是什么”,或者说,认识事物的定义或概念,亦即我们所说的“本质规定”:即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规定性,对事物之一般、普遍的类本质的认识,唯有它才是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2)思想史意义本体论认识论:知识与意见方法论:为西方哲学的认识论原则确定了基本的形式。4、知识的“助产术”(1)“反讥”或“讥讽”是助产术的第一步,指通过反问揭露对方谈话中的矛盾或漏洞。(2)“归纳”是助产术中引导方向的重要步骤。(3)“诱导”是助产术的实质,也可以看作是狭义的助产术。(4)“定义”是助产术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对所论德性的共同性质作出说明,获得确切的概念性认识,并牢牢掌握它。5、苏格拉底之死(1)雅典民主政权的不宽容。(2)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谋求减刑。“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申辩篇》三、柏拉图(一)生平和著作(前427~347)出生于公元前427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第5年,伯里克利去世后第3年;20岁前后结识苏格拉底;28岁时遭遇苏格拉底之死,开始了12年游历生活;40岁时回到雅典,创建雅典学园(Academy);60岁时再访叙拉古,多次参与叙拉古政治;公元前347年去世,享年80岁。柏拉图前387年结束游历回到雅典,后创建“阿卡德米学园”,学园存在达900余年之久,以该学园为基地,形成了柏拉图学派。(二)柏拉图的理念论1、理念的内涵理念是一种从本质上规定了具体事物又超越具体事物的本体存在。“理念”是事物的共相,是可感世界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原因,它是一种完

1 / 4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