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试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西方经济学复习题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需求数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主要的因素有:1)该商品本身的价格。一般来说,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价格之间有反向变动的关系。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对于正常物品而言,需求与收入是正相关的;对部分低档商品而言,需求和收入反向相关(即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他们的需求反而下降)。3)消费者的偏好。商品的需求量与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之间有同向变动的关系。4)消费者对该商品价格的预期。商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预期价格之间有同向变动的关系。5)相关商品的价格。有两类相关商品的价格影响最大:替代品和互补品。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的价格之间有同向变动的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互补品的价格之间有反向变动的关系。2、理解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答:1)作为指示器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市场的供求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人们可以通过价格的变动来确切了解供求的变化。2)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需求。市场经济中,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价格的支配,提价可以减少需求,而降价可以增加需求。23)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供给。市场经济中,厂商的行为受价格的支配,提价可以增加供给,而降价会减少供给。4)价格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通过价格对需求、供给的调节,最终使得需求与供给相等。4、运用供求理论说明“谷贱伤农”的道理。答:“谷贱伤农”说明的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幅度小于价格下降的幅度,总收益减少。PDSP0AS’P1BOQ0Q1Q如图示:假定谷物是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即|e|1,当该商品价格为P0时,销售量为Q0,现假定价格下降到P1,相应的商品的销售量增加到了Q1,总收益分别是:TR0=P0*Q0=P0AQ0O面积TR1=P1*Q1=P1BQ1O面积即销售量上的增加弥补不了价格下降的损失,故缺乏弹性的商品(例如谷物)价格下降,总收益是下降的。5、运用价格弹性理论对“薄利多销”作出解释。答:“薄利多销”针对的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的增加幅度大于价格下降幅度,所以,总收益会增加。P3SS’P0AP1BDOQ0Q1Q如图示,以电视机为例,假定电视机是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1,当价格为P0时,销售量为Q0,先假定价格下降到P1,销售量则相应地增加到了Q1,总收益分别:TR0=P0*Q0=P0AQ0O面积TR1=P1*Q1=P1BQ1O面积即销售量增加带来的收益大于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故富于弹性的商品价格下降,总收益是上升的。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存在的原因是?答: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种商品连续消费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递减。根据基数效用论者的解释,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看,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不断反复,使人生理上的满足或心理上的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二是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看,每种物品都有许多用途,消费者总是把第一单位的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上,其边际效用最大;第二单位用于次要用途上,其边际效用就小了。以此类推,边际效用呈递减。7、简述无差异曲线的特点。答:无差异曲线是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带来同等满足程度的各种不4同商品组合点的轨迹。其特征如下: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为负值。2)同一坐标平面中可以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距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越大,反之,代表的效用越小。3)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因为每一条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不同。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9、经济学中的短期和长期的区别是什么?答:经济学中的短期和长期,不是指具体时间的长短,而是指厂商能否来得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期。其中短期是指厂商不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数量的时期,因此在短期,生产要素投入分为固定投入和可变投入。而长期是指厂商能够调整全部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短期和长期之间,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区分标准,不同行业领域的长短期是不同的。10、试分析“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经济学原理。答:经济学中有这样的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会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这就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如图示,扁担作为固定投入,和尚(劳动力)作为可变投入,“一5个和尚挑水吃”处于生产的第I区间,这个区间内增加可变投入会急剧增加产量;“两个和尚挑水吃”处于生产的第II区间,这个区间增加可变投入会增加产量,但产量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三个和尚没水吃”处于生产的第III区间,这个区间增加可变投入会使得产量绝对的减少。因此,生产的合理区间在第II区间,结合题目“两个和尚挑水吃”是合理搭配。(图见课本90页)11、作图说明既定成本下实现产量最大化的最优要素组合。答:KAQ1Q2Q3K1OL1BL如图所示,有一条等成本线AB和三条等产量线Q1Q2Q3。显然,生产者在AB这条等成本线的约束下,不可能生产出Q3等产量线所代表的产量;生产者可以达到Q1的产量水平,如在c、d两点生产,但这两点生产要素组合的产量比较低,仅为Q1;由c、d两点出发,沿着AB等成本线改变要素组合,就会得到更高的产量,直至移至E点,这时的要素组合(K1,L1)生产的产量是该成本约束下最大的。即在成本既定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实现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12、作图说明既定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化的要素最优组合。6KA3QA2A1K1OL1B1B2B3L如图所示,有一条等产量线Q和三条等成本线A1B1A2B2A3B3。显然,A1B1等成本线花费成本最小,但其所能够买的生产要素组合达不到Q的产量水平;A3B3成本线可以达到Q的产量,如在c、d两点生产,但这两点的生产要素花费成本较高;如果沿着Q等产量线由c,d向A2B2与Q的切点E移动,就会在保持产量不变的同时,降低成本,那么E点对应的要素组合(K1,L1)花费的成本最小。即在产量既定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实现在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的切点。13、导致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是什么?答: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主要有:1)劳动的专业化分工。大规模生产中,工人可以进行更加有效的分工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2)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机器设备这类生产要素有其不可分割性。只有生产规模足够大时,更加先进的大型机器设备才能被采用。3)几何尺度的因素。几何因素中也有规模经济,往往更大几何面积的单位费用要小于相对较小面积的。74)管理效率提高。生产规模扩大时,现代化管理更容易实施。5)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销售方面更加有利。生产规模的扩大,某种程度上可以压低生产要素收购价格,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获得更多收益。16、为什么要同时核算名义GDP和实际GDP?答:GDP是用市场货币价格来衡量的,而价格是变化的,考虑到价格变动的影响,核算GDP时就有了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也即货币GDP,是指用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市场价值。实际GDP则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即在核算GDP时,先确定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以后各年均在此基年价格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它剔除了价格因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核算的影响。17、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及其关系。答: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民收入有五个总量: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的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2)国内生产净值N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新价值的总和。8NDP=GDP-资本设备的价值折旧3)国民收入NI: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纯收入。它是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NI=NDP-(企业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工资+利息+地租+利润4)个人收入PI: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政府给居民支付的利息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指一个国家一年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18、在计算GDP时,必须注意那几个问题?答:利用支出法核算GDP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1)除了政府的转移支付不应计入GDP外,还有一些支出项目不应计入GDP中,这些项目包括对过去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支出(如购买旧设备)、非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如购买股票、债券的支出)。2)要避免重复计算。如果最终产品的价值全部计入GDP中,那么中间产品就不应计入。19、影响有效需求的因素有哪些?9答:有效需求,指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水平,它也是使投资者有利可图的需求水平。凯恩斯认为,影响有效需求的因素主要是三大心理规律: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它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增加,但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比例越来越大。从而导致社会有效需求降低。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代表着投资的预期收益;利息率代表着投资的预期成本。资本边际效率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经济繁荣时期,人们对未来的判断较为乐观,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就比价高,反之则反是;另一方面,资本的边际效率呈现递减趋势,因为随着投资的增加,即使在繁荣时期,由于资本存量逐渐上升,利息率不断提高,投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也增加,从而导致资本的边际效率递减。3)流动偏好。是指由于货币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持有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偏好。流动偏好的产生基于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交易或支付;二是预防动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不测之需;三是投机动机:由于利率的不确定,人们为了避免资产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需及时调整资产结构,因而形成对货币的需求。由于这三大规律的作用,人们的收入往往不能全部转化为有效需求,导致社会出现周期性经济衰退。10加题:什么是乘数,乘数和边际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答:乘数又称倍数,指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公式表示为k=ΔY/ΔAD。投资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反之亦然。这是因为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就越多,从而使总需求和国民收入增加得也越多。20、简述IS-LM模型的内容。答:IS-LM模型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决定。如图示:rLMr0EISY0YIS曲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着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即I=S,此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发生平移:当总需求增加时,IS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当总需求减少时,IS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LM曲线上任意一点都代表着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即L=M,此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同向变动关系。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动时会引起LM曲线平移: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当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11加题:充分就业和摩擦性失业分别是什么?答:充分就业:凯恩斯认为,如果“非自愿失业”已经消除,失业仅限于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的话,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摩擦性失业是指经济中由于正常的劳动力流动而引起的失业。它是因为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22、通胀形成的原因及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