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风景画中的写意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方风景画中的写意性摘要:在西方的绘画中没有“写意”一说,本文从中国绘画中涉及到的“写意”这一熟悉的概念,来谈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分别以弗里德里希,柯罗,透纳,莫奈,惠斯勒不同的绘画风格和技法说明西方风景绘画中意境和表现手法。关键词:写意、意向、形体、意识、哲学,手段,直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立体主义,纳比派,巴比松画派“写意”一词原本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中国画的分类就可以分为工笔画或者是写意画,这里的写意是一种技法,也是一种精神,中国的绘画传统由于一贯受科技发展,文化变迁的影响,其绘画中的文人气十足,与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等思想有着紧密联系。所有的事例表明中国的山水画重意境。以绘景而抒胸臆,画山水即画人,画思想,画气韵。亦即重要的是意,次之才是山水本身与笔墨技法,这与中国道教的“天人合一”思想是想吻合的。但是,就是这种“写意”的深远精神,却无形中减弱了对事物真实的刻画。而西方绘画不同,由于对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的重视,使得西方的绘画始终与科技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在这种同步的前提下,随着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等的逐步完善而完善起来的写实主义绘画也得到了最好的发展,在这种体系下的绘画理念,首先是真,即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注入情感,无论在肖像画或者风景画中都是如此。而西方绘画中,不仅有这种写意性的存在,而且在写意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不低于中国传统绘画。当然,由于各自文化背景的不同,其写意性也是不同的。中国画中的写意性侧重于气韵,它是与中国画特有的笔墨紧密相联的,而西方绘画中的写意性侧重于情绪于抒情,它是与西方绘画的色彩、技法紧密相联的。西方绘画由于建立在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等科学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绘画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以及东方特有的水墨这一载体之上的。这就决定了两者的写意性有着根本的不同,没有抛弃色彩的西方绘画,也没有抛弃笔墨的中国绘画,特别是在传统绘画中,这种说法是颠仆不灭的真理。那么本文谨以西方风景画历史中的几位代表性的艺术家以及各自的作品中的对写意性的表现作一个简单2的探索。西方的风景画是从人物画,风俗画等绘画形式的背景描绘中脱离出来的,直到巴洛克时期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风景画。尽管如此,在那个时期,风景画都还是处于一个不受人重视的层次,直到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出现,大批画家对风景画的热衷才使得风景画得以成为绘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的题材。而笔者认为真正在风景画创作中注入对于意境、气氛的描绘,并达到一种强烈地打动人的效果的还是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弗里德里希,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中的意境是深远的,但本文索要探讨的写意性还只局限于对意境的烘托上,并没有形成技法上的写意性,第一个在风景画的技法上达到写意性效果的画家当推巴比松画派画家柯罗,而这种写意性在传统绘画范围内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的则是英国画家透纳。在美术史进入现代主义形态之后,这种写意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如:印象派画家的美妙绝伦的风景画,尤其是莫奈晚年的创作将西方风景画中的写意性推向了极致,当然,说到这种写意性,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画家,那就是美国画家惠斯勒。本文仅以这几位画家的创作为例,探讨一下西方风景画的写意性。一.弗里德里希(CcsparDabidFriedrich1774—1840)绘画中的意境的表达。弗里德里希,法国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有《海边的僧侣》《林中修道院》。他的风景画创作往往采取一种低视平线的构图。它通过对一些阴暗的、低沉的风景的描绘,传达一种神秘的、孤独的感觉。这些感觉来自艺术家对神秘莫测的天空的精彩描绘,来自于艺术家对神秘光线的描绘,来自艺术家对清清冷冷的环境的烘托,也来自于艺术家对巨大而空旷的环境中的一个很小的点景式的孤独的人影的表现,他作品中传递出来的那种冷寞与凄清,孤独与神秘的绘画氛围却是空前的,它表达了个人在宏大莫测的宇宙前渺小而物理的孤独和恐惧感,也表达了艺术家对世界、宇宙、人生的未可知充满了焦虑的怀疑论观念。弗里德里希的作品是思辨而严谨的德国文化传统中艺术家的一种哲学观,宇宙观及人生的感悟。弗里德里希的作品意境深远,但他的作品中的写意性不是通过技法传达出来的,而是艺术中的一种精神,一种心境。二.柯罗(Corot1796—1875)如梦如幻的绘画意境及技法。喜欢柯罗就意味着一个人对自然怀有无限的亲近。柯罗注重光,一种令人亲近,无限温馨的光,这种光既是自然之光,也是人性之光。以《孟特芳丹的回忆》为例,梦幻般的树影3在微风中摇曳,轻纱样的薄雾笼罩着湖面,一切都让人仿佛走进了一个理想的家园。这种对气氛的把握能力,只有一个对自然以及人生无限热爱,对生活的诗意充满平凡而持久的向往的艺术家才能具有,也只有一个掌握了高超绘画技巧的艺术家才能表达得出来。这两点,柯罗同时拥有。画家以一种轻松的,充满抒情性的笔触进行描绘的,这种笔触轻灵、疏松,与笔触周围的中国画大写意般的背景渲染相结合,具有一种不求修饰,崇尚天成的情趣。从中也使得他的风景画有了一种类似中国画的简单率真,连艺术家自己也认为这一类作品不是画给巴黎沙龙、法国观众们的,而是画给自己的,它属于艺术家心灵所拥有。当然,时过境迁,全世界的观众都被他的那些当时只属于他个人心灵所拥有的作品所打动。这归功于艺术家崇高的人性,也得益于艺术家作品中浑然天成,清新率真的写意性抒情表现手法。三.透纳(JosephMallordTurnt1775—1851)绘画作品的大写意性。透纳的一生充满了对大海的迷恋,这种迷恋也成就了透纳的伟大艺术,基于对海变幻莫测的千万气象的痴迷,透纳一生都在描绘海。也正是这种痴迷,使得透纳发现了一种在当时来说是离经叛道的表现技法,这一点在他晚年的一系列描绘海上的暴风雪的作品中得到了尽善尽美的发挥。为了烘托出暴风雪的扑朔迷离与巨大无比的能量,所有的事物形象都消失了,存留在画面之中的只有万千的颜色的微妙变化及掩盖了天地宇宙般的宏大气势,这种效果使人无不惊惧于自然的力量。透纳笔下的大海就是艺术家心中的宇宙,不可战胜的自然。这种绘画技法也直接地受到了尚未成名的法国青年艺术家们的顶礼膜拜,使这些年轻人开创了印象主义的大时代的到来。同时,由于这就技法形成的画面效果,使我们在十九世纪末就开始嗅到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的气息。四.莫奈(ClaudeMonet1840—1926)的印象派绘画中的写意性。莫奈的信条在于想要表现光的震颤,水的波动,空气的透明,树叶的闪烁。这种信条使得莫奈一生绝对部分时间在画风景,也正是在这种信条的支撑下,是的他的画风明朗。运用破碎的笔触,抛弃物体的轮廓,体积感,明暗与过多琐碎的细节。这种风格的取向也决定了其作品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绘画具有一定的共通之处。细碎的笔触就类似于中国画中的笔墨。两者达到的效果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点,从早期的《印象·日出》就可以得到印证,在莫奈的晚年,莫奈创作出了最具有莫奈特点的惊人之作《睡莲》,在这组巨幅作品中,艺术家完全排除了对事物固定形状的一切思考,也没有了任何对物质感的追求,而是以他高超的技法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因为对他而言,水波荡漾的湖面映照的花环及在极度变化4的水面上漂浮的睡莲本身就是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色彩奇迹。这使得《睡莲》达到了和今天最为抽象的画家一样,完全独立于现实,从而达到了一种诗的世界,音乐的世界,响亮而富于变化的色彩,颤动的,轻快的,令人捉摸不定的笔触构成了莫奈一生最后的心灵世界。惠斯勒(WhistlerJames834—1903)风景画中的意向性描绘手法。我们在这里要分析的惠斯勒指的是画出了诸多以音乐性命名的风景画的惠斯勒。艺术家在这一类风景画中达到了技法的即兴与必然效果的高度统一。艺术家在这些以诸如:《黑色和金色中的夜景》之类颇具音乐性的标题命名的风景画中进行了一系列技法验证的冒险,深色背景中奇异的点线,表达的是一种音乐般的和谐,一种东方式的蒙胧,就在这种和谐与蒙胧的效果之中,惠斯勒的技法与中国水墨技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如梁楷、张大千等人的泼墨人物与山水,技法了无痕迹,又完全服务于艺术家心中的无穷意向。在西方风景画中坚持意向性造型,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写意性的艺术家还有很多,绘画的写意性也或多或少地呈现于各个时代,不同风格的艺术家的创作之中,例如诸多的印象主义画家,例如象征主义画家雷东,例如纳比派画家博纳尔,例如巴黎画派的天才画家郁特里罗,例如梵高……但无论其写意性强或弱,其宗旨与中国绘画中的写意性是一样的,那就是为艺术家的思想服务,为作品服务。写意只是一种手段,一种为达到目的而选取的手段,并非目的本身。参考文献:①雅克·德比奇让·弗兰索瓦·法弗尔特利奇·格鲁纳瓦尔德安东尼奥·菲利浦·皮芒代尔《西方艺术史》海南出版社2002年②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