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提纲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内涵答:1、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的阶段》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①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②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③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中成果:指导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规、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成果答: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一个重大问题。不断创新体制与完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二个重大问题。实现国家强盛与人民富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解决的第三个重大问题。从整个党的历史来看,通常都是说这样三段: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段,是第一次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飞跃的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段,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三个阶段,两次飞跃,三大成果,与时俱进,无限发展。这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简单而精确的概括。成果:指导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规、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基本经验:1.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也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2.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一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二要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3.党的建设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六、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基本依据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基本依据:(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度的问题。(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八、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3)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九、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和基本路线思想路线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邓小平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体现了革命胆略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2)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3)党的十五大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不发达)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准确把握,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历史方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和重大突破。党的基本路线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基本依据是我国现实的国情。我国的社会主义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初级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十一、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1)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3)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十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十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基本方略:党的十九大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1)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坚持全面深化改革。(4)坚持新发展理念。(5)坚持人民当家作主。(6)坚持全面依法治国。(7)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8)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9)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11)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12)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13)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十四、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协调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