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的代际传递伍亚超1012795社会工作对于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由来已久,到目前为止,各界学者都对贫困代际传递的成因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显然,对于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代际传递这一概念(IntergenerationalTransmissionofPoverty)是从社会学阶层继承和地位获得的研究范式中发展出来的。美国经济学家在研究贫困阶层长期性贫困的过程中发现贫困家庭和地区存在贫困的待机传承现象,从而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贫困代际传递”的概念。根据最一般的定义,贫困代际传递指的是“贫困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家庭内部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的境遇——继承父母的贫困和不利因素传递给后代这样一种恶性遗传链;也指在一定地区或阶层范围内以及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在代际之间延续,时候带重复前代的贫困境遇”。对于贫困代际传递概念的解释很多,具体来说,包括斯坦因伯格的三种相关性解释、刘易斯的从贫困文化概念方面的解释、米德的福利救济改变家庭价值观的解释、贝克和托马斯强调贫困与劳动力市场关联等等。这些人的研究从人力资本,相关的非经济资源等方面给出了解释。关于贫困代际传递的研究后来向理论方向发展,其最早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至马克思关于阶级贫困化的理论。马克思经典作家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入手,解释了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及其趋势,得出了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理论结论:即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社会贫富两极分化。在此之后,该理论经过在社会分层、国家、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扩充。社会分层学家的逻辑很简单即: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在等级有序的阶层结构中获得的社会位置主要由阶级出身和家庭背景所决定,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封闭型社会(或传统型社会)。因而,子女只能从父辈那儿继承社会地位。阶级继承是子女获得社会地位的主要形式,另外的一种方式看起来就别那么容易了——后天努力。在贫困代际传递理论国家层面做出重大贡献的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拉格纳。他在1953年出版的《不发达国家的资本形成问题》一书中,考察了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根源,提出了“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的贫困,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恶性循环列”造成的,其中,“贫困的恶性循环”居于支配地位。此外,他还从资本的循环方面做出了一些解释。从文化角度讨论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的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奥斯卡·刘易斯。他在《五个家庭:关于贫困文化的墨西哥人实例研究》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贫困文化”的概念。贫困传递的观点主要有要素短缺论、智力低下论、贫困文化论、环境成因论、素质贫困论、功能贫困论、社会排斥论、能力贫困论,这些理论从字面上大致可以看出主要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有些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如智力低下论,其本身就带有歧视的意味。无论是对什么问题的研究,最主要的还是解决办法。贫困代际传递的解决办法很多。暂且先不管是否可行,在这里罗列一下:1、深化改革,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2、就近实现城镇化,减轻农村贫困转移的程度;3、对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贫困人口,城市政府应该给予相对宽松的环境,沿海发达城市应把这一部分人口统一纳入城市管理之中,积极探索外来人口贫困问题的解决办法;4、从源头抓起,加强农村劳动力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减缓农村贫困的转移程度;5、要缩小地区差异、城乡差异,避免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度集中转移到少数几个较大的城市中来,就近实现城镇化、市民化;6、政府必须在教育上,更多地向那些天赋较低和出生条件不利的社会群体倾斜。给年轻一代的发展创造平等的条件,让年轻一代能力普遍得到培育,是防止贫困代际转移的第一步;7、消除贫困代际传递现象,就要避免社会隔绝穷人,抛弃穷人现象的出现,而要做到这点,应从三点努力,一是强化政府责任,维护公平,致力于消除贫困,二是为穷人提供更多的机会,三为穷人提供生活保障;8、中国社会学研究会会长陆学艺曾说:“穷人贫穷并不仅是因为他们观念落后,而是一些政策性歧视造成的。”所以要改变穷人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