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希腊的建筑二、古代罗马的建筑三、拜占庭建筑四、罗马式建筑五、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六、古典主义与折衷主义一、古代希腊的建筑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在古希腊的建筑中,不仅柱式以及以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体,也常常以更为宏伟的构图,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而又崇高的风格特点。希腊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多立克、爱奥尼和科林斯柱式。阿菲亚神庙卫城帕特侬神庙多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卫城胜利女神神庙希腊赫拉神庙遗址爱奥尼的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雅典市中心的宙斯神庙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雅典卫城建在陡峭的山冈上,位于雅典西南,是雅典的宗教活动中心。建筑物分布在山顶上一约280╳130米天然平台上。雅典卫城在西方建筑史上被誉为建筑群体组合艺术中的一个极为成功的实例,特别是在巧妙地利用地形方面更为杰出。雅典卫城伊瑞克提翁神庙卫城全景二、古代罗马的建筑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罗马建筑的特点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其中比较重要的是:①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②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罗马万神庙万神庙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功在于它的集中式布局,以巨大的体量和完美的形式创造了一个极为完整、单纯、统一、和谐的内部空间。万神庙由圆形的主殿堂和矩形的门廊组成。门廊为希腊式,面阔33米,正面有八棵高达14米的科林斯式柱子。门廊后面的圆殿是一个巨大的圆球形空间,平面直径和穹顶高度都是43.43米,空间感完整而统一。墙面强调垂直分划,内壁沿圆周有八个大龛,目的是减轻墙体自重和丰富墙面构图。罗马大斗兽场大斗兽场建于公元75~80年,平面椭圆形,长轴188米,短轴156米,中央为“表演区”,观众席有60排看台,环绕在周围,并逐渐向后升起,可容纳5~8万人。有环廊和放射状楼梯,并形成看台坡面,把观众分别送到场内各区;出入口和楼梯都有编号,观众可对号入座;兽栏和角斗士室设在地下。这种完善的型制和布局原则至今在体育建筑中仍被沿用,反映了古罗马建筑的高度成就。巴西利卡巴西利卡是一种厅堂,通常都作为市场、会场或法庭,平面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接建半圆形建筑。厅堂内部有两列或四列内柱,把空间划分为狭长的三部或五部,中部空间高而较宽,称中厅;两边各一条或两条空间较低而窄,又常分为两层,称侧廊。在中厅与侧廊屋顶高差处开高侧窗。对基督教教堂的形制有直接影响。凯旋门凯旋门一般建在罗马城和占领地城市的中心或干道起迄点,以炫耀罗马皇帝的武功。门高大宽厚,或者是一个券洞,或者三个券洞,券洞间装饰着壁柱,顶部是高高的女儿墙,墙面上镌刻纪念文字,墙头通常还有镀金的战车铜像,象征胜利和光荣。罗马城内君士坦丁凯旋门三、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拜占庭建筑以东正教教堂为主,不少也采用巴西利卡式平面。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其平面采用希腊十字形。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君士坦丁堡圣索非亚大教堂圣索菲亚大教堂建于公元532~537年,平面近方。圣索非亚大教堂的特别之处在于平面采用了希腊式十字架的造型,在空间上,则创造了巨型的圆顶,而且在室内没有用到柱子来支撑。而是以拱门、扶壁、小圆顶等设计来支撑和分担穹隆重量,以便在窗间壁上安置又高又圆的圆顶,让人仰望天界的美好与神圣。圣索非亚大教堂内部的装饰,除了各种华丽精致的雕刻之外,也包括运用有色大理石镶成的马赛克拼图。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这座教堂的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从内部空间看,这座教堂不仅通过排列于大圆穹顶下部的一圈40个小窗洞,将天然光线引入教堂,使整个空间变得飘忽、轻盈而又神奇,增加宗教气氛,而且也借助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圣索菲亚教堂俄罗斯式建筑9世纪以后,十字形教堂成了东正教教堂最主要的型制。把平面分成组成为十字的五个方间,上面各覆盖一座带有高高鼓座并向外臌出、被称作“洋葱头”的穹顶。中央一间的穹顶最高,成为构图中心。这种各臂等长的十字,称做希腊十字,与以后天主教从巴西利卡发展出来的前臂特长的拉丁十字有别。十字形平面东正教教堂在俄罗斯又得到发展,并加进许多本民族的民间建筑手法,其代表即莫斯科红场一端的华西里教堂,是俄罗斯建筑最光辉的成就之一。华西里教堂建于1555~1560年,教堂在克里姆林宫墙外。主体是由座落在同一个高大平台上的九个塔式建筑组合而成,中塔最高,达46米,上部耸立着一座富有民族风格的“帐蓬顶”,顶端装饰一座小穹顶。在中央大塔四周,八座小塔围成一圈,其中正方向的四个较大较高,转角处的另外四个较小较低,与大塔一起共同构成了高低错落的轮廓。八塔顶端都冠戴了一座葱头形穹窿,轮廓十分饱满,每个穹顶的形式与色彩都不相同,一个个五彩斑烂,变化极为丰富。四、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是9~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的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其中部分建筑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是教会威力的化身。平面为一种前臂特长的十字形(称为拉丁十字。并采用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技术,主要用在门窗和拱廊上。罗马式建筑可举始建于1063年的意大利比萨教堂为重要代表。比萨教堂比萨大教堂始建于1063年。教堂平面呈长方的拉丁十字形,长95米,纵向四排68根科林斯式圆柱。教堂外墙是用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砌成,色彩鲜明,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比萨教堂包括三座建筑──教堂、教堂前方(西)轴线上的圆形洗礼堂和教堂后面偏南的钟塔。教堂是典型的拉丁十字平面,纵深的中堂与宽阔的耳堂相交处为一椭圆形拱顶所覆盖,中堂用轻巧的列柱支撑着木架结构的屋顶。大教堂正立面高约32米,底层入口处有三扇大铜门,上有描写圣母和耶稣生平事迹的各种雕像。大门上方是几层连列券柱廊,以带细长圆柱的精美拱圈为标准,逐层堆叠为长方形、梯形和三角形,布满整个大门正面。圆形洗礼堂始建于12世纪,直径39米,也是穹顶,与教堂的穹顶取得呼应。它的下半部有连续半圆形拱券;上半部完工时已到了13世纪,有许多尖形母题,带着一点哥特建筑的意味。圆形洗礼堂比萨斜塔钟塔八层,直径16米,高达50余米,也采用如同教堂上层和洗礼堂下部那样的多层密排连续圆拱券,组成柱廊。五、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文艺复兴建筑是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建筑风格,有时也包括巴洛克建筑和古典主义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罗马圣彼得主教堂是世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历时120年建成,前面广场由伯尼尼设计,是巴洛克广场的代表,其教堂集中了许多著名建筑师的心血,如伯拉孟德、米开朗琪罗,此建筑集中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施工的最高成就,被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纪念碑。1655~1677年,建筑师伯尼尼在圣彼得教堂前加建了一个由柱廊围合的广场,平面是纵向梯形与横向椭圆形的组合。广场内精心布置了方尖碑和喷泉,规模宏大,与教堂很相称。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主要用于教堂和宫殿建筑。其特点是外形自由,造型柔和,运用曲线曲面,追求动态,喜好华丽的装饰和雕刻。罗马圣卡罗教堂德国维尔茨堡宫维尔茨堡主教宫建于建于1720-1744年间,是德国南部巴洛克式的杰作,也是欧洲最出色的宫殿之一。宫殿内的穹顶天花附有独特悬挂式楼梯,以及世界最大的天花壁画。后来在巴洛克式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一种纤巧玲珑的建筑和装饰风格叫洛可可(Rokoko).原指用石块和贝壳装饰庭园,后引申为洛可可式布置或装饰,是18世纪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高雅昂贵的装饰风格,常用于室内设计、绘画、建筑和雕塑。主要特点是轻快柔美、装饰精致,强调漂亮而不是深度,主题偏重于罗曼蒂克、神话、幻想、日常生活而不是沉闷的历史或宗教事务。这种艺术风格富有优美的动感,线条运用好玩有趣,着色柔美雅致。洛可可艺术的鼎盛时期大致与路易十五统治法国的时期(1715-1774)相对应,这与蓬帕杜夫人的促进不无关系。洛可可建筑艺术特点①曲线趣味,常用C形、S形、漩涡形等曲线为造形的装饰效果。②构图非对称法则,而是带有轻快、优雅的运动感。③色泽柔和﹑艳丽。④崇尚自然。六、古典主义与折衷主义古典复兴建筑是十八世纪60年代到十九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采用严谨的古希腊、古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采用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这种建筑风格对一般的住宅、教堂、学校等影响不大。法国凡尔赛宫欧洲最大的王宫,其包括宫殿、花园和放射形大道。主要建筑师为孟沙,建筑风格属古典主义。地形都经过平整,或把山地筑成不同等高的台地,而不是自然界山岳丘陵的艺术再现;水体也不是溪流、瀑布、池沼等自然水景,而采用具有简单几何形的水池、水渠、喷泉和壁泉;植物则主要采用行列式,并把树木修剪成几何体形状,如圆锥、圆球、圆柱等,或剪成动物形象,称为“绿色雕刻”,花坛则通常被修剪得像一幅幅彩色图案的地毯;园中道路笔直宽阔,园外周边围绕高大茂密的森林,被称为是“骑马者的园林”。总之,人工气息极强。法国人说,他们要“强迫自然服从均称的法则”,与中国园林追求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大异其趣。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凡尔赛宫美国华盛顿国会大厦林肯纪念堂↓美国白宫折衷主义建筑折衷主义建筑是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折衷主义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