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音堂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成效总结报告一、基本情况观音堂小流域位于永顺县石堤镇境内,属沅水水系,流域内土壤母质由砂页岩和石灰岩岩性组成,流域地势由东、北、西三面山脊分别向南倾斜,冲沟发育强烈,沟谷侵蚀严重。流域内土地总面积48.59km2,水土流失面积21.84km2,人均拥有土地资源0.457hm2,其中农业用地1088hm2(稻田749.8hm2,旱地338.2hm2),林业用地2655.1hm2。小流域涉及石堤、保灵两个居委会和红色、冷水、大利、他沙、五里、别沙共8个行政村44个组。流域内总人口10644人,人口密度246人/km2,农业人口密度219人/km2。据2002年乡政府年报分析,全流域农业生产总值2117.3万元,农业产值1143.1万元,占总产值的54%,林业产值14.2万元,占总产值的0.7%,牧业产值956万元,占总产值的45.2%,工副业产值总计4万元,占总产值的0.2%。人均年纯收入1410元。治理前流域内水保设施保存面积1852.8hm2,其中水2平梯土94.6hm2,有林地867.1hm2,经济林867.9.4hm2,水库、山塘面积19.7hm2,现有水保设施程度为总面积的38.1%。二、治理任务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分2004、2005两年完成,于2006年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4hm2,其中坡改梯20hm2,新造经济果木林145hm2,植树造林524hm2,封禁补植691hm2,保土耕作33.3hm2,拦沙坝1座,谷坊4处,排灌沟渠3km,沉沙凼60个,蓄水池14口,道路2km。三、投资计划和完成情况1、投资计划工程计划总投资123.37万元,投入劳力16.8万个,消耗水泥196.3吨,炸药0.9吨,需苗木319万株。工程总投资中国家投资30.9万元,省地配套30.9万元,群众自筹61.57万元。2、投资完成情况工程共完成投资77.52万元,其中,前期工作和科技推广4.25万元,工程措施31.81万元,植物措施38.76万元,工程管理2.7万元。3四、治理模式坚持综合治理,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着“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实施”的原则,以改善农村生活、生产、生态为切入点,注重小区域内生物措施、工程措施、保土措施的结合效益,控制小区域水土流失。在流域治理中,采取集中连片综合治理的方式,实行国家资金有偿使用,鼓励扶持租赁、购买“四荒”的开发大户,在靠近村庄治理区域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开发建设高效的农业,形成水保特色农业示范点。达到区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和改善,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五、治理效益1、蓄水保土效益显著通过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措施发挥了显著的蓄水保土、防洪抗旱作用,新建水土保持措施增加蓄水能力313万方,年减少侵蚀量4.28万T。2、促进生态环境改善随着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展开,旱涝保收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当地农民逐步改变了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有力地促进了退耕还林工作,流域内林草覆盖率由2003年的56%4上升到现在的77%。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3、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流域地处中山区,水利资源匮乏,拦沙坝、谷坊的修建均结合农田灌溉,并配套沟渠等水利工程,增加了旱涝保收面积,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产出稳定性,在农耕面积减少的同时保证了粮食增产,2006年粮食亩产由2003年的431kg增加到488kg。流域共栽植椪柑2154亩,年可创效益64万余元,虹桥300亩坡改梯,承包户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开发建成猕猴桃示范基地,年产值可达60万元左右。通过工程的实施和开发大户的示范作用,改变了流域内农民自给自足的生产理念,涌现出一批开发大户,拉动了流域经济发展,2008年乡镇统计显示,流域内人均年纯收入为2100元,比2003年增加了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