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培教案(冠心病)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临床医学规培教案教课程名称规培(冠心病)授课教师2016年8月1二、教学内容:冠心病(CHD)(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CHD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闭塞,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痉挛一起,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HeartDisease)一、病因1、冠脉发生AS:五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年龄、高体重。2、冠脉痉挛:冠脉无论有无AS病变,都可发生痉挛3、其它:冠脉炎症、创伤、畸形等引起的冠脉狭窄均可引起,但少见。4、冠脉易发生AS的原因:物理因素、营养方式二、CHD的分型WHO(1979)CHINA原发性心脏骤停型无症状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心绞痛型心肌梗塞(死)型心肌梗塞(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型心律失常型猝死型注:(1)冠心病分型的优点与局限性教案培训内容临床技能:冠心病诊疗常规授课教师职称授课方式临床教学授课对象:规范化培训轮科医师授课地方:心血管内科病区授课时间教材名称及版本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编2.心脏病学(第5版)陈灏珠3.实用内科学(14版)陈灏珠林果为王洁耀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分型。2.掌握心绞痛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含分型);诊断与鉴别;3.掌握心肌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心电图和血清心肌酶学改变的重要价值;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泵衰竭的Killp’s分级。4、熟悉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原则与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处理原则;冠心病的预防措施。5、了解冠心病的介入治疗的指征及方法的进展;心绞痛严重程度的分级2(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包括UAP、STEMI与NSTENI。STEMI主要由于红色血栓所致的冠脉完全性闭塞NSTEMI主要由于白色血栓所致的冠脉非完全性闭塞三、受累冠脉的病变判断(冠脉造影)1、国际上惯用狭窄直径表示:以邻近狭窄段近端和远端的“正常”血管的直径100%为指标。狭窄直径减少50%—面积减少75%可代偿,不发生运动后缺血狭窄直径减少70%—面积减少90%运动可诱发心肌缺血狭窄直径减少90%—面积减少99%引起静息冠脉流量的下降2、病变表现:狭窄最常见(同心性、偏心性);完全阻塞;串珠样改变;痉挛等。3、受累冠脉:LADRCALCXLM;近端重于远端,主支重于分支。受累冠脉可以是单支、双支及三支病变。分支病变归属于主支病变统计。“肌桥”:收缩期冠脉被压迫→狭窄,舒张期→恢复正常。曾认为“肌桥”系良性正常变异,不会引起心肌缺血。近年有报道,肌桥与心肌缺血、心绞痛有关。“侧支循环”:造影显示的侧支循环见于冠脉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侧支循环可保护心肌。对于心梗患者,良好的侧支循环预示梗塞区有存活心肌。[心绞痛]AnginaPectorisAPAP是冠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引起的一组临床症侯群。其特点:突发性胸痛,时间短暂,休息/含硝酸甘油可缓解。除CHD外,重度主狭、主闭、IHSS等均可引起AP。(一)发病机理心肌耗氧量=冠脉灌流量×血氧摄取率决定心肌耗氧量的因素:心率、心肌收缩力、室壁张力。决定冠脉流量的因素:主动脉舒张压、心室舒张时间、冠脉循环阻抗。静息:心肌摄取氧65~75%,其它组织10-25%运动:冠脉扩张,灌流量达静息时的6-7倍—冠脉的储备力发生AS的冠脉,储备力↓血流量↓只能满足静息时血供心肌负苛增加时—需血供血→平衡被打破→AP冠脉痉挛、循环血量锐减、血氧饱和度过低—供血需血→平衡被打破→AP(二)临床表现1、症状:典型AP的疼痛特点(1)部位:胸骨后/心前区(2)性质:压榨性、焖痛、灼痛、频死感(3)时间:3-5分,可达15分,但几乎不超过半小时(4)放射:左肩背部、无名指、小指(T1~T5区域的皮肤)(5)诱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6)缓解方式:休息/含硝酸甘油2、体征: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出汗3、ECG:缓解期:50%的患者ECG正常,50%的患者有缺血性ST-T改变、心律失常发作期:ST段压低0.1≥mv,T波低平、倒置(三)临床分类(WHO建议)1、稳定型AP:疼痛的发生与心肌负荷增加有关特点:1)其发作符合典型AP的疼痛特点,在1-3月内稳定;2)一般系多支冠脉固定性狭窄(≥75%)病变所致;33)斑块的形态学趋向是稳定的。“厚皮小馅饺”2、不稳定型:特点:1)在1-3月内,负荷强度不变,但疼痛的发作日渐加重,易发展为AMI2)系多支/左冠主干重度狭窄(90%)所致。3)斑块的形态学趋向不稳定,易破裂出血而继发血栓形成,造成局部不全栓塞,血栓在体内呈动态变化。“薄皮大馅饺”“偏心分布”无血管重构或呈“负向重构—内向性重构、缩窄性重构”“血管呈正性重钩是易损斑块重要标志”(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可互相转化)新近发生的AP:属首次发病,病程1月。符合劳力性AP的特点,但疼痛发作有加重趋势,易发展为AMI。多系单支冠脉严重阻塞病变所致。变异型AP:发作时缺血区导联ST段抬高(T波高耸亦多见),缓解期ST段恢复正常。(注意与ST-T的“假性正常化”鉴别)原因:冠脉痉挛(正常/粥样硬化的冠脉)。如交感N兴奋,TXA2、、5-HT、NE的释放等神经体液因素的参与。结果:闭塞性痉挛—透壁性心肌缺血—ST段抬高非闭塞性痉挛—内膜下心肌缺血—ST段压低3、自发性AP:疼痛的发生与心肌需血量增加无明显关系,而与冠脉的储备力降低有关。主要与冠脉的痉挛有关。疼痛的程度较重,硝酸甘油疗效较差。容易发展为AMI。卧位型:休息/熟睡时发生,发作时ST-T呈缺血性改变。(梗塞后心绞痛:指急性心梗后1月内又发生的AP,有再梗塞的可能)(四)稳定型劳力性AP的分级(加拿大标准)Ⅰ级:日常活动不受限,较重体力活动可引起心绞痛。Ⅱ级:日常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尤其饱餐、寒冷、爬山、登楼一层/步行2个街区以上,均可引起心绞痛。Ⅲ级:日常体力活动显著受限,登楼一层、步行1个街区即可引起心绞痛。Ⅳ级:一切体力活动均可引起心绞痛,甚至休息时亦发生。(五)诊断与鉴别1、典型病例的诊断(包括分型):(1)具有典型AP的发作特点(2)发作时ECG(3)CHD的易患因素(4)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心绞痛2、非典型病例的诊断:(1)反复观察硝酸甘油的疗效(2)反复观察发作时ECG(3)运动负荷试验:活动平板、踏车。(4)Holter:“三个一”的标准(5)冠脉造影:“金指标”(6)放射性核素检查:201Tl冷点扫描,99mTc-MIBI热点扫描。3、鉴别诊断:心脏神经官能症、AMI、主动脉病变、IHSS、食道疾病等。(六)治疗1、发作时: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并选用适合的药物常用药物: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服,1-2min起效,持续约半小时其它:消心痛、亚硝酸异戊酯、速效救心丸等机理:扩张V,减轻前负荷;4轻度扩张小A,减轻后负荷;扩张冠脉增加灌流量。2、缓解期:(1)一般治疗:调整活动量,避免或消除一切可能的诱因。(2)药物治疗:a)硝酸酯类—劳力性、自发性均可。(短效、长效;针剂、片剂、膏剂)b)β阻断剂—劳力性机理:心率↓心肌收缩力↓耗氧量↓;促使非缺血区小A收缩将血流注入缺血区。注意事项:以冠脉痉挛为主的AP(如变异型)不宜用β阻断剂;要注意“首剂现象”与“停药综合症”(反跳现象);有支气管哮喘者,慎用β1阻断剂。c)CCB—自发性、劳力性均可,变异型是最佳选择机理:扩张冠脉增加灌流量;扩张小A,减轻后负荷;使心肌收缩力↓,耗氧量↓。常用药物:二氢吡定类、地尔硫卓类。注意事项:最好选用长效制剂、控释片,如洛活喜。CCB可与硝酸酯类合用,但应避免与β阻断剂合用(原因)。应逐渐减量停药不良反应:头痛、面红、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钠水潴留等。d)其它:减少血粘度的药物—阿斯匹林、低右、潘生丁等。稳定斑块的措施—调血脂药物、抗氧化剂(VitC、E)的应用。UAP—近年主张用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甚至溶栓治疗。(3)非药物治疗:CABG、PCI(PTCA、冠状A旋磨术、支架术)、体外反搏等。PTCA:3-8月再狭窄率30-50%裸支架:3-8月再狭窄率20-30%(新生内膜过渡增生)药物涂层支架:6个月再狭窄率0-9%(抗血栓、抗内皮C过渡增生)[心肌梗塞]MyocardialInfarctionMIMI是冠脉血流中断,被供心肌发生严重的、持久的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局部坏死。以持续性胸痛、血清心肌酶升高及进行性ECG改变为主要特征。MI是CHD的严重类型,死亡率高。(一)病因:冠脉发生AS造成的管腔狭窄、闭塞是心梗的基本病因。1、冠脉内新鲜血栓的急性堵塞所致。2、冠脉的持久痉挛所致。3、冠脉的粥样硬化性固定狭窄所致:通常是多支冠脉的动粥病变,虽有一定侧支循环,但冠脉的储备力已明显下降。此时以内膜下心肌受累为甚,大多呈NSTEMI,易漏诊。4、提供侧支循环的冠脉完全堵塞所致:多见于病程较长的CHD患者。5、CHD合并DM、高血压的AMI患者,易发生。(二)病理冠脉闭塞→心肌坏死形成(3-6h)→肉芽形成(1-2w)→疤痕形成(6-8w)QMI(透壁性心梗):全层受累,直径2.5cm,最常见。NQMI(非透壁性心梗):内膜下心梗(累及全层的1/2);灶性心梗(临床不易诊断)。LM:LAD—左室前壁、前侧壁、心尖、IVS前2/3(His束远端)。LCX—左室后壁、高侧壁、膈面(左冠优势型40%)、左房。RCA:膈面(右冠优势型40%)、IVS后1/3(His束近端)、RA、RV、Sinus、AVN。LADRCALCXLM(受累依次递减)5(三)临床表现1、先兆:约50~80%的病人有先兆。以初发型、不稳定型、变异型、中间综合征最重要。先兆应按心梗处理。2、症状:(1)疼痛:AMI是最早、最突出的表现典型非典型:部位不典型(腹痛、咽痛)、无痛性心梗(DM多见)。(2)低血压与Shock:常于起病后数小时-1周低血压状态:仅血压下降Shock:提示梗面积大于40%,预后很差。(3)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患者,以起病后的24小时内最多见。前壁梗塞—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若发生AVB,提示LAD栓塞使His束远端受累引起低位AVB,易发生Admos-Stokeys。下壁梗塞—易发生AVB,因60%的人是右冠优势型。所以,下壁梗塞引起的AVB多为RCA栓塞使His束近端受累致高位AVB,预后较好。室颤先兆—频发室早、多源室早、室速、RonT型室早。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见。(4)心力衰竭:称泵衰竭。发生率32~48%,主要是急性左心衰。RVMI则为右心衰。(5)发热:低热,持续1周左右。(6)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胀、厄逆等,下壁梗塞多见。3.体征:血压降低、心音低钝、心率增快、病理性S4。(四)辅助检查1、ECG:定位、定性诊断,估计预后。QMI:急性期、亚急性期、陈旧期。ST段抬高的程度与范围与心肌损伤的程度与面积呈正相关关系。NQMI:谱遍导联ST段压低≥0.1mvT波深倒,持续约1~2天以上。RVMI:STV3R-V5R抬高≥0.1mv,STV4RSTV3R;合并下壁心梗时,ST段的抬高ⅢⅡ。RVMI的ECG改变发生早、持续时间短,多在12h内消失。2、血清心肌酶:CK→AST→LDH同功酶:CK-MB4h开始↑,16-24h达高峰,3-4天降致正常。3、UCG:了解室壁运动、室壁瘤、乳头肌功能;了解心功能。4、放射性核素检查:可显示心梗的部位、范围。5、其它:TnI与TnT是反映AMI的早期指标,与CK-MB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五)诊断与鉴别1、诊断:QMI:持续性胸痛;进行性ECG改变;血清心肌酶测定;泵功能分级。NQMI:持续性胸痛;血清心肌酶改变符合心梗的演变规律;ST-T改变持续48h以上。泵功能分级(Killip分级标准):Ⅰ级:代偿期,无心衰表现,PCWP18mmHg。Ⅱ级:有左心衰表现,双肺有湿罗音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