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题目: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的认识与思考姓名:学号:所在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6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的认识与研究摘要: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立足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明确其根本,找到其内生动力和途径支撑。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阐述自己的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文化;软实力;措施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成果,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探索过程,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1]。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木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2]这段话中所提到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中央在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和变化的背景下,尤其是针对全球范围内和平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而提出的一个崭新理念。本文将在阐释“文化软实力”内涵的基础上,谈一些自己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硬道理的认识和观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色文化建设首先,要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古往今来,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除了看其军事和经济实力,还要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因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6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可以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既然是特色社会主义,就应该加强建设自己的特色文化,并且提高这种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和文化的渗透力。一种文化,如果不能造成巨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就不足以被称为是文化。中国的文化已有近五千年的历史,这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是望尘莫及的。但是,中国虽然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却始终无法扩大这种文化在轨迹社会中的影响力和渗透力,这对于任何一个这个人来说,都是很值得深思的。只能说,我们在文化建设上面,还做得不足,还需要更多新的思维来引领这种特色文化的建设。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国家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的一个方面,而“软实力”或“软权力”、“软力量”(对应的英文词都是“softpower”)和“硬实力”都属于“实力”的范畴。所谓“实力”,就是实力的拥有者在与物质世界和社会环境打交道的时候实现自己意志的能力。“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区别在于,“软实力”的拥有者要实现自己的意志,必须经过对方的同意或配合,或至少是不必通过对对方的物理的强制。因此“软实力”的施用对象—而不仅仅是它的拥有主体—只能是其他社会实体而不能是自然实体。[4]“软实力”包括若干方面,“文化软实力”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根据约瑟夫·奈的观点,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来自三种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所谓“文化软实力”,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软实力。通过查阅资料可知,多位专家学者都认为,当前我国的文化发展已到重要关口。(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科学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各个阶段,对文化建设的论述不断深化和完善,早期的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后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再到科学发展观中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的论述。十七大报告中又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提法。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个发展阶段都对我国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和内涵不断深化和发展,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涉及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十七大报告中,我党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出更加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5]。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6(二)提高文化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历史上,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都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无论是欧洲古希腊的菲利普亚历山大时代、罗马的凯撒时代的强大,还是近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法国的路易十四时代的崛起;无论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军事、科技的大发展,还是后来的盛唐时期的经济的大繁荣,都是与文化的大发展相伴生的。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文化建设虽然也取得巨大成就,但总体实力和总体水平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同我国的国际地位不相适应。如今我国人均GDP已逾4000美元,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客观上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提出了要求,也创造了条件,奠定了更为扎实的社会基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三)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国际竟争力的战略抉择进人新世纪,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正在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6]。主要表现为:一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较量中的文化因素日益凸显,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文化的支撑,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二是文化产品与服务已作为独立的贸易形态,成为综合国力竟争的重要方面。现在,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韩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三是文化领域已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西方国家凭借其经济科技优势,大肆对其他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要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性规则面前,坚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丰厚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文化底蕴展示中国无可替代的文化魅力,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同时,也要有效抵御西方国家的思想文化渗透,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文化建设,尽快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具体措施在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抵御西方反华势力对我国“西化”、“分化”形势日益严峻的国际大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和谐发展的国内背景下,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势在必行,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历史经验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6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二)重视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形式,同时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促进方式在建设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积极作用来巩固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和国家对文化发展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发展之间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必然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新的高度上结成新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8]。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设就愈发显得重要,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现代社会自杀现象明显增多,各种心理问题引起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学校里是专门传授文化教育的地方,可是每年无论高中或是大学等高校都都自杀事件发生,社会上因为各种心理问题导致的杀人事件也越来越多。马加爵事件、药家鑫撞车后捅人事件、以及网络上的“我爸是李刚”、“我爸李双江”等事件,都是些接受过教育或是高官子女的年轻人,这就体现出了现在我国在文化教育上的缺陷,没有更好地重视人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美国,人均每周都会接受两次心理咨询,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三)弘扬中国文化,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渗透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渗透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它需要一个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那么文化的发展必将会受挫。因此,发展文化应该与发展经济同一起来,彼此兼顾,共同推进。但是,经济的发展只是一个前提,要想成为一个文化强国,一个政府首先要采取相关措施,将自己的这种文化保护起来,并且要时刻有强烈的文化保护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是增强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信任和尊重的重要途径。中国的民族文化不但具有丰富的内蕴、恒久的价值、广泛的适用性和极强的再生能力,而且具有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和当代信息社会的高度契合性与强大亲和力。在文化全球化的过程中,面对全球化与本土化、传统伦理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把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在全球化时代,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