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芳的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滦南县玉和完全小学教学设计设计教师:赵学芳玉和完全小学教研组磨课教学设计(一磨)课题碧螺春课型新授课时两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让学生感受江南的春光美,采茶姑娘的勤劳美,体会焙茶手技艺的娴熟美,品味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美。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新课及应用第一课时一、导入:中国是茶的发源地。各种名茶享誉海内外。产于太湖边东山和西山的碧螺春更是茶中珍品,周怀民曾写《太湖春色》:“春到南方万象新,满山茶树绿好云,鼋渚烟涛正拍岸,扶杖来品碧螺春。”茶久负盛名,作者的文章也写得如诗如画。二、检查预习:开火车读生词。汇报课文内容。三、出示自学目标: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了哪几幅图画?并为每一幅图设计一个合适的名字;你最喜欢哪一幅图并说明理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问题答案,老师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抓关键词进行阅读,让学生感受人美、景美、茶美。四、延伸拓展:根据自己课下搜集的和从课文中了解到的有关碧螺春茶的知识,为这种名茶写一个简洁的说明。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碧螺春》,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吗?指名说。2、师:碧螺春的有名,不仅仅因为它的香气,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板书)也令人回味无穷。二、走进“清晨采茶图”(一)想象图画,表达图画1、师:听老师读,你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2、教师范读课文。你来到湖山的茶园了吗?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二)读出图画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茶园的景色是美的,劳动着的采茶姑娘是美的,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吗?下面我们再读读这段,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2、师:(课件出示),能把这些空填上吗?好,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准备。三、走进“入夜炒茶图”1、师:碧螺春不炒隔夜茶,炒制好的碧螺春又叫什么?(工艺茶)对,那么你们怎么理解工艺茶?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碧螺春是当之无愧的“工艺茶”?并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四、走进“月下品茶图”1、默读品尝的段落,你品出了碧螺春的什么呢?2、师:这样品尝一番碧螺春,此时此刻你的感觉是?五、给画面命名。师:我们就来为这三幅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吧!写在书上相应的段落旁边。六、总结拓展,课外延伸。1、师:碧螺春也得到了外国人的赞誉。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齐读。那么,你们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什么呢?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玉和完全小学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二磨)教研组高年级语文组组长赵素云参备人员全体成员主备教师赵学芳学科语文课题碧螺春主备教师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传统文化吐馨香”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通过名茶碧螺春,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茶文化。课文开头,仅用一句话点明了碧螺春的“久负盛名及主要产地。接下来,课文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传说、采摘、制作、品尝碧螺春以及人们对碧螺春的评价和喜爱。文章结构紧凑,前后连贯,描写细致入微,用词准确生动,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组员集体备课记录:组员一建议:从目标的确定来看,赵老师很好地把握了本文的意境美、语言美,这确实是一篇非常好的朗读训练的篇目。然而目标的设置又显得过于泛泛,“正确、流利”好衡量也好操作,但“有感情”就显得笼统,怎样做才能达到有感情呢?应当具体到朗读方法的指导上,从重音、轻读、快慢、抑扬、停顿、节奏、拖腔、语气等方面具体点拨指导。这样才能使“有感情”有了传达的手段,从而落实。朗读的过程,并不是“带着感受读课文”,而是通过朗读课文,“读”出感受。组员二建议:“导入”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导入的目的在于创造氛围,合理铺垫,它直接作用于课堂主体,不可忽视。赵老师的导入语,文化内涵颇耐人回味,是不可多得的好“导入语”。可是下一步做的却是什么呢?检查预习。等到生字、内容梳理一通折腾之后,原来精心设计的导入所创造的情境、氛围都没了,依然需要我们带着“生茬口”进入课文。组员三建议:赵老师设计的讨论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幅图并说明理由。”这一问题发散性很强、个性化理解很强。但问题的知识指向性不够,学生容易从虚空出去理解。组员四建议:走进“清晨采茶图”这部分处理的环环相扣,但给我的感觉学生脱离了语言,想象和观看画面都应该在有了品读语言的铺垫下进行,建议“抓一个”醒“字,把湖山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情感,再看此时充满生机的湖山的情景,六年级要抓住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玉和完全小学教研组磨课教学设计(二磨)课题碧螺春课型新授课时两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轻重读与语气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2.过程与方法:(1)加强理解、体验、感悟,通过读、听、看、练、议的最基本的语文教学形式,让学生与文本紧密的接触,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感悟文本,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茶艺,激发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2)注重实践、综合、开放。在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泡茶、品尝。在品茶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碧螺春特有的韵味。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深化文本的意蕴。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茶乡人的生活和生产情况,感受茶乡人生活的美好及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碧螺春的。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教学准备课件收集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备注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披文入情。新课及应用1、播放《中国茶》视频。师述:茶,是中国的特产,提起龙井、毛峰、绿杨春、铁观音这些名茶,更是名闻遐迩。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苏州吴县盛产一种以“蜷曲成螺,碧绿清香”而驰名的茶,它就叫“碧螺春”。(板书课题:碧螺春)2、碧螺春驰名中外,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大屏幕出示诗句)看了这句话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朗读全文,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熟读每句话。(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想想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学生自学,教师适时辅导。2、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3)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3、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什么?4、学生讨论分段情况。第一段(1~2节)写碧螺春的产地及名字的由来。第二段(第3节)写碧螺春的采摘。第三段(第4~5节)写碧螺春的制作。第四段(第6节)写品尝碧螺春有一种陶醉的感受。新课及应用第五段(第7节)写碧螺春以其独有的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5、再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朗读给大家听。三、学习课文第一节.1、“碧螺春”这个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把碧螺春的传说讲给同桌听。2、学生讲述碧螺春的传说。四、总结课文。今天,我们了解了碧螺春名字的由来,它的采摘、它的制作更有着一道道工艺,要是能亲自品尝一下碧螺春,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课文同样以优美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些过程,请大家课后细细品读课文语言,体会其中的乐趣。六、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抄写课后词语。第二课时一、情境导入。1、(大屏幕播放背景图,同时播放音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碧螺春的产地和她的一个美丽的传说,现在,在这优美的音乐中,你来把这个传说介绍给大家,好吗?2、你从碧螺春的传说中了解了什么?(香)怪不得古代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入出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过渡:碧螺春的出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香,它的采摘,它的制作,还有一道道严格的工序,要是品上一口啊,更是让人回味无穷,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对碧螺春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二、精读感悟。1、图画再现、走进茶乡谈话:“碧螺春的采摘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每年刚交春分,碧螺春茶汛便开始了。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碧螺春的故乡——苏州吴县去旅游一番,看一看碧螺春的生长环境以及它的采摘过程。”(出示录像剪辑)新课及应用(1)“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吗?你能用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谈谈你的感受吗?”(2)学生汇报。(3)结合语言材料理解“这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①从“随着几声嘹亮的鸡叫,湖山的早晨醒来了”等语句中感受江南春光的无限美好,指导朗读。②从“披着晨雾,踏着朝霞,采茶姑娘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等语句中体会采茶姑娘的勤劳灵巧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练读。(4)给这幅图加上一个名字,并且说说你的理由。(5)配乐朗读。小结:湖山的茶园风景美,采茶的姑娘神态美、动作美,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动人的江南春光图。2、角色扮演、体验茶艺过渡:清晨采茶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入夜制茶更是让人新奇无比。(1)自由读,哪里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根据交流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一下翻飞,煞是好看。”(出示多媒体课件)(3)你是不是也能像焙茶手一样来演一演这些动作,另外请一个同学来为你解说。(学生演示)(4)从这些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技艺高超)渐渐地,随着水分的蒸发,叶芽的颜色变深了,条索纤纤,蜷曲成螺。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待到茶叶捏拢放开就能自行松散之时,满屋子已弥漫着浓郁的芳香。引读:此时的茶叶——(媒体出示)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5)为什么称它“工艺茶”?(这是工艺品,不仅外观美,而且是焙茶手辛勤劳动与高超技艺的结晶。)(6)看着这“工艺茶”你想说些什么呢?过渡:看着这工艺茶,老师最想说,我要泡上一杯尝尝,你们呢?3、实物演示、观察品茶新课及应用(1)现场沏茶引导观察(四人小组一杯)(2)汇报:你们看到了什么?(3)交流:色:碧绿清澈香:清香扑鼻味:甜津津的形:清螺入水,姿态动人。(4)你在品茶时想到了什么?怪不得连外国文诗人也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5)在这一杯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你看到了什么?还看到了什么?小结: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三、总结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四、拓展练习。如果你是江南碧螺春有限公司的广告策划人员为碧螺春进行广告宣传,你的广告语将怎样设计?五、课文赏析。《碧螺春》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久负盛名的碧螺春名字的由来以及采摘、制作和品尝碧螺春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色、香、味、形俱佳的碧螺春的喜爱和对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课后反思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文中重点语句,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语言文字,从而体会到课文的精髓。一、调动多种感官,领悟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茶文化的兴趣,课堂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首先,始终把“朗读”贯穿与整个教学之中。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接触课文的语言。从导入新课时的听录音朗读,初读时的自由朗读到精读时的感情朗读……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读出了文字饿内涵,读出了文字所蕴涵的情感,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其次,通过实物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教材中虽然把碧螺春茶的色、香、味、形介绍得细腻、唯美,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