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课外文言文练习(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初三课外文言文练习(二)公输为鹊①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②,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③。子墨子谓公输子曰:“子之为鹊也,不若翟④之为车辖⑤,须臾刘三寸之木⑥,而任五十石之重。”故所为功,利于人谓之巧⑦,不利于人谓之拙。【注释】①选自《墨子·鲁问》。②公输子:即公输班。鲁国的能工巧匠。③至:极。④翟:墨子名。⑤辖:车轴两头的插销儿。⑥须臾:不一会儿;刘:雕镂,刻削。三寸之木:很小的木料⑦功:成效。【译文】公输子用竹木削制了一只鹊鸟。做成以后放飞,飞了三天,还没落下来。公输子自以为巧极了。墨子知道后,对公输子说:“您制做的木鹊,不如我做车辖有意义。花费很短的时间,使用极少的木料,做成之后插在车轴两端,便可经受五十石的重量。所以说,制做的东西,对人有好处的,才能称为‘巧’;对人没有好处的,只能叫‘笨拙’罢了。【题旨】务实务民为巧方有益。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至巧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2、短文直接阐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公输与墨子衡量“巧”的标准各是什么?你赞同哪个的观点?为什么?4、用自己的话说说公输子雕刻技艺的高超。1、鹊制成后将它放飞,三天都不掉下来,公输盘自己认为巧妙极了。对人有利就是巧,对人不利就是拙。2、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3、公输盘以工具的灵活、技艺的高超为巧。墨子以对人有作用为巧。东坡还宅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①,卜居阳羡。阳羡士大夫犹畏而不敢与之游。独士人邵民瞻,从学于坡。坡亦喜其人,时时相与杖策,过长桥,访山水为乐。邵为坡买一宅,为缗②五百,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③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至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坡,泣自若。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所以泣也。坡亦为之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坡因再三慰抚,徐谓之曰:妪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坡自是遂回毗陵,不复买宅,而借顾塘桥孙氏居暂憩焉。宋费衮《梁溪漫志》【注释】:①自儋北归:从儋州遇赦回来。东坡曾被贬为琼州别驾,治所在儋州;②缗:穿铜钱的绳子,此处指成串的铜钱。③卜吉:占卜、挑选吉日。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不敢与之游()卜吉入新第()坡徙倚听之()徐谓之曰()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2分)①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是岁七月②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今当以是屋还妪A.①用法相同②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都不同C.①②用法都相同D.①用法不相同②用法相同答: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1)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2)呼其子,命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其直。4.根据文章内容,评价东坡这个人物形象(3分)5.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l分)卜居()阳羡6.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竟不索其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表现了东坡的哪些美德?从下列五项中选出两项。(2分)A理解同情别人B无私赈济别人C为官清正廉明D对人豁达大度E处事是非分明1.游:交往(1分);第:屋、宅(1分);徙:走近(1分);徐:慢慢(1分)2.A(2分)3.(1)但是我的孩子不孝顺(不贤),就把这所宅子卖给了别人。(3分;重点:不肖、诸、省略句)(2)叫来老妇的儿子,让他第二天迎接母亲搬回旧居去,最后也没有索要房钱。(2分;重点:翌日、竟、直)4.评价角度:东坡的拮据与慷慨;东坡的旷达与悲悯;东坡的穷困与独善等;(扣住要点,言之成理即可)5.(1分)于6.(3分)最终不要她的钱(重点词“竟”“索”“直”)7.(2分)AD(写对一项给1分,多写不给分)周敦颐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①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注释:①手版:笏版1、解释加点的字。有狱久不决一讯立辨有囚法不当死众莫敢争2、上文叙述了周敦颐哪两件事?3、请你对周敦颐作出一个评价。1、案件;立刻;按照法律;不2、一讯立断久不能决的案件。不惜得罪上司,勇救按法不当死的囚犯。3、才智过人,善于断案;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坚持原则,秉公判案。陈万年教子万年尝病,召其子咸①教戒②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万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chǎn)也。”注释:①咸:陈咸,陈成年之子。②戒:同“诫”,教训。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字(4’)(1)欲杖.之(2)具.晓所言(3)咸叩头谢.曰(4)大.要.教咸谄之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例句中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召其子咸教戒.于床下A、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B、一狼洞.其中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孰知赋剑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翻译:大要教咸谄也。(2分)译文:4.你认为陈万年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分)1.(1)用杖打(2)完全,都(3)认错(4)大致2.A3.主要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啊!4.不对,陈万年教儿子学会拍马屁,这是一种卑劣的行为,是不准确的。床头捉刀人魏武①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②,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③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形陋:指形不高大,貌不威严。③捉:握。【译文】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练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自以形陋以:②魏王雅望非常非常:2.将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填在横线上。既毕,____________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3.翻译。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4.魏武追杀匈奴使的真正原因是()A.认为匈奴使把“捉刀人”看成英雄是有意贬低自己。B.认为匈奴使已识破自己的“调包计”,因此恼羞成怒。C.杀鸡给猴看,借此警告手下人不要随便议论自己。D.认为匈奴使眼光锐利,非等闲之辈,放回去恐于己不利。5、曹操为什么不亲自召见匈奴使者?6、匈奴使为什么被杀?7、这个小故事中,作者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的曹操?8、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9、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10、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只见那床头捉刀人,___________1.①认为②不同一般2.帝(写“魏武”、“曹操”均给分)3.但是(那位)座位旁边握刀(侍立)的人,才是位才略非凡的人啊。4.D5、因为他觉得自己外行丑陋,其貌不扬,害怕不能震服匈奴来的使者6、因为匈奴使者只是说所谓“魏王”外貌不同寻常,却看出曹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不能容忍这样睿智的人存在7、过人的气质和才能,极度自私和猜疑的个性8.他狡诈,怕自己形陋,叫人扮自己接待使者:他多疑,事毕后派间谍听消息;他残酷,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9.不恰当。因为匈奴使就是从相貌上看出此乃英雄也的;而人不可貌相常用在外表上看不出,实际上却很有本领的场合。10.能写出传神的眼神和气势,就是佳作。二人并走①(前秦苻融为冀州牧②)有老姥③遇劫于路,唱贼④,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⑤,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⑥谓后出者曰:“汝⑦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注释】①选自《晋书》。并走:一起跑。走:古汉语中是“跑”的意思。②前秦苻(fú)融为冀(jì)州牧:前秦苻融任冀州的行政长官。前秦,晋朝末年氐(d!)族人在中国北部建立的秦国。冀州,在现在的河北省一带。牧,州的行政长官。③姥(mǔ):年长的妇人。④唱贼:拉长声音喊“有贼”。⑤孰是:哪一个是(贼)。⑥正色:板着面孔,态度严肃。⑦汝:你。【翻译】(前秦苻融任冀州州牧)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抢劫,连声呼喊“有强盗”,(强盗慌张逃跑,)一个行路人追赶上去为老妇人捉住强盗。强盗反咬一口诬陷行路人(抢劫),这时天色已经昏黑,没有人知道其中哪个是(强盗),于是就把他们都押送到(官府)。苻融(在公堂上)见到他们后笑着说:“这是容易知道的,可以让两个人一齐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二人先后出凤阳门)随即回到(公堂),苻融把脸一板问后跑出(凤阳门)的人:“你是真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强盗终于低头认罪。这是由于强盗如果跑得快,必然不会被(行路人)捉住,苻融正是凭着这样的分析判断,因而知道跑得不快的那个人是强盗。《二人并走》这一判断谁是盗贼的故事告诉人们:遇事要善于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文中老姥遇劫唱贼这是常情,“路人为逐擒之”这也是符合事理的。而贼人“反诬路人”,又是“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这就是一个难题了。苻融的高明之处正是能从“路人为逐擒之”这一事实进行分析而作出正确判断的,贼要是跑得快当然不会为路人所擒。【练习】1.解释加点词语。(1)路人为逐擒之(2)既而还入2.举出一个含有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句子或成语,该词在两处语境中的意思相同。(1)可二人并走(2)莫知其孰是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4.《二人并走》这个案件主要表现了符融的什么特点?5、苻融在判断这个案子中显得极有智慧。他采用的推理方法是______。1.(1)追赶(2)回来2.(1)两股战战,几欲先走(2)莫名其妙3.原来,假如那个强盗跑得快的话,就绝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4.足智多谋,善于抓住复杂问题的关键环节。5、如果那抢劫犯跑得快,昨晚便不可能被路人抓住,正因为跑比路人慢,才会被抓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