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2014)临床特点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也是临床最常见的非发酵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可作为正常菌群在人体皮肤表面分离到,还可污染医疗器械甚至消毒液,从而导致医源性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具有易定植、易变异和多耐药的特点。微生物学特点•假单胞菌属为需氧、有鞭毛、无芽孢及无荚膜的革兰阴性杆菌和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等共同构成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PA是假单胞菌的代表菌株,占所有假单胞菌感染的70%以上。流行病学•近年来,PA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突出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院内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二是PA的耐药率居高不下,全球细菌耐药监测数据(SENTRY)显示,PA在HAP致病原中居前几位,同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升高。流行病学•PA导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非常少见,在美国CAP中PA的分离率仅有0.9%~1.9%,中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类似,只有1.O%。一项包括127项研究、涉及33148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由PA引起的CAP患者只有18例,但是总病死率高达61.1%,说明需要入住ICU、有结构性肺病变的CAP中PA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病原。•结构性肺病变如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肺囊性纤维化患者是PA感染的高发人群。现状•由于PA在呼吸道的定植极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对PA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最大困惑是诊断问题,即痰或者经气管吸引标本分离到的PA应该如何区别是定植菌还是感染菌?•区别定植与感染对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非常重要,否则极易导致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但这恰恰是呼吸道感染临床迄今仍难以解决的问题。PA感染的危险因素•常见的包括:•(1)皮肤黏膜屏障发生破坏,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严重烧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胃管•(2)免疫功能低下,如中性粒细胞缺乏、实体肿瘤放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3)慢性结构性肺病,如支气管扩张症、慢阻肺、肺囊性纤维化•(4)长期住院,尤其是长期住ICU•(5)曾经长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或者含酶抑制剂青霉素等抗菌药物,致菌群失调。PA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呼吸系统疾病中,慢阻肺是最常见的容易发生PA感染的基础疾病之一,当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出现以下4项中的2项时应考虑PA感染的可能:•(1)近期住院史;•(2)有经常(4个疗程/年)或近期(近3个月内)抗菌药物应用史•(3)病情严重(FEV130%)•(4)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近2周服用泼尼松龙10mg/天)PA感染的临床表现•PA为条件致病菌,常在患者体内或者医院环境中寄植,感染多继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因此,当这些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黄色或黄绿色脓性痰、痰液黏稠且伴有气急等呼吸道症状时,应考虑PA感染的可能;尤其是原有肺部慢性疾病的患者,平时常伴慢性咳嗽、咳痰,当出现黄绿色脓痰、呼吸困难加重及肺功能进行性减退时,应考虑PA感染的可能。PA感染的临床表现•PA菌血症多继发于大面积烧伤、静脉导管、心瓣膜置换术及各种严重慢性疾病等的过程中,病死率高,可有高热,常伴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如何区别定植与感染•PA—HAP很少血培养阳性,所以难以通过血培养确定病原学诊断,判断感染与否的证据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而PA在结构性肺病变患者呼吸道存在较高的定植率,因此,临床上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区别培养阳性的PA是定植还是感染。•呼吸道分泌物,包括痰、咽拭子、气管吸引标本、保护性毛刷采集的标本及BALF等PA培养阳性,必须慎重评估其临床意义。如何区别定植与感染•1.采集呼吸道标本时,应严格掌握痰标本的正确留取方法,留取深部咳出的痰液,并尽量避免上呼吸道分泌物的污染。气管吸引标本、保护性毛刷标本和BALF标本要比痰标本更可靠、更有价值,应尽可能采用。•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要严格把握痰标本的质量,痰标本接种前应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判断痰标本是否合格,痰培养应尽量采用定量培养,至少应做半定量培养。如何区别定植与感染2.细菌定量培养结果气管内吸引物(PA≥105CFU/m1)、BALF(PA≥104CFU/m1)、防污染保护性气管镜毛刷采集的标本(PA≥103CFU/m1)达到上述阈值时,有更大的参考意义。3.当呼吸道标本PA培养阳性时,应结合临床情况进行仔细分析。首先患者是否存在肺部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表现,是否有PA感染的危险因素,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又没有危险因素,PA培养阳性多考虑为污染或定植,可以观察,暂不做抗感染处理,更多地采取感染控制措施。如何区别定植与感染•但如果患者存在高危因素或已有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PA感染的可能,再充分参考其他临床指标如痰涂片镜检和定量、半定量培养结果,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综合判断。•患者在出现下呼吸道感染时第一次呼吸道标本PA培养阳性的临床意义较大,应结合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是否为感染致病菌;而在初始治疗采用不针对非发酵菌的抗菌药物治疗过程中,治疗有效又反复培养出PA,则应考虑为抗菌药物筛选的结果。如何区别定植与感染•未经治疗患者如果与常见对抗菌药物敏感的致病菌如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细菌等同时培养阳性,则PA为定植菌的可能性大;如果与MDR菌如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鲍曼不动杆菌等同时培养阳性,前者又占优势,则需要分析各自定量和半定量培养结果,如果PA为低浓度培养阳性则定植菌的可能性大。治疗•呼吸道标本分离到PA的患者是否需要药物治疗应参考以下几点:(1)有与下呼吸道感染相符合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上出现新的、或持续的、或加重的肺部渗出、浸润、实变;(2)宿主因素,如基础疾病、免疫状态、先期抗菌药物治疗、其他与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机械通气与否及时间等;(3)正在接受非抗PA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如果病情一度好转,复又加重,在时间上与PA的出现相符合,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病情加重;(4)从标本采集方法、标本质量、细菌浓度(定量或半定量培养)、涂片所见等,综合评价阳性培养结果的临床意义,如痰培养多次提示PA优势生长则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一旦决定针对PA进行治疗后,应在72h内评价疗效,判定是否继续原治疗方案。治疗原则•PA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选择有抗PA活性的抗菌药物,通常需要联合治疗;•(2)根据药代动力学(PK)/药效学(PD)理论选择正确的给药剂量和用药方式;•(3)充分的疗程;•(4)消除危险因素;•(5)重视抗感染外的综合治疗。药物选择(一)青霉素类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替卡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他唑仙)、美洛西林、阿洛西林等(2012年CHINET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示: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度为68.4%;在HAP中PA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度仍可达78%,是治疗PA感染的基础用药之一。)药物选择•(二)头孢菌素类及其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品名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哌酮敏感度(%)74.071.762.549.6药物选择(三)碳青霉烯类品名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度(%)67.766.6注:在教学医院HAP患者痰中分离到的PA对这两种药物的敏感度只有30%左右。※厄他培南对PA无抗菌活性我国HAP临床调查结果显示,PA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70.7%和48.8%,远高于CHINET监测中各种标本分离菌中PA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药物选择(四)噻肟单酰胺菌素类•氨曲南PA对其敏感度为49.9%;•可试用于对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过敏者以及产金属酶的G-菌感染者;•一般不单独用于抗PA感染,需联合,发挥协同作用。(五)喹诺酮类品名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度(%)75.272.5药物选择注:1.环丙沙星的抗PA活性更强;2.左氧氟沙星口服吸收率高,肺组织浓度高;3.左氧氟沙星通常不用于PA的肺外感染;4.该类药物为浓度依赖性,给药方法:品名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给药方法0.5g~0.75g/次,ivgtt,qd(欧美指南建议最大可用至0.5g/次,ivgtt,q12h)0.4g,ivgtt,q12~8h药物选择(六)氨基糖苷类阿米卡星(82.3%)、庆大霉素(71.3%)和妥布霉素、奈替米星、依替米星等;通常不单独应用于肺部感染;浓度依赖性,推荐日剂量单次给药;建议疗程通常不超过1周。我国欧洲ATS阿米卡星推荐剂量15mg·kg-1·d-1,ivgtt,qd15~20mg·kg-1·d-1,ivgtt,qd20mg·kg-1·d-1,ivgtt,qd药物选择(七)多黏菌素多黏菌素B(敏感度99%)、多黏菌素E应用于XDR-PA菌株或联合治疗用于PDR-PA菌株感染肾毒性明显,剂量选择必须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异质性耐药,常需联合其他抗菌药物异质性耐药是指在体外的药敏试验中,发现细菌的大部分亚群属于敏感,但有一小部分亚群属于耐药,极少数的亚群甚至出现高水平耐药,这部分耐药亚群可以导致临床应用抗生素的失效。关于MDR、XDR、PDRMDR:多重耐药,是指细菌对于常见抗菌药物中3类或3类以上的药物耐药;XDR:广泛耐药,是指细菌仅对1~2种抗菌药物敏感(通常指黏菌素和替加环素);PDR:全耐药,是指对目前所有临床应用的有代表性的各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的菌株。PA是临床最常见的MDR和PDR致病菌之一药物选择(八)磷霉素PA对磷霉素的敏感度为53.6%一般不单独应用作为针对MDR菌联合治疗的药物之一,可提高疗效。说明:以上所有药物敏感度数据均来自2012年CHINET资料,PA分离自各系统标本,应强调单纯呼吸道标本来源PA菌群的耐药性要更高;多数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的建议疗程为10~14d,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氨基糖苷类和多黏菌素类由于肾毒性大,建议疗程不超过1周。药物选择•对于非MDR-PA的轻症患者,可单药治疗•对于非MDR-PA的重症患者或耐药PA感染者应采用联合治疗(协同、降低病死率)•联合用药(主要用于MDR-PA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包括:抗PA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抗PAβ-内酰胺类+抗PA喹诺酮类抗PA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双β-内酰胺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药物选择说明: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尤其是PDR-PA肺部感染,推荐在上述联合的基础上加多黏菌素(国外)。抗PA有效药物联合14、15元环大环内酯类药物对PA生物被膜相关感染有协同作用。磷霉素与抗PA有效药物联合,对PA感染有协同或相加作用。时间差治疗学(1h)方案减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耳和肾毒性药物选择据PK/PD理论确定给药方法: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及其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时间依赖性3~4次/日碳青霉烯类时间依赖性(较长PAE)3~4次/日缓慢持续静脉输注2~3h(严重感染)药物选择氨基糖苷类药物1次/日副作用为时间依赖耳、肾对其摄取具有“饱和”现象首次接触效应药效为浓度依赖药物选择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t1/2较长1次/日药效为浓度依赖副作用为浓度依赖环丙沙星t1/2较短ADR2~3次/日药物选择多黏菌素浓度依赖性3~4次/日磷霉素时间依赖性3~4次/日局部抗菌药物的雾化治疗氨基糖苷类、多肽类、喹诺酮类有结构性肺病变的PA感染建议在全身应用的基础上应用/静脉治疗的补充一般不建议β-内酰胺类抗生素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剂型国外正积极开发,国内尚待获得批准综合治疗气道分泌物的引流和廓清免疫治疗营养支持抑制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慢性PA感染)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氟喹诺酮类也有类似的抑制PA生物被膜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