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选育及配套技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超高产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曹燕燕,黄杰,张璐,郭春强,葛昌斌,廖平安(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漯河462300)摘要:漯麦6010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室利用系谱法以原阳1号为母本、自选品系漯6045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出的弱春性、超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经多年多点检测,其品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中筋小麦指标,且高产稳产。2013年8月通过湖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关键词:超高产;漯麦6010;选育;配套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1],据甘吉生[2-3]等研究报道,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按人均占有粮食400~437kg计算,约需小麦1.4~1.5亿t,要比目前的产量增加4600万~5600万t,增长49%~60%,小麦生产将面临需求日益增长的严峻挑战。由于耕地面积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要达到以上目标,只能大幅提高单产水平。因此,充分发掘小麦产量的遗传潜力,培育超高产小麦新品种的任务显得十分迫切[4]。漯麦6010是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利用有性杂交和系谱法育成的超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漯麦6010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区域试验中均居前列,在2013年湖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居第一位,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19.73%,于2013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又被推荐参加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区试试验。漯麦6010丰产性、稳产性好,综合抗性较好,农艺性状优良,品质优。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分蘖力较强,有望成为优质强筋小麦品种2国审郑麦9023的替代品种。1选育过程漯麦6010为漯河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采用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图1)。父本为自选品系漯6045:1993年以当年的F1代第19个组合(漯152/82C6)为母本与绵阳21(1992年从四川引进材料,本单位将其编为四1)杂交,1994年与绵阳21回交经系统选育1999年稳定,定名为漯6045。母本为原阳1号,1999年从河南省原阳县农科所引进材料,为当地农家种。2004年漯河市农科院小麦研究室以原阳1号为母本,自选品系漯6045为父本杂交,2005年F1代全部收获,当年秋播全部点播,2006年该组合收获单株86个,2007年该组合选株系16个,每个株系选5-10个单株,当年秋播分株系种植。2008年收获稳定株系8个,分别定名04116-36-8-1到04116-36-8-8。2008年秋播进入观察试验,其中04116-36-8-3田间种植号为6010产量第一,定名为漯麦6010,当年小区产量729.2公斤。2009年进入鉴定试验,产量620.8公斤,居试验第一位,2010年参加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图1漯麦6010的来源系谱32特征特性2.1形态特征漯麦6010为弱春性、中早熟小麦品种。幼苗生长半匍匐,叶色深绿,有较厚的蜡质,叶片上冲,旗叶直立。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型较紧凑,株高82.36cm(3年试验平均),茎秆基部节间坚硬,抗倒伏能力强。穗多穗匀,结实性好。抗旱抗逆性强,高低温逆转对其影响较小,成熟落黄好,熟相好,抽穗开花期早,灌浆期比一般品种长5天左右,活秆成熟,是一个超高产小麦品种。2.2农艺性状籽粒饱满度为1,粒质半角质。亩有效穗34.76万,穗粒数35.63粒,千粒重44.31g;生育期196.8天,比对照迟熟2.8天。旗叶和倒二叶的功能期长,保证后期有机物的合成,经济系数高。2.3品质性状2011-2012年区域试验统一取样经农业部谷物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哈尔滨)测试:漯麦6010容重806g/L、粗蛋白含量13.13%、湿面筋含量27.7%、吸水量52.3mL/100g,稳定时间3.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425、拉伸面积82.2cm2。2.4抗性表现湖北省农科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对漯麦6010的抗病性鉴定结果是:中感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中抗条锈病;田间病害发生较轻。综合抗病性表现较好。2.5产量表现42010-2011年度在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到447.07kg,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5.59%,居试验第1位;2011-2012年度在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达428.41kg,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11.15%,增产极显著,居试验第1位;2012-2013年度在湖北省小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74.93kg,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19.73%,居试验第1位。3高产栽培技术3.1精细整地,适期适量播种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时适墒耕作,在适耕期内以机械耕翻为主,也可选用旋耕、浅耕或少免耕;对旋耕后的麦田,必须进行一次耙地或镇压工作;多年采取少免耕或旋耕播种的麦田,每3-4年机械耕翻一次,耕深25cm以上,破除犁底层。耕后耙平耙细,耕层土壤不过暄无明暗坷垃,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下实。鄂北麦区以10月15-25日播种为宜;鄂东、江汉平原及南部麦区以10月25日~11月5日播种为宜,河南中南部以10月15~20号播种为宜。若播期推迟应适当加大播量,亩播量10~12kg左右,播期每推迟2天,亩播量增加0.5kg;在适宜播期范围内小麦基本苗要求每亩为15万~20万。播种方式以条播为宜,行距20cm~23cm,播种深度为3~5cm,播种后及时镇压沉实土壤,利于提墒保墒培育壮苗,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对缺苗的地块要及时补种。3.2配方施肥,氮肥后移重视基肥与追肥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结合,但磷钾肥与微肥相5结合,提倡实行配方施肥。一般亩施纯氮12~14kg、P2O57~8kg、k2O12~14kg,上述总施肥量中将全部的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和60%的氮肥施作底肥,于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追施剩余的40%氮肥。拔节期追施氮肥可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促进根系下扎,有利于干物质的稳健积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改善小麦品质。3.3因地制宜,合理浇水根据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合理浇水,浇好冬水有利于保苗越冬,利于年后早春保持较好墒情,以推迟春季第一次肥水,增加小麦籽粒的氮素积累。春季雨水较多,应特别注意清好“三沟”,防止渍害。针对春季干旱、多风、蒸腾量大的特点,大部分麦田易出现干旱,且孕穗期为水分的“临界期”,因此应在孕穗期浇孕穗水,生育后期小麦根系处于衰亡期,生命活动减弱,浇水容易导致根系窒息而早衰,既降低产量又影响品质,所以在后期最好不浇麦黄水。3.4加强田间管理出苗后要普查苗情,麦垄内10cm以上无苗的地段,应及时补种。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应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以利通气、保墒,促进根系生长发育。返青期要普遍进行浅中耕,以松土保墒,破除板结,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促进根蘖早发稳长。对于生长过旺麦田,在起身期进行隔行深中耕,控旺转壮,蹲秸壮秆,预防倒伏。对春季发生了冻害的麦苗,及时追施速效氮肥,中耕培土,促使其发根和分蘖,争取高位分蘖成穗。3.5防治病虫草害6播种前用杀虫剂、杀菌剂及生长调节物质包衣的种子或者药剂拌种,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小麦幼苗期(冬前)是防治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小麦生育中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对产量品质影响较大,主要病虫害有麦蚜、麦蜘蛛、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应及早进行防治。防治病害,每亩用12.5%禾果利20g(或12.5%粉锈宁50g,或50%多菌灵75g),对水30kg,喷雾。对发生麦蜘蛛的田块,可以用1.8%阿维菌素3000倍液,每亩用药液量30kg~40kg;也可以用40%氧化乐果乳油或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量75kg。小麦中后期可以把病虫害防治与预防早衰和后期干热风结合进行,即一次喷药,同时防治虫害、病害和干热风的“一喷三防”技术。3.6适时收获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适时收获。在小麦收获时易出现多雨天气,穗发芽现象时常发生,使之丰产不能丰收。因此若收获期有降雨过程,应适时抢收,天晴时及时晾晒,防止穗发芽和籽粒霉变。参考文献:[1]庄巧生.中国小麦品种改良及系谱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681[2]甘吉生.2006~2020年作物科技发展规划研究报告[C].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2003:47-62[3]翟凤林.超级小麦研究进展与展望[J].北京农业科学,2001(5):2-6[4]辛庆国,王江春,殷岩,等.高产抗旱小麦新品种烟农836的选7育及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13(7)161-163[5]杨会民,雷振声,吴政卿,等.郑麦004的选育及弱筋小麦育种问题的探讨,河南农业科学,2010(10)23-25作者简介:曹燕燕(1982-),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小麦新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E-mail:caoyan314@126.com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南粮食核心区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2011BAD07B02-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建设专项(CARS-3-2-26)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