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垂直与平行》渗透德育教案【教材分析】“垂直与平行”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学情分析】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未知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2、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3、情感与态度方面: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等。【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采取“观察、想象、分类、比较、操作”等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2、组织学生开展有意识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活动。3、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新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课时的学法指导上,我将让学生在感知想象、实际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进而使他们在交流中充分体验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深刻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科与德育的有效融合点】在教学设计中,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片段,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观察、分类、交流、摆一摆等的活动,培养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解说: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精彩的开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参加开幕式演出的部队官兵经过130多天的艰苦排练后,才形成了如此宏伟、壮观、盛大的场面。横成排、竖成列、整齐划一。实现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彩绝伦”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其实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如果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点,你们看,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们数学上的什么呢?(直线)沿着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找到许多条直线。把这个场面转化成一张平面图。2、出示平面图,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线。这些直线都在舞台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一平面内。3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从开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数学问题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成平面图,使学生感受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初步建立垂线和平行线的表象)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1、让学生自己任意画两条直线。2、观察分类:在大屏幕上显示6种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把它们分类并和同桌交流。3、学生汇报。在学生说到交叉的分为一类时,告知学生交叉在数学上叫做相交。针对学生的不同分类引发学生的争议,在争议中统一意见,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为两类。4、认识平行线(1)观察、体会平行线的特点师:为何要把1号单列出来?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延长后会相交吗?(2)动画演示延长后不相交的过程。小结:像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揭示平行线的定义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线吗?学生举例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师:为什么要加上“互相”呢?(要说互相平行或平行线至少需要2条直线。)师:能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应该怎么说呢?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平行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平行线,也可以说红先和绿线互相平行。(设计意图:分类活动是开放的,分类结果也是多样的,当学生把它们分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类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利用直线可以延长的性质,把快要交叉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中逐步达成共识,也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创造了条件。)(4)巩固练习让学生动手摆出平行线并展示。(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理解平行线的特点。)5、认识垂直(1)分类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2、3、4、5、6这5种情况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5种情况中的两条直线又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相交)如果要把这5种情况再一次进行分类应该怎么分?今天我们重点研究3和5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相交的情况中找出特殊的情况——相交成直角,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垂直的特点做好铺垫)(2)揭示垂直的定义大屏幕出示: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设计意图:在分类,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垂直的概念,初步感知相交中的特例是垂直,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包含与从属关系进行了潜行的渗透)师:你认为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师:能不能说红线是垂线。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垂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垂线,也可以说红线和绿线互相垂直。同学们请看数学书的封面上有垂直的现象吗?在生活中还有垂直的例子吗?学生举例。(3)巩固练习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垂线。三、自我建构(一)巩固拓展,加深认识1、再次播放开幕式片段,找平行和垂直的例子。(进行爱国主意教育)2、举出生活中的平行与垂直的例子。3、做一做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平行吗?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4、在下面的图形中,把每组互相平行的线描上红色,把互相垂直的线描上蓝色。5、P68练习十一第3题:折一折(生动手操作,请个别学生上台演示)。(设计意图:练习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之一,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全课总结,质疑问难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垂直与平行,你有那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与交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板书设计】垂直与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教学反思】如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发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如何在新课改的大形式下,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有效?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设计时努力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开课首先解决本课的难点之一:“平面和在同一平面内”的感知与理解。平面和在同一平面内的理解一直是这节教材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首先以平面图直观地感知平面和在同一平面内,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从而引入新课教学。2、创设纯数学研究的问题情境,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本课并没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而是直接进入纯数学知识的研究氛围,让学生进行梳理分类。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有两个:一是学生对直线的特点已有了初步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着丰富的想象,而生活中平行、垂直的现象居多,情况较单一,不利于展开研究;二是四年级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它应为高年级较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础、做好过渡,逐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产生兴趣,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3、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同一平面内两直线间的位置关系。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面”到“点”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浓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大胆地让学生以分类为主线,通过小组汇报、班级争论、教师点拨等活动,帮助学生在复杂多样的情况中逐步认识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两种情况。通过两次分类、分层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研究意识。4、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完成自主探究意识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1)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整节课自始至终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画完两种直线的位置关系后,选取有代表性的情况贴在黑板上,分小组进行分类,加深对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创设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规律。(2)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限大平面的想象以及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想象;②对看似两条直线没有相交而实际却相交的情况的想象;③对平行线永不相交的想象;④拓展练习中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想象。在这节课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师生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注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的进行教学,让我们的教学真正有效。《给予是快乐的》德育渗透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这篇课文阐释了爱的哲理,其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教学时,首先激情导入,再让学生读文,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交流时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拓展阅读,丰富文本主题。整个教学过程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感悟“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给予是令人快乐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重点:明白“给予是令人快乐的”含义。突破方法: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明白“给予是快乐的”含义。难点:树立学习奉献意识,学会为他人服务。突破方法:抓住小男孩的言语行为体会小男孩子的心理活动,受到为他人服务,关心他人的教育。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过得快乐吗?(生回答生活中感到快乐的事情)生活中,不管是谁帮助了别人,他也感到很快乐。因为——齐读:给予是快乐的,那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读后你们一定会变得快乐起来的。[设计意图:巧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清新自然的导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主动地参与学生的愿望,因为兴趣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自觉动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给予——快乐”的初步检验。]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读课文并思考,读后你读懂了些什么,有着怎样的感受。[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增强他们个性阅读求知欲,使他们实现最自由,最愉悦,最幸福的个性阅读旅游,并培养读中悟的良好习惯。]三、相互质疑,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对于朗读后,仍然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之间相互提出来,共同进行探究、合作学习。[设计意图: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尤其是提出一个有价值、值得探究的问题。解决问题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要学会与小组合作,懂得团结协作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进而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明白只有“给予快乐”才能“获得快乐”。]四、拓展阅读,深化主题同样的主题,不同的故事,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