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论2.如何理解计算机的层次结构?答: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1)硬件系统是最内层的,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础和核心。(2)系统软件在硬件之外,为用户提供一个基本操作界面。(3)应用软件在最外层,为用户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系统界面。通常将硬件系统之外的其余层称为虚拟机。各层次之间关系密切,上层是下层的扩展,下层是上层的基础,各层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4.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答: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如指令系统、数据类型、寻址技术组成及I/O机理等。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包含对程序员透明的硬件细节,如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个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连接方法等。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P8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指令和数据以同同等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访问;指令和数据均用二进制表示;指令由操作码、地址码两大部分组成,操作码用来表示操作的性质,地址码用来表示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在存储器中顺序存放,通常自动顺序取出执行;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原始冯•诺依曼机)。6.画出计算机硬件组成框图,说明各部件的作用及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答:计算机硬件组成框图如下:控制器运算器CPU主机存储器输入设备接口输出设备接口外设各部件的作用如下:控制器:整机的指挥中心,它使计算机的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工作。运算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部件,用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存储器:存放程序和数据,是计算机实现“存储程序控制”的基础。输入设备:将人们熟悉的信息形式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接受并识别的信息形式的设备。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二进制信息)转换成人类或其它设备可以接收和识别的信息形式的设备。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的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的位数有关,字长越长,数的表示范围越大,精度也越高。机器字长也会影响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数据通路宽度:数据总线一次能并行传送的数据位数。存储容量:指能存储信息的最大容量,通常以字节来衡量。一般包含主存容量和辅存容量。运算速度:通常用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MFLOPS(每秒百万次浮点运算)或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钟周期数)来衡量。CPU执行时间是指CPU对特定程序的执行时间。主频:机器内部主时钟的运行频率,是衡量机器速度的重要参数。吞吐量:指流入、处理和流出系统的信息速率。它主要取决于主存的存取周期。响应时间:计算机系统对特定事件的响应时间,如实时响应外部中断的时间等。7.解释下列概念:主机、CPU、主存、存储单元、存储元件、存储基元、存储元、存储字、存储字长、存储容量、机器字长、指令字长。解:P9-10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主体部分,由CPU和主存储器MM合成为主机。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早期的运算器和控制器不在同一芯片上,现在的CPU内除含有运算器和控制器外还集成了CACHE)。主存: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的存储器,为计算机的主要工作存储器,可随机存取;由存储体、各种逻辑部件及控制电路组成。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机器字并具有特定存储地址的存储单位。存储元件:存储一位二进制信息的物理元件,是存储器中最小的存储单位,又叫存储基元或存储元,不能单独存取。存储字:一个存储单元所存二进制代码的逻辑单位。存储字长:一个存储单元所存储的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代码的总量;(通常主、辅存容量分开描述)。机器字长:指CPU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有关。指令字长:机器指令中二进制代码的总位数。第2章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1.通常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以什么为依据?答:P22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大型机阶段和微型机及网络阶段.对于传统的大型机,通常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不同而划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相四代。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通常人们以微处理器为标志来划分微型计算机,如286机、386机、486机、pemtium机。主要以组成计算机基本电路的元器件为依据,如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等。5.举例说明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1.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具有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新一代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能够主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并能够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目前,已研制出了肢体和行为功能灵活,能根据思维机构的命令完成许多复杂操作,能回答各种复杂问题的机器人。2.智能网络智能网络方面的两个重要研究内容分别是智能搜索引擎和智能网格。智能搜索引擎是一种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关度排序、角色登记、兴趣识别、内容的语义理解、智能化信息过滤和推送等人性化服务的搜索引擎。智能网格是一种与物理结构和物理分布无关的网络环境,它能够实现各种资源的充分共享,能够为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可以形象地把智能网格比喻为一个超级大脑,其中的各种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都像大脑的神经元细胞一样能够相互作用、传导和传递,实现资源的共享、融合和新生。3.智能检索智能检索是指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从大量信息中尽快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或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手段的快速提升,在各种数据库,尤其是因特网上存放着大量的、甚至是海量的信息或知识。面对这种信息海洋,如果还用传统的人工方式进行检索,已经很不现实。因此,迫切需要相应的智能检索技术和智能检索系统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有效地完成检索工作。4.智能游戏游戏是一种娱乐活动。游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产生了“计算机游戏”或“视频游戏”,与网络技术结合产生了“网络游戏”,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产生了智能游戏第3章系统总线1.什么是总线?总线传输有何特点?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具备什么特点?答:P41.总线是一种能由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信息传送线路。总线传输的特点是:某一时刻只允许有一个部件向总线发送信息,但多个部件可以同时从总线上接收相同的信息。为了减轻总线负载,总线上的部件应通过三态驱动缓冲电路与总线连通。2.总线如何分类?什么是系统总线?系统总线又分为几类,它们各有何作用,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它们与机器字长、存储字长、存储单元有何关系?答:按照连接部件的不同,总线可以分为片内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系统总线是连接CPU、主存、I/O各部件之间的信息传输线。系统总线按照传输信息不同又分为地址线、数据线和控制线。地址线是单向的,其根数越多,寻址空间越大,即CPU能访问的存储单元的个数越多;数据线是双向的,其根数与存储字长相同,是机器字长的整数倍。3.常用的总线结构有几种?不同的总线结构对计算机的性能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答:(1)总线结构通常可以分为单总线结构和多总线结构两种。(2)单总线结构简单也便于扩充,但所有的传送都通过这组共享总线,因此极易形成计算机系统的瓶颈,它允许两个以上的部件在同一时刻向总线传输信息,这就必然会影响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这类总线多数被小型计算机或微型计算机采用;多总线结构解决了单总线中所有部件同时共享总线的现状,有效的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如传统微型计算机。4.为什么要设置总线判优控制?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几种?各有何特点?哪种方式响应时间最快?哪种方式对电路故障最敏感?答:总线判优控制解决多个部件同时申请总线时的使用权分配问题;常见的集中式总线控制有三种:链式查询、计数器定时查询、独立请求;特点:链式查询方式连线简单,易于扩充,对电路故障最敏感;计数器定时查询方式优先级设置较灵活,对故障不敏感,连线及控制过程较复杂;独立请求方式速度最快,但硬件器件用量大,连线多,成本较高。5.解释下列概念:总线宽度、总线带宽、总线复用、总线的主设备(或主模块)、总线的从设备(或从模块)、总线的传输周期和总线的通信控制。答:P46。总线宽度:通常指数据总线的根数;总线带宽:总线的数据传输率,指单位时间内总线上传输数据的位数;总线复用:指同一条信号线可以分时传输不同的信号。总线的主设备(主模块):指一次总线传输期间,拥有总线控制权的设备(模块);总线的从设备(从模块):指一次总线传输期间,配合主设备完成数据传输的设备(模块),它只能被动接受主设备发来的命令;总线的传输周期:指总线完成一次完整而可靠的传输所需时间;总线的通信控制:指总线传送过程中双方的时间配合方式。6.试比较同步通信和异步通信。答:同步通信:指由统一时钟控制的通信,控制方式简单,灵活性差,当系统中各部件工作速度差异较大时,总线工作效率明显下降。适合于速度差别不大的场合。异步通信:指没有统一时钟控制的通信,部件间采用应答方式进行联系,控制方式较同步复杂,灵活性高,当系统中各部件工作速度差异较大时,有利于提高总线工作效率。10.为什么要设置总线标准?你知道目前流行的总线标准有哪些?什么叫plugandplay?哪些总线有这一特点?答:总线标准的设置主要解决不同厂家各类模块化产品的兼容问题;目前流行的总线标准有:ISA、EISA、PCI等;plugandplay:即插即用,EISA、PCI等具有此功能。14.设总线的时钟频率为8MHZ,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如果一个总线周期中并行传送16位数据,试问总线的带宽是多少?解:由于:f=8MHz,T=1/f=1/8M秒,一个总线周期等于一个时钟周期所以:总线带宽=16/(1/8M)=128Mbps第4章存储器1.解释概念:主存、辅存、Cache、RAM、SRAM、DRAM、ROM、PROM、EPROM、EEPROM、CDROM、FlashMemory。答:主存:主存储器,用于存放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CPU可以直接进行随机读写,访问速度较高。辅存:辅助存储器,用于存放当前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一些需要永久保存的信息。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介于CPU和主存之间,用于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问题。RAM: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主要用作计算机中的主存。SRAM:静态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动态半导体随机存取存储器。ROM:掩膜式半导体只读存储器。由芯片制造商在制造时写入内容,以后只能读出而不能写入。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由用户根据需要确定写入内容,只能写入一次。EPROM:紫外线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需要修改内容时,现将其全部内容擦除,然后再编程。擦除依靠紫外线使浮动栅极上的电荷泄露而实现。EEPROM: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CDROM:只读型光盘。FlashMemory:闪速存储器。或称快擦型存储器。3.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分这些层次?计算机如何管理这些层次?答:存储器的层次结构主要体现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这两个存储层次上。Cache-主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对CPU访存起加速作用,即从整体运行的效果分析,CPU访存速度加快,接近于Cache的速度,而寻址空间和位价却接近于主存。主存-辅存层次在存储系统中主要起扩容作用,即从程序员的角度看,他所使用的存储器其容量和位价接近于辅存,而速度接近于主存。综合上述两个存储层次的作用,从整个存储系统来看,就达到了速度快、容量大、位价低的优化效果。主存与CACHE之间的信息调度功能全部由硬件自动完成。而主存与辅存层次的调度目前广泛采用虚拟存储技术实现,即将主存与辅存的一部分通过软硬结合的技术组成虚拟存储器,程序员可使用这个比主存实际空间(物理地址空间)大得多的虚拟地址空间(逻辑地址空间)编程,当程序运行时,再由软、硬件自动配合完成虚拟地址空间与主存实际物理空间的转换。因此,这两个层次上的调度或转换操作对于程序员来说都是透明的。5.什么是存储器的带宽?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宽度为32位,存取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