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目标角度观察与分析《安全记心上》——评课稿(初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从教学目标角度观察与分析《安全记心中》——评课稿听了刚才两位老师所上的道德与法治《安全记心中》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X老师首先从平安出行知识点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整堂课以安全常识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我们都知道,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和评估教学的重要依据。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确定”这一角度将我的观察与分析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接下来,我要分享和交流的主题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必须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教学必须与儿童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儿童的成长;大纲也指出,法治教育要贴近青少年生活实际,注重学生的参与、互动、思辨,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鉴于此,有效的教学目标应结合教材主题,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来确立,有的放矢,才能使课程焕发生命力。一、教学目标确立的基本原则1、确立目标应依托课标与大纲课程的教学目标有三个层次,一是由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二是由学科专家制定的课程目标;三是由教师制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三者是上位与下位的关系,后者依次是前者的具体化,只有将宏观的教育方针、课程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目标,教育方针、课程目标才能得以落实。从宏观的意义上讲,根据大纲的要求,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2、确立目标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微观意义上讲)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因为,道德存在于生活,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或者说,道德就是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建构,也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生活,建构一种新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道德的生活。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以《安全记心中》这一课为例,三年级的儿童,除了在学校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之外,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因此,在确定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各种安全技能的教育,重点是帮助儿童树立安全意识、安全观,从而学会保护生命的基本技能。二、教学目标确立的基本意识1、要有整体目标意识从课程目标上看,《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规则意识,注重青少年在社会生活中法治意识的培养与法治观念的渗透。那么作为教师就需要首先了解小学六年的总体目标、年段目标、2学期目标,同时要在把握整体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2、要有目标层次意识目标制定要有层次性,不同年级有不同要求。年龄不同德育内容不同,同一德育内容在不同年龄程度不同。以《安全记心中》这一课为例,第一框主要讲交通安全,低年级的交通安全教育重在认识交通标志,而到了中年级重在遵守交通规则。3、课时目标小而精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制定教学目标不必面面俱到,切忌多而杂,大而全,而应做到小而精,让学生在生活中可行可做。因此,建议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经常用这样的几个问题进行反思和叩问:①自己拟定的教学目标一课时能够完成吗?②自己拟定的教学目标通过什么方式可以检验其是否达成呢?如果不能一课时完成,且无法在课堂学生的回答、行为表现中检验是否达成,那么这样的教学目标就毫无意义,还有可能在教学中盲目行动,跑偏跑空。以《安全记心中》这一课为例,这样的教学目标便于落实,便于检测,具体且清晰,利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保持清醒的头脑。4、课时目标可操作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在目标制定的时候多考虑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能依照方法而行。三、教学目标确立的关注焦点1、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源于生活课标中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以《安全记心中》这一课为例,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处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从生活出发,从生活中的现实,生活中的需要,生活中的问题、困惑出发。因此,围绕教育生活化这一理念,教师需要把生活引进德育课程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2、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高于生活现在的教学目标制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对学生的法律法规制度的教育,让学3生明确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教师还应当对新教材进行不断的探究和分析,寻找道德、法治与学习、生活之间的切入点,并从这些切入点入手开展教学活动,强化学生思想观念,规范学生的行为。以周老师刚才执教的第一课时为例,这一课时就是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道路安全方面的相关教育,让学生了解道路安全法中的相关规定,了解信号灯的行止功能,让学生在规范日常行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道路安全意识。以X老师的《安全记心中》这一课为例,X老师立足于“安全第一”这一核心目标,她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X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学会把日常生活场景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实际生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仔细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细致研究教学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在第X节课中,X老师所选用的材料就比较“精确”,主要运用图片、事例等不仅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同时增强了学生自觉躲避危险的意识。3、在教学目标中体现生活性——用于生活现在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在这样的课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儿童活动的人。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正如鲁洁老师所说:道德的学习不能站在生活之外去进行,道德的学习者不能是一个静观的凝视者,必须是一个行动的实践者。在《安全记心中》这一课的教学中,X老师将课堂目标确定为。这种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来制定出的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的、无边无际的生活世界中去,从而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儿童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中形成。所以,我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需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落实到用于生活,真正指导学生的生活。这样,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才能焕发生命力,达成立德树人的目标。结束语:每一节《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都是一个点一个点的深入;单元目标则是一条线一条线的串联;课程目标则是点线结合形成的教育的一个方面。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道德,而是为了美好的生活。以上内容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