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基施工作业标准化1.施工准备1.1一般规定1.1.1路基工程开工前,应在全面理解设计要求和设计交底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调查与核对。根据设计文件、施工合同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按规定程序报批。1.1.2施工单位进场后应配合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沿线的地方政府对涉及沿线厂矿企业、村组通行及农业生产的跨线桥、通道、涵洞等进行核查。核查排水系统设计是否完善、合理,以及排水结构物的基础标高和走向,使全线的构造物满足功能要求,确保工程完工后不影响地方的生产、生活。1.1.3修建生活和工程用房,解决好通讯、电力、水的供应,修建工程所需的临时便道、便桥、预制场地、拌和站等,确保施工设备、材料、生活用品的供应,满足正常施工需要,并能够确保原有道路、结构物及农田水利等设施的使用功能。1.1.4施工单位应对各类施工班组、施工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安全培训,重点对电焊工、模板工、钢筋工等特殊工种进行岗前考核,并持证上岗。1.1.5施工过程中,施工原始记录与施工工序必须同步,工程现场验收与施工资料签认同步,对隐蔽工程必须保留相关音像资料。1.1.6各分项工程开工前,工程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机械设备、人员已到位,施工方案和开工报告按规定已批复。1.1.7路基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总体设计,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与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1.1.8做好现场取、弃土场的位置选择。1.1.9绿化工程应做到“三同步”:与路基工程同步准备;与路基开挖同步实施;与路基工程同步完成。1.2控制网复测1.2.1对设计单位提交的导线起终点、水准点应与国家大地点(三角点、导线点联测,相邻合同段应组织联测;对于所有导线点应按照一级导线标准进行复测。1.2.2原有导线点、水准点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须增设满足响应精度要求的附合导线点、水准点,对可能受施工影响的导线点、水准点,施工前应加以固定或改移,并满足其精度。2.测量放线2.1基本要求(1)应在工程开工前将现场调查和核对结果,在接管工地14天之内通知监理工程师,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设资料和测量标志,在28天内将复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2)对有异议的导线点,承包人应及时报告监理工程师,由监理工程师确认最终解决办法;对有异议的水准点,承包人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一份列有勘误的高程修正表,由监理工程师核定正确高程。(3)承包人应将施工中所有控制桩以及监理工程师认为对放样和检验有用的标志桩进行加固并保护,树立易于识别的标志。(4)施工过程中,应保护好所有控制桩,并及时恢复被破坏的桩。(5)控制点每半年至少应复测一次,季节性冻融地区在冻融后也应进行一次复测。2.2.1放样(1)路基开工前,应认真核对长短链情况,按照《公路勘测规范》及《公路勘测细则》中有关规定进行全段中线放样。(2)施工单位应对原地面进行复测,并于开工前28天内将复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3)横断面测量应逐桩施测,断面布置数量及横向测点原则上应与设计对应,施测宽度应满足路基及排水设施的需要。(4)对深挖高填路段,每挖填3-5m或者一个边坡平台(碎落台)应复测中线、标高和宽度。(5)位于曲线段的防护工程,放样时应加密桩位。3.场地清理3.1基本要求(1)施工单位应按设计文件进行用地界桩放样,确定路基施工界线,保护监理工程师指定所要保留的构造物。(2)在原地表未被扰动之前,施工单位应重测地面标高及横断面,并将填挖方断面清理。3.2地表清理(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树木、灌木丛等应在清表前砍伐或移植,砍伐的树木应堆放在路基用地之外,并妥善处理。(2)路基用地范围内的垃圾、有机物残渣及农作物根系应予以清除,原地表以下至少30cm的草皮、表土应予以清除并有序集中堆放,以供土地复耕和绿化使用。(3)路基范围内的坑穴应填平夯实,并进行填前碾压,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3.3拆除与挖掘(1)路基用地范围内的旧桥梁、旧涵洞、旧路面结构物等应予以拆除,对正在使用的道路设施及构造物,应对其正常使用做出妥善安排后,才能拆除。(2)原有结构物的地下部分,其挖除深度和范围应符合设计文件或监理工程师要求。拆除原有结构物或障碍物需要进行爆破或其他作业有可能损伤新结构物时,应在新建工程动工之前完成。(3)对所有指定为可利用的材料,应有序堆置于指定区域。对废弃材料,承包人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妥善处理。对于因拆除施工造成的坑穴,必须回填并夯实,并达到规定的压实度。3.4临时排水(1)路基施工应做好施工期间临时排水总体规划和建设,临时排水设施应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综合考虑,并与工程影响范围内的自然排水系统相协调。(2)施工前,宜先完成临时排水设施。施工期间,应经常维护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3)路堤施工中,各施工作业层面应设2%-4%的排水横坡,层面上不得有积水,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刷边坡。在已填路堤路肩处,应采取设置纵向临时挡水土埂、每隔一定距离设出水口和排水槽等措施,引排雨水至排水系统。(4)路堑施工中,应及时将地表水排走,确保施工作业面不积水。(5)截水沟应先施工,与其他排水设施应衔接平顺。截水沟应从下游向上游开挖。通过地面坑凹处时,应将凹处填平夯实。开挖后应及时进行防渗处理,不得渗漏、积水和冲刷边坡及路基。(6)软土地基、地下水比较高路段,施工前应采取措施排除公路用地范围内的地表水,孔洞、坑洼处应填平夯实,整平基底,并设置纵横向排水沟。必要时需设置集水井,采用水泵排水。4.试验路段4.1在路基开工前,应选择地质条件、断面形式等具有代表性的路段进行试验段施工。4.2基底经检验合格后,根据自卸车容量计算堆土间距,在施工路段打上网格,均匀卸土,用推土机按设计松铺厚度在整个路基宽度内进行摊铺。土方摊铺后用平地机整平,形成路拱,经测定厚度后,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4.3碾压时采用振动压路机进行施工。碾压过程中,测定并记录不同阶段路基土方密实度及碾压后土层厚度,直至达到规定的密实度为止。4.4试验路段完成后,及时对试验路段施工资料进行总结,以确定适宜的施工工艺参数。试验段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1)试验段基本概况;(2)原材料试验资料及标准击实试验资料;(3)每次上料、整平和碾压的适宜工作段长度;(4)压实工艺主要参数:压实机具规格及最佳机械组合、松铺厚度、碾压遍数、碾压速度、最佳含水量、含水量允许偏差等;(5)压实次数一压实度、含水量一压实度关系曲线。4.5将试验段施工总结上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路基方可展开大规模施工。5.土石混合料路基5.1土石路基的基底处理同填石路基。5.2天然土石混合材料中所含石料强度大于20MPa,石块的最大粒度不得超过压实层的2/3,超过的应清除;当所含石料为软质岩(强度小于15MPa)时,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度,超过应打碎。5.3土石路基不得采用倾填方法,均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铺填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40cm。5.4压实后渗水性差异较大的土石混合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如缺需纵向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料填筑于路基两侧。5.5当土石混合料来自不同路段,其岩性或土石混合比相差较大时,应分层或分段填筑。如不能分层或分段填筑,应将含硬质石块的混合料铺于填筑层的下面,且石块不得过分集中或重叠,上面再铺含软质石料混合料,然后再碾压。5.6土石混合填料中,当石料含量超过70%时,应先铺填大块石料,且大面向下,放置平稳,再铺小块石料、石渣或石屑嵌缝找平,然后碾压;当石块含量小于70%时,土石可混合铺填,但应避免硬质石块集中。5.7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土石路基的路床顶面以下30-50cm范围内填筑符合路床要求的土并分层压实,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0cm。其他公路填筑砂类土厚度为30cm,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6.台背回填6.1台背回填范围(1)通道、涵洞工程:顶部长度不小于2倍台高+2m。底部为基础外沿3-5m。(2)桥梁工程:顶部长度不小于2倍台高+3m;拱桥台背回填长度不应小于台高3-4倍;底部为基础外沿3-5m。6.2施工要点(1)桥涵填土的范围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执行。做好过渡段,过渡段路堤压实度应不小于96%,同时纵向和横向防排水系统连接通畅。(2)台背回填应慎重选择填料,宜采用强度和水稳定性好的材料,宜采用天然砂砾、粒径小于15cm的石渣、水泥稳定类的半刚性材料填筑或灰土回填。(3)严格分层填筑,严禁向坑内倾倒,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应在结构物墙身上左、中、右位置,用红、白油漆相间划出每层压实厚度控制标线,并标注层位编号。与路堤交界处应预留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2m,台高不大于1m、内倾2%-4%。(4)台背填土的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应在梁体安装完成后两侧对称回填;柱、肋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台帽施工前,柱、肋侧对称、平衡地进行。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5)回填施工应采用大型压路机为主、小型压实机具配合进行压实。采用小型夯实机具夯实铺筑厚度不得大于10cm。(6)回填前,八字墙、一字墙以及支撑梁必须完成,梁板架设前最多对称回填至1/3墙高。回填应与路基同步施工,不能同步时应严格按要求开挖台阶。(7)涵洞应在盖板安装或浇筑后,在洞身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8)回填过程中,应防止雨水浸泡,回填结束后顶部应及时封闭。7.碎石(清宕渣)垫层7.1按设计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铺筑符合要求的水稳定性材料,分层铺筑、压实。并宽出路基边脚不少于0.5m,两侧端按设计防护。7.2施工中应避免砂或砂砾受到污染,严重污染的应换料重填。8.水泥搅拌桩8.1设备要求:进场后对施工机械设备配套情况、完好率情况等进行检查,认真核查桩机的主要技术性能,确保所用机型能满足施工要求。每台桩机必须配备电脑数据记录仪。8.2材料要求:采用强度等级为3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8.3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施工人员必须熟悉设计图纸、技术规范、施工方案、工艺要求等。按要求在室内进行配比试验,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水灰比、水泥掺入量。做好测量放样工作,绘制出水泥搅拌桩平面布置图,作出醒目标志以利查找。(2)场地准备:施工段落在清表后将场地整平,当地基表层有淤泥或软弱层时,清淤后回填,场地做好排水坡,挖设排水沟,保证场内不积水。8.4施工流程(1)钻机定位:钻机安装调试,检查转速、空压设备、钻杆长度、钻头直径等,并连接好输浆管路,将钻机移到指定位置,进行桩位对中。(2)预搅钻进:待搅拌机及相关设备运行正常后,启动搅拌电机,使搅拌机旋转切土下沉。钻进速度<1.0m/min,应控制在0.4-0.7m/min。(3)制备水泥浆:水泥浆液应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水泥浆拌和时间不得少于5min,不得离析、沉淀,停置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灌入浆液时应加筛过滤。(4)提升喷浆搅拌:当搅拌机下沉到硬土层后,钻头反转,打开送浆阀门,喷送水泥浆,水泥浆已到桩底后,进行提升搅拌,提升速度0.8m/min。(5)复搅:当钻头提升至距离原地面50cm左右时,再重新边喷浆边搅拌至桩底,连续喷浆1min,最后搅拌提升至地面,并做好施工记录。(6)机具移位:钻机移位,重复以上步骤,进行下根桩的施工。(7)机具清洗:当施工告一段落后,清洗全部管路中的残存水泥浆,并将粘附在搅拌头上的软土清洗干净。(8)桩头处理:桩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后,人工对搅拌桩桩头超灌部分进行凿除,并清除现场多余土层,待各项检测满足设计要求后,填筑卵、砾石垫层。8.5质量检测(1)成桩3天内,用轻型动力触探(N10)检查每米桩身的均匀性,检查频率为每段落内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2)成桩7天后,采用浅层开挖、目测检查桩体搅拌均匀性、整体性及外观质量,并测量成桩直径。开挖深度为停浆面以下1.5m处。检查频率为每段落总桩数的5%。(3)成桩28天后,钻芯取样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每根桩取3处,即距桩顶及桩底各1.0m处,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