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1~计算机辅助设计(ProEngineer4.0)课程设计报告一.课题名称CB-B25型齿轮泵班级:12机工A1小组成员:李书越陈悦豪组长:李书越二.所绘制产品的功能和工作原理描述CB-B25低压齿轮油泵是将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的转换装置。图1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图。装在壳体内的一对齿轮的齿顶园柱及侧面均与壳体内壁接触,因此各个齿间槽间均形成密封的工作空间。齿轮泵的内腔被相互啮合的轮齿分为左、右两个互不相通的空腔a和b,分别与吸油口m和排油口n相通。当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左侧吸油腔a的轮齿逐渐分离,工作空间的容积逐渐增大,形成部分真空,因此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吸油管进入吸油口m。吸入到齿问的油液在密封的工作空间中随齿轮旋转带到右侧的排油腔b,因右侧的齿轮逐渐啮合,工作空间的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2~积逐渐减小,所以齿间的油液被挤出,从排油口n经油管输出。当齿轮不停旋转时,左、右两腔不断完成吸油和排油过程,将压力油输送到液压系统中。CB-B25齿轮泵应用范围:用于机床、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作为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也可作润滑泵,输油泵使用。齿轮泵工作原理是通过齿轮啮合产生的空间将油从油箱挤压到润滑部位在术语上讲,齿轮泵也叫正排量装置,即像一个缸筒内的活塞,当一个齿进入另一个齿的流体空间时,液体就被机械性地挤排出来。因为液体是不可压缩的,所以液体和齿就不能在同一时间占据同一空间,这样,液体就被排除了。由于齿的不断啮合,这一现象就连续在发生,因而也就在泵的出口提供了一个连续排除量,泵每转一转,排出的量是一样的。随着驱动轴的不间断地旋转,泵也就不间断地排出流体。泵的流量直接与泵的转速有关。实际上,在泵内有很少量的流体损失,这使泵的运行效率不能达到100%,因为这些流体被用来润滑轴承及齿轮两侧,而泵体也绝不可能无间隙配合,故不能使流体100%地从出口排出,所以少量的流体损失是必然的。然而泵还是可以良好地运行,对大多数挤出物料来说,仍可以达到93%~98%的效率。对于粘度或密度在工艺中有变化的流体,这种泵不会受到太多影响。如果有一个阻尼器,比如在排出口侧放一个滤网或一个限制器,泵则会推动流体通过它们。如果这个阻尼器在工作中变化,亦即如果滤网变脏、堵塞了,或限制器的背压升高了,则泵仍将保持恒定的流量,直至达到装置中最弱的部件的机械极限(通常装有一个扭矩限制器)。三.所绘制产品的主要结构分析文后为CB-B25型齿轮泵的全部零件图。图3的右上方为该齿轮泵的轴测装配图,左上方为轴和齿轮的局部轴测装配图,下面为部分零件的分离式轴测图,以便详细看清楚各零件的结构。轴测图上各零件的编号与图文后零件图上的序号相一致,为叙述方便,泵体及左端盖上各空腔均用小写拉丁字母标注在其轴测图上。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6装在泵体2中,由主动轴4带动回转。主动轴4和从动轴5与两个齿轮6问用平键连接,主动轴的外伸端也装有一平键,三个平键的尺寸均为5×16。轴4、5上各有两个R0.9的凹槽(见文后件4、5的零件图),分别装4个轴用钢丝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3~挡圈16,作为两个齿轮6与轴4、5间的轴向固定。左、右端盖1、3装在泵体的两侧,用6个内六角螺钉M8×40连接,并用2个圆锥销A10×60定位。四个双列向心滚针轴承(型号为6354901)分别装在左、右端盖内,支承轴4和5。主动轴右边外伸端部分为防止漏油,采用装在密封衬套7内的油封进行密封。另外三个滚针轴承的外端分别装有3个压盖8,它的外径为24,它与左、右端盖的孔24配合,产生很大的过盈,以保证密封。这种由泵体和左、右端盖组成的分离三片式结构,使装配后泵的轴向间隙直接由齿轮与泵体厚薄的公差来决定,因此容易控制。由零件图可看到,齿轮的宽度为24f7,泵体的宽度为24H7,后者即为左、右端盖装配后的距离,因此齿轮与端盖间的配合公差即为24H7/f7。这个齿轮泵采用内泄漏结构,在左、右端盖上都铣有槽c和d,使轴向泄漏的油液经通道c和d流回吸油腔a。在泵体的两端面上还铣有压力卸荷槽e,由侧面泄漏的油液经槽e流回吸油腔。从图3左边件1剖开的轴测图上,可看清齿轮泵上吸油口m、排油口n、吸油腔a和排油腔b的实际位置。左、右端盖上的槽f和g是困油卸荷槽。困油现象是外啮合齿轮泵的一个较突出的问题。齿轮泵要能连续供油,啮合齿轮的重合度应大于1,因此齿轮旋转时,一对齿未脱开之前,另一对齿便又开始啮合,这时两啮合轮齿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容积V,留在两齿间的油液就困在该容积中(图2(a))。齿轮继续旋转,容积逐渐减小,直到两个啮合点A、B处于节点两侧的对称位置时(图2(b)),封闭容积为最小。再继续转动,封闭容积又逐渐增大,到图2(c)所示为最大位置。在封闭容积减小时,被困油液受挤压,压力急剧上升,油液从两齿接合的缝隙中强行挤出,使齿轮和轴承受到很大的径向力;当容积增大时,又产生局部真空,使溶于油液中的空气分离出来,油液本身也要蒸发气化,致使油液产生气泡,使流量不均匀并造成噪声,这种现象称为困油现象。因此在齿轮泵端盖上铣有两个消除困油现象的凹槽,即卸荷槽f和g。从理论上讲,卸荷槽的位置应保证困油容积在到达最小位置以前与排油腔接通,过了最小位置与吸油腔接通。为保证泵的吸、排油腔互不沟通,令两个卸荷槽的边缘恰好通过对称于节点的两侧啮合点A和B就可以了,如图2(d)中的虚线。但实际上因齿侧间隙甚小,所以困油容积又可看成分隔为左下腔Ⅰ和右上腔Ⅱ两个空间。当按图示方向旋转,越过中间位置后,Ⅱ的容积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4~继续变小,这部分油液仍受到挤压。为此,该齿轮泵将卸荷槽向吸油腔方向偏移一段距离,如图2(e)所示,使ab。从件1和3零件图中的B-B剖视可看到,尺寸3±0.2即为距离a,尺寸8.3±0.2为距离a+6,即距离b为5.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5~四.所绘制产品的装配示意图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6~五.所绘制产品的零件明细表六.任务分配小组中我们有两个人,我负责8个零件,难度系数基本平分。我做的内容是:左端盖、泵体、螺钉、油封、密封衬套、压盖、轴承、销。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7~七.项目进行过程中涉及的具体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法一、在我做的内容中,有左端盖是比较难的,这个零件的结构比较复杂,又没有轴侧视图,所以很难了解到这个零件的外观。特别是为了防止困油而设计的槽的结构比较难以理解,构思不出式样。最后通过网上寻找实物图片,我理解了所要画的零件的大致形状,然后再去理解零件图,就没有了什么障碍。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8~二、在PROE出图的时候,由于没有更改公制英制,所以遇到了很多问题,导出的图都被缩小了很多,最后通过更改模板解决了问题。在RROE中创建剖视图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在做旋转剖的时候,不了解操作,一直做不出来,最后通过网上寻找解决方案,完成了出图工作。三、在CAD出图中,发现RPOE出的图还是有很多局限性,很多的线条都是重合的,删除这些重合线条就花费了很多时间,PROE出图的剖面线也不符合制图规范。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9~八.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期间的具体工作流程和时间节点2015.6.2完成标准件绘制2015.6.12完成齿轮与右端盖绘制2015.6.30完成课程设计装配2015.6.31完成课程设计报告九.产品总装爆炸图十.实训小结经过这次实训,我受益良多。对于PROE和CAD软件的运用更加的自如,这次计算机辅助的设计的实训,我运用了流行的建模软件PROE,这个建模软件在平时的工作中运用的十分广泛。这次实训的流程如下:1、运用建模软件进行软件建模。2、在PROE中进行出图操作。3、在CAD中进行修改。4、在PROE中将他们装配。5、在PROE中出装配图。6、在CAD中进行修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ShanghaiSecondPolytechnicUniversity智能制造与控制工程学院(工学部)~10~这次实训,对于出图的理解更加深刻了。以前在做CAD出图的时候,我总是粗枝大叶的,整体上并没有什么错误,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有很多的问题。这次CAD出图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们一个CAD出图的模板,这个模板十分有用,模板中有每种图纸的图库,各种斜度、基准和粗糙度的符号,还有标准的长仿宋的工程字,图纸中的线宽都已经做了区分。这些东西让我在出图方面如虎添翼,让我能够出一张十分符合规范的CAD图纸。在PROE方面,这次实训让我对课堂上学到的PROE操作更加熟练了,对于各个指令的理解更加深刻了。有一些课堂上不曾注意的问题,我理解的更加好了。比如公制英制的问题,在平时上课的时候,我不是重视这个问题,但是在实训的时候,我对于这个问题理解的更加深刻了,因为没哟设置好公制,就不能很好的出图。十分感谢实训老师对我的悉心教导,这个课程的设置非常的合理。十一.参考资料[1]现代设计图学,葛常清张云飞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2]老师下发的国家标准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