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书籍提升孩子的生命质量——“振兴阅读行动”阶段总结从06年9月始,泉水小学的六(2)班悄悄发生着变化:教室的墙角添置了一个铁皮书橱,玻璃门上贴着“书香教室”四个红字,分外醒目;书橱挤满了各种各样的基本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课间、午间原先打打闹闹的孩子们大多在静静地读书;有时还传来他们就书的内容高谈阔论的声音;孩子们往日略嫌粗野的谈话逐渐被文雅的语言取代;六(2)班几乎所有学生都把“读书”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活动也吸引了部分老师,真是师生爱读书,教室飘书香……变化,源于这个班正在实施的“与名著同行,以好书为友”——振兴农村小学生阅读行动。课题,起于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关怀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可见,阅读对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性。然而,读书问题现时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大问题,如果把它放在远离城区、信息闭塞的我校来考察,更是了不得的大问题。据上级教研部门反馈,现在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城区孩子相比,差距甚大。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口头表达能力与城区孩子更是不可同日而语。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甚多,但农村小学生课外基本上不阅读是造成语文水平低的首要因素。据我们的观察和广泛地了解,我校中高年级学生几乎不读课外书或无书可读的竟达85%以上。至于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这些不读课外书的学生课余除了写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主要就是看电视、做一些家务活或自由玩耍。即便是语文课程标准上推荐的书籍,因老师要求不严,家长不予重视,学生也不会买,也不去读。很多学生家中竟然找不到一本(除作文选)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也有爱看书的个别学生,但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而且看的多是层次很低的书,比如小学生作文选、动漫或卡通画及低俗的故事类书籍。课外阅读的严重缺位,导致我校学生语文能力低下,知识面极其狭窄,精神生活单调,孩子的发展缺少有力的支撑。因此,以读名著、好书来攻占学生的课余时间、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加学生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打下未来发展的“人生底色”,已是我们农村小学能够做的必然选择。再说,随着江苏省高考新方案的出台,语文作为统测科目,在总分中权重的加大,势必对孩子的未来升学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切实搞好小学生课外阅读对学好语文,提高应试成绩无疑至关重要。我校以一个班学生为实施对象,进行课题研究,一方面固然有科研性质,归纳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做法,以便在全校中、高年级全面推广,一方面也是让学生切实经历阅读过程,得到实惠,提升自己。我在一开始,给这个课题定的研究目标第一条就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活动,使其吸纳丰富的精神食粮,让有价值的历史文本在现实的语境中辐射出积极的存在意义,从而积淀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学生的生活品位,以文本中真、善、美、圣、爱等方面的丰富意义,充实学生的精神领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态度。”市教科所王建国主任看了以后,认为目标太高,也不容易衡量研究效果,需重新定位。经过反复斟酌,被改为:“通过组织小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活动,使他们产生阅读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阅读实践中掌握阅读方法,学会选择阅读材料。”这一目标更切合实际,也是这一研究课题的应该且能达到的研究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对这项课题的意义和价值有大致地了解,我确定了“读书、充实、成长”为振兴阅读行动的主题口号,让学生在这个口号的召唤下,行动起来。活动在班上一经宣传、动员,就得到了学生的支持,读书热潮在班上开始兴起。营造,为学生读书提供切实的保障书香教室的建设,需要营造氛围,需要一定数量的藏书。我除了在放书的书橱上贴上“书香教室”四个红字外,还在墙上贴上了“读书、充实、成长”说明活动意义的主题标语。让全班学生感觉到教室里浓郁的读书气息,感觉到教室不仅是上课、写作业的地方,更是读课外书的好场所。书橱是学校最好的铁皮书橱,接下来是配备一定量的满足学生需要的图书。原以为在学生、学校的支持、配合下,配备200本适合阅读的书应不成问题,但实际情况很糟糕。首先是学生无书可带,动员了几次,班上学生只带来10来本小学生作文选之类的书;农村家庭经济较差,家长大部分舍不得掏钱买书;其次是学校藏书太少。象我校在校学生近1000人,但图书室藏书只有3000册左右,且50%左右的书为教辅用书,及远离时代生活单纯为政治服务的一些书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准备的书即就是学校了。”很显然,我校的藏书适应不了全校学生阅读的需要。为了解决好班级学生书源问题,我只好自己想方法。首先,我对个人的藏书进行了清理。我首先对外国文学作品(主要是名著)进行了筛选,挑选出能够让学生基本理解的、富有人文精神色彩的文学作品作为学生的读物。如:《克雷洛夫寓言》、《一千零一夜》、《印度民间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悲惨世界》、《爱的教育》、《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等,然后对中国的古、今作品进行遴选。为了寻找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我不仅参考了《亲近母语课题组研究中心》向小学生推荐的读物名录和兄弟学校选择的作品目录,而且请教了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吴老师,就中国古代文学哪些作品适合高年级学生阅读进行了探讨。根据吴博士的建议,我选择了侧重于中国唐代及以后的名诗、宋词,浅近的文言文以及有关名人故事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这既是文化传承,也是文化积累。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由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的特殊性,加之文字表达的艰涩性(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我基本上不再选择。但中国当代的文学作品由于其强烈的艺术性、深刻的思想性及鲜明的时代性,不可不让学生有感性的了解。经过讨论,我们最终确定了80年代初至90年代发表的当代小说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特别是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发表的中、短篇获奖小说作为首选。如《高山下的花环》、《陈奂生进城记》、《李顺大造屋》、《哦,香雪》等作品。再次,我们对儿童文学作品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少儿期刊《少年文艺》、《儿童文学》我们也纳入学生的阅读范畴,我们有选择地配备了近50本《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杂志。近年的冰心儿童文学获奖作品也是小学生很好的读物。其次,名人传记类作品、外国著名推理小说、自然科学作品等其它适合少儿阅读的书籍也是我们为学生准备的读物。总之,对小学生读物的选择我们是慎重的、负责的,我们把课外阅读当作学生精神成长、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为了给学生配备好需要的书籍,除了利用个人现有的书源外,主要是陶钱购买。比如为了配好《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练习册推荐的《青鸟飞过》、《钟声》、《蓝花》、《象母怨》等四本冰心儿童获奖作品集,我几乎跑遍了南京市大大小小的新华书店,最终才买到了三本书:《青鸟飞过》、《钟声》、《蓝花》。为了购书,个人花了近300元。如今,班级书柜已配备了近300本书,人均4本以上,基本满足了学生阅读的需求。如何让学生实实在在地阅读呢?最关键的是保证他们有阅读的时间。按照我的课题实施方案的安排,我利用中午1小时时间让学生坐班阅读,刚开始时,为了确保学生在班安静地阅读,我发挥图书小组长的作用,让他们从班级图书管理员处领书,然后发至本组的每位同学手中,保证人手一本,1小时结束后,再由组长收回,由管理员检查后放入书橱。而我则在1小时读书时间内,坐班监督、管理,并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如果学生在阅读中有问题,则可以向我咨询。由于每日中午坚持1小时午读(阅读方式为默读),时间长了,学生自然形成了习惯,每到读书时间,他们就自觉地在座位上安静地看书,真个是乐在其中。此外,我班还把每周一节的科文课用来上阅读课,以增加学生的读书时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照目前的阅读量,学生半个学期下来,平均每人要读30余万字,一学年要读近130万字,比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翻一番还要多。我班部分学生在该课题未正式立项前,就在我的动员下,利用暑期读书。有一位同学在假期中读完了《骆驼祥子》、《烽烟图》、《野火春风斗古城》、《说岳全传》、《鼓书艺人》等文学作品,阅读量达150万字。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童年的阅读品质和趣味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小学阶段的儿童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他们的阅读品位就不会是很高的,比如,他们爱选择阅读更省事、图文漂亮的漫画,他们爱看稀奇古怪的神鬼故事……这些文化快餐对他们精神的成长是有害的。而良好的阅读习惯正是较高阅读品位的重要标识。为此,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培养他们良好的坐姿习惯,读书做笔记的习惯,慎重选择阅读材料的习惯,读整本书的习惯,精读深思的习惯,读后复述的习惯。很多学生在读书进入情境之时,往往不自觉地把眼睛贴在书上,不能保持眼睛与书本有一尺的距离,这对视力是十分有害的,我就时刻提醒并纠正学生的坐姿,叫他们挺胸拔背,眼睛与书本始终保持一尺。学生在读书时,必然会遇到精彩优美的语段、词语、句子或富有哲理的话,以及谚语、歇后语等。我就叫学生在准备好的本子上摘抄下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对书中的人物、事情产生了想法,我也叫学生及时地记录下来,并坚持这样做。这就是读书做笔记的习惯。读书阅读品位的高下,读者的阅读文本的性质是关键的衡量标志。我要求学生绝不看快餐式的文化垃圾,而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适合他们阅读的一些中外名著、优秀少儿文学作品等书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说:一个希望优秀的人是应该亲近文学的。学生在少年时期,理所当然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在那些经典和杰作里,他们会得到和世俗不一样的气息,同时还能滋生出优雅的心情和感觉,甚至迸发出智慧的灵光。一阶段的阅读实践,已让学生产生着悄然的变化:他们的谈吐已逐渐褪去了粗俗,他们的气质也渐趋文雅。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我主要上成三种类型:自由阅读课、阅读指导课和好书推介课。自由阅读课是最主要的形式,全班学生坐在教室里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默读。书籍当然是自己在书柜中选择的。阅读指导课主要是在老师指导下,对某一类读物的阅读方法进行研讨、传授,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指导学生读歇后语,如何读写人的小说。还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如如何处理好精读和泛读的关系。好书推介课则重点对作品介绍、评价、帮助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欣赏鉴别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大量阅读的助推剂,必将把学生引入文化的长河,也必将使学生收获一种命运。反思,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在活动中我们感觉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1、阅读的时间还不能完全保证,学生每天要面对大量英语、数学、语文习题,为完成习题有时必然要挤占一些阅读时间;2、对少数学生来说阅读的量远远不够,这些学生以往几乎不读课外书,阅读能力很低,他们不适应书面文字的表述方式,读得吃力,阅读效率很低。阅读达不到一定的量,阅读能力就很难提升;3、由于时代风气的影响,一些学生把读课外书看作老师布置的任务,独处时不会自觉地去阅读;4、阅读能力是习得的,只有靠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往往对阅读兴趣的维持至关重要。因不能较好地感悟作品传达的意义,文本就不会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吸引力。以后打算:1、继续充实班级书库。2、学习兄弟学校的读书经验,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3、观察、了解读书给学生带来的变化,吸取来自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活动形式、方法,努力增加学生阅读的时间和阅读量。4、创造条件,积极倡导个性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