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愁,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犹太教徒认为大卫王曾把耶路撒冷作为统一的以色列王国首都,历史上是犹太人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基督教徒认为耶稣是在耶路撒冷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伊斯兰教徒认为穆罕默德曾在耶路撒冷登宵(遨游七重天,见过先知和天堂)。耶路撒冷是除了沙特阿拉伯境内的麦加和麦地那以外的穆斯林第三个圣地。耶路撒冷是三教圣城。哭墙(犹)和萨赫莱清真寺(伊)基督教的圣地——苦路盘旋期间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战后50多年来,全球共爆发160多次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其中40余起发生在中东,占总数的四分之一。材料二: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壤的国家都有边界领土纠纷。除些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的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水源、交通要道的争夺。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国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和新矛盾丛生。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有突出影响的是阿以冲突。------《当代世界知识200题》“中东”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的交汇点一、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连接两洋三洲五海“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包括埃及、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约旦、科威特、伊朗和土耳其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方千米,人口一亿多。一、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在巴勒斯坦地区居住过①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建立希伯莱王国。之后分裂为两个国家,北部称以色列王国,南部称犹太王国;②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被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犹太人举背井离乡流散到世界各地。从此结束了犹太民族主体在巴勒斯坦生存的历史。③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并建立了统一的阿拉伯帝国,公元637年巴勒斯坦并入阿拉伯帝国,形成了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此后他们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④1518年,巴勒斯坦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直至一战结束。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巴以冲突的历史由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犹太人流浪到世界各地,但他们仍然固执地坚持着他们的犹太教义,保持着他们的文化,形成一支独特的、没有自己土地、没有自己祖国的民族。因为犹太人无法融入西方基督教社会,被当作异教徒备受迫害和歧视。犹太人逐渐意识到,要改变犹太人的悲惨命运,只有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在这种思想支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大批的犹太人迁到巴勒斯坦地区,想在这里恢复曾经的犹太国。大量犹太人渗入,势必给当地的阿拉伯人的生活环境造成很大冲击。这就使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日益尖锐。联大181号决议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犹太人占巴勒斯坦56%的土地,居民只占当地人口31%;相反占人口69%的阿拉伯人,土地只有44%。)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有联合国管理。1.内因:大国力量的干涉(战略利益的需要)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的排他性主权要求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突出(耶路撒冷三教圣地)⑵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2.外因:4.冲突关键:3.现实原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一、中东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⑴历史原因:时间名称起因参战国结果第一次1948第二次1956第三次1967第四次1973第五次1982以色列建国埃等国VS以以获胜埃及收回运河埃及VS英法以埃及胜利以色列袭击埃叙VS以以占埃叙领土埃叙收复失地埃叙VS以埃叙夺回部分土地以打击巴解总部巴解黎叙VS以以胜利二、五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六日战争十月战争黎巴嫩战争四次中东战争后的局面说明:地图中绿色为巴勒斯坦国土,白色为以色列国土。连年战争的后果:中东战争据不完全统计,约三万以色列人在战争中伤亡,十多万阿拉伯人伤亡,数百万巴勒斯坦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战争使阿拉伯国家背上了沉重的军费负担,债台高筑,民生凋敝,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以色列全民皆兵,其国防支出在政府预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在加沙北部杰巴利耶难民营,一名巴勒斯坦男子搂着儿子坐在一片废墟中认识:战争难以化解阿以间的分歧和积怨!三、中东和平的努力巴、以和解①巴解组织提出“以土地换和平”②《巴勒斯有限自治宣言》即《奥斯陆协议》③2003年,“中东和平路线图”,巴解组织和以色列表示接受1993年,在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的斡旋下,拉宾同阿拉法特签署了《奥斯陆协定》,中东和平出现了曙光。阿拉法特、佩雷斯与拉宾同获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1995年拉宾被刺杀“我梦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地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拉宾身上所带的被鲜血染红的《和平之歌》歌词我是一名巴勒斯坦士兵……我不仅要用枪保护自己,还要保护每个巴勒斯坦儿童、妇女与男人,保证巴勒斯坦人能生存。”2004年11月11日夜,大批巴勒斯坦人在东耶路撒冷游行,悼念当天在巴黎病逝的阿拉法特。2003年的“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第一阶段(从2003年公布之日至5月):以巴双方将实现停火;巴方将打击恐怖活动,并在安全问题上与以色列合作;以方则应撤离2000年9月28日以后占领的巴方领土,冻结定居点的建设,拆除2001年3月以后建立的定居点。第二阶段(2003年5月至2003年底):以色列军队最大程度撤出巴勒斯坦被占领土;巴方出台第一部宪法;建立具有临时边界的巴勒斯坦国;推动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第三阶段(2003年底至2005年):对巴以最终地位问题进行谈判,内容包括边界、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权、犹太人定居点等,最终建立正式的巴勒斯坦国。国际漫画——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的障碍手中拿着的地图是“中东和平路线图”,挡在路上的房子门前树立的标示为:以色列定居点.原载美国《费城每日新闻》哈玛斯声明外国人撤出以色列保命以巴流血冲突再起两万多名以色列人在耶路撒冷举行大规模示威集会,抗议总理沙龙领导的联合政府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蒙面的哈马斯激进分子哈马斯是巴勒斯坦两大主要政治派别之一。和平之路——任重道远……南亚次大陆一、印巴分立英印总督蒙巴顿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英国分别向两者移交政权。1947年8月15日,印、巴正式实行分治,分别独立影响?•2008年6月,印度政府把查谟以北250公里处的一片穆斯林拥有的山林和土地批准划归成为印度教朝拜圣地。这个非法事件引起当地基思特瓦镇的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新冲突,双方发生对抗,政府出动军警“维护社会治安”,枪杀了二十二名示威游行的穆斯林民众,数百人身受重伤。•8月16日举行大规模集会,为最近被打死的一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领袖送葬。游行队伍高举黑色旗帜和标语口号,“每个灵魂都要求自由”、“我们要自由”、“血债要用血来还”、“克什米尔属于我们”、“印度人滚回家去!”克什米尔水源充沛、风景宜人的克什米尔地区“蒙巴顿方案”中规定,克什米尔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归并印度或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500万人口中,77%是穆斯林,印度教徒占20%。但是,由于英国为在印巴两国间制造矛盾,将克什米尔的主权交给了信奉印度教的查谟土邦王公。克什米尔地区时间目的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947年至1949年1965年至1966年1971年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所有权肢解巴基斯坦印度占领克什米尔60%领土,巴基斯坦占其余40%领土双方未取得明显胜利,并重申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东巴成为独立的孟加拉国二、三次印巴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后的南亚次大陆1.同一地区生活着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2.殖民统治者“分而治之”政策起到的挑拨作用3.以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的弊端4.领土边界长期不确定归属酝酿矛盾与冲突5.大国的介入与出售武器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原因: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美国援助巴基斯坦:1954.5,美巴签定共同防御协定1954.9,巴基斯坦与美英法等8国签署了《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1954.9,巴基斯坦加入地区性军事联盟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苏联向印度提供经济和武器援助→使南亚次大陆成为冷战的延伸场四、印巴冲突的影响(1)严重阻碍了两国的发展(2)两国进行军备竞赛,相继发展出核武器,严重威胁南亚乃至世界安全(3)为美苏干涉该地区事务提供了契机(4)对中国国家安全与中印边界领土争端影响巨大•十世纪七十年代,印度在核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1988年成功试射“普里特维-I”导弹。1989年,印度试验“烈火”导弹。1998年,印度在48小时内连续进行了5次地下核试验,并宣布自己成为“有核国家”。1999年,印度试射成功“烈火-II”导弹,可以打击巴基斯坦境内任何目标。2001年,试射具有携带核弹头能力的“普里特维-II”导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巴基斯坦开始研发核武器。1965年建立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1980年,巴基斯坦首枚导弹试射成功,射程为300-500公里。1982年,巴基斯坦宣布掌握核技术。1997年,巴基斯坦宣布已经研制了射程为1500公里的“高里”导弹。1998年4月,巴基斯坦试射成功远程“高里”导弹,它可以打击印度境内任何目标。1998年5月在印度进行核试验两周后,巴基斯坦也进行了6次地下核试验。2002年,巴基斯坦连续成功试射三枚导弹,都具有携带常规弹头和核弹头的能力。尼赫鲁主张麦克马洪线为中印分界线,经谈判无效后出兵进攻争议地区,于1962年发生中印战争,这次战争印度在军事上惨败,但印度仍然占有麦克马洪线以南土地。印度宗教冲突(印度教VS伊斯兰教)⑴来源不同:⑵世界观和生活方式不同①印度教是多神教,崇拜千万个神,伊斯兰教是一神教,只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②印度教强调个人的解脱,伊斯兰教则宣称,拯救来自先知(穆罕默德)的启示,个人应服从真主的意志;③印度教以牛为圣物,伊斯兰教徒则有吃牛羊肉的习惯。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伊斯兰教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印度教,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政治上就形成了两大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政党印度教是土著宗教,起源于BC2000年左右,主要教义是因果轮回。主要特点是种姓制度伊斯兰教是外来宗教。AD10C前后,居住在阿富汗的伊斯兰教徒入侵印度,占领印度西北部和北部地区。在入侵过程中,穆斯林统治者让当地的居民在“伊斯兰教和剑之间作出选择”,强迫他们改姓伊斯兰教,这样,伊斯兰教便在这些地区流行起来。这样,在土邦的归属问题上,英国就制定了两个自相矛盾的双重标准1.“以教定土”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土邦,因其信仰伊斯兰教的居民占多数,所以应加入巴基斯坦2.“自行选择”原则按这一原则,克什米尔王公又可以代表土邦选择加入印度这就使印、巴都认为对克什米尔地区拥有主权,这就为后来两国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埋下伏笔1.克什米尔地区重要性地理上:与中、印、巴、阿交界战略上:在冷战格局中有重要政治、军事价值(军事价值:建立机场可对亚洲大陆其他国家构成战略威胁;政治价值:与克什米尔联系在一起的南亚次大陆在东西方集团中的归属将对冷战格局的稳定与变化产生重要影响)2.印巴对克什米尔的认识角度不同印度:从整个亚洲政治格局、战略位置的角度认识→反映了印度想通过控制克什米尔,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巴基斯坦:从民族荣誉、民族独立的角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