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5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第五章第五章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5.1概述1.纳米与纳米科技1nm=10-9m纳米体系尺寸:1-100nm,处于团簇和亚微米体系之间。纳米微粒使其典型代表。表现出不同与宏观粒子的特性。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纳米科技:研究尺寸在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1990年,正式提出纳米科技概念,目前是国际科技的一大研究热点。2.纳米复合材料(nanocomposites)纳米粒子具有大的比表面积、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下降急剧上升,使其与基体有强烈的界面作用,性能显著优于相同组分常规复合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并赋予材料一些特殊的功能。金属/金属非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金属/陶瓷纳米复合材料陶瓷/陶瓷有机/无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聚合物这种复合不是简单的复合,而是两相在纳米尺寸范围内的复合。分散相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中)连续相聚合物分散相刚性棒状分子等聚合物/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连续相热固性、热塑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构成形式:0-0复合:不同成分、不同相、或不同种类的纳米微粒复合而成的纳米固体或液体。(在一维方向排列称纳米线、在二维方向排列称纳米薄膜、在三维方向排列称纳米块体材料。)0-1复合:纳米微粒分散到一维的纳米线或纳米棒中。0-2复合:纳米微粒分散到二维的纳米薄膜中。(均匀弥散或非均匀弥散)。0-3复合:纳米微粒分散到常规的固体粉体中。填充型就主要采用该0-3复合。1-3复合:纳米碳管、纳米晶须与常规聚合物粉体复合。2-3复合:无机纳米片体与聚合物粉体或聚合物前躯体复合。5.2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定义:分散相的大小为纳米级(1-100nm)的超微细分散体系与聚合物基体复合所得到的材料。由于纳米粒子的复合,可改善聚合物基体的物理机械性能、热稳定性、气体阻隔性、阻燃性、导电性和光学性能等,并造成其在声、光、电、热、磁、介电等功能领域与常规复合材料不同。如聚合物基体本身具有功能效应时,纳米粒子与之耦合有可能产生新的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优势:使用原有的材料,通过调节复合物中的分散状态,就可有新的性能。5.3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①液相法溶胶-凝胶法、乳液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②固相干法研磨法、烧结法、气流撞击法③气相法激光气相沉积④其他特殊方法重力分选法1.溶胶-凝胶法(Sol-Gel法)制备无机材料的新工艺金属醇盐或无机盐溶胶凝胶无机材料即:溶胶的制备,溶胶-凝胶转变,凝胶干燥水解凝胶化干燥、烧结优点:条件温和,可以在早期控制材料的表面和界面。分散相飞化学成分、结构。尺寸、分布、表面特性等均可控制。缺点:凝胶干燥过程中,材料收缩,前躯体价格贵。2.复合醇盐法基本原理也是溶胶-凝胶原理。但为了得到纯粹的纳米颗粒,需对两种前躯体的加入比率及水解速度预先进行比较。如制备BaTiO3纳米颗粒第一步制备Ba的醇盐,第二步制备Ti的醇盐,第三步两种醇盐复合使Ba:Ti(摩尔比)=1:1,加水分解,得微晶BaTiO3沉淀。3.微乳液法溶胶-凝胶方法的一种延伸,纳米溶胶体系中,加入了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将纳米颗粒表面包覆,形成核-壳胶束。优点:纳米粒子粒径小、分布窄及比表面积大。要求有匹配的微乳液体系:包括纳米前躯体、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通过控制水/表面活性剂的相对比例,体系的pH值等,达到控制颗粒粒径大小的目的。经过洗涤、干燥、后处理之后,得到“假团聚”的微米级粒子,实际结构却是纳米级的。4.沉积法与等离子体法沉积法: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气相沉积(PVD)在惰性气氛中,将金属纳米粉如Fe、Co、Ni等直接沉积在载体(聚合物或无机物)上,制备高效催化剂。纳米金属微粒金属-有机聚合物复合膜(金属气化沉积在聚合物衬底上)蒸发沉积、溅射沉积激光沉积5.分子及离子插层方法膨润土、凹凸棒土、海泡石等其结构本身具有纳米尺度的层状结构。利用分子插层或离子插层等方法,可以将这些片层结构加以剥离,得到纳米结构材料前躯体。插层复合法:层状无机物作主体,有机物做客体,插入主体层间。按有机聚合物插入无机物层间的方式可分为插层聚合单体插层后聚合不易找到合适的溶液插层溶液插层使分子有序排列单体和溶液熔融插层工艺简单,易于功能化该法较Sol-gel法简单,材料热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好,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5.4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1.溶胶-凝胶法(分步IPN)根据聚合物及其与无机物组分的相互作用分类:①直接将可溶性聚合物嵌入无机网络前躯体前驱物水解缩合半互穿网络(线性聚合物贯穿在无机物网络中,可溶聚合物有PVA、PVAc、PMMA等)溶解在预形成的聚合物溶液中H+orOH-or盐②嵌入的聚合物与无机网络有共价作用(分步IPN)在可溶性聚合物侧基或主链末端引入能与无机组分形成共价键的基团,产生两相共价交联。(弹性模量和强度提高)。③有机-无机互穿网络(同步IPN)在体系中加入交联单体,使交联聚合和前躯体的水解缩合同步进行。聚合物的交联,可减少凝胶的收缩,具有较大的均匀性和较小的微区尺寸。对于不溶的聚合物可以原位生成均匀地嵌入到无机网络中。以上溶胶-凝胶法的特点是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两相分散均匀,可产生精细的第二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凝胶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等小分子挥发,产生收缩应力。常用共溶剂法,所用聚合物受到溶解性的限制。2.层间插入法(层状结构无机物可用)利用层状无机物(粘土、云母等层状物)的膨润性、吸附性和离子交换功能,使之作为无机主体,将聚合物(或单体)作为客体插入无机相的层间。层状矿物,其层间距及每层厚度都在纳米尺度范围。如蒙脱土(原料丰富,价廉)是最重要的研究对象。插入法分以下四种:①熔融插层聚合:聚合物单体插层进入硅酸盐片层中,原位聚合。聚合放热,使层间剥离,实现纳米尺度复合。②溶液插层聚合:单体溶解+无机物溶解混合、搅拌单体层间聚合。(即可线性聚合,也可网状聚合)。③高聚物熔融插层无机物+高聚物剪切作用下实现插层(易实现工业化)④高聚物溶液插层无机物+高聚物实现插层(要有合适的共溶剂体系)混合加热熔融某一溶剂溶解3.共混法(类似于共混改性,易得到纳米粒子)①溶液共混树脂溶于溶剂中+纳米粒子成膜或浇铸除去溶剂得样品②乳液共混先制备聚合物乳液+纳米粒子除去溶剂(水)而成型均匀分散均匀分散③熔融共混聚合物熔体+纳米粒子共混(易团聚)④机械共混法搅拌、研磨等(必须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4.原位聚合法(易得到纳米粒子)先将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单体中均匀分散,再引发单体聚合的方法。可在水相、也可在油相中发生聚合。适应于大多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优点:反应条件温和,粒子分散均匀,可一次聚合成型,性能稳定。缺点:仅适用于含有金属、硫化物或氢氧化物胶体粒子的溶液中,使单体分子进行原位聚合。5.分子的自组装及组装①聚合物-无机纳米自组装膜LB(Langmuirblodgett)膜技术利用两亲性分子在气-液界面的定向性质,在侧面施加一定压力的条件下,形成分子的紧密定向排列的单分子膜。通过有机成膜分子控制特殊性质晶体的生长。MD(moleculardeposition)技术采用和纳米微粒相反电荷的双离子或多聚离子聚合物与纳米粒子层层自组装(layer-by-layerSelf-assembling)过程,可得到分子级有序排列的聚合物及有机-无机纳米多层复合膜。(以阴阳离子间强烈的静电相互作用作为驱动力)②聚合物在有序无机纳米微粒中的组装有序介孔分子筛(mesoporousmolecularsieve)在有序的、直径3nm的六边形铝硅酸盐介孔主体MCM-41中,实现了导电聚苯胺丝的组装。(纳米电子器件)。③模板法利用某一聚合物基材作模板,通过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等手段,将纳米粒子原位引入模板以制备复合材料。如功能化聚合物表面陶瓷薄膜(纳米结构相)通过分子自组装和组装技术可实现材料结构和形态的人工控制,使结构有序化,进而控制材料的性能。形成6.辐射合成法制备聚合物基金属纳米复合材料。单体+金属盐引发聚合及金属离子还原分子混合一般聚合快于还原,体系黏度增加,限制粒子聚集,得到分散均匀的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钴源或加速器辐射5.5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特性通过纳米复合聚合物的各种性能均匀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活跃的是聚合物/粘土分散体系,最具有商品化价值的品种之一。P202表3-1-25.6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1.层状硅酸盐黏土材料具有独特的、天然的纳米结构-片层尺度为纳米级。主要有:高岭土、蒙脱土、海泡石、凹凸棒石、绿泥石等。膨润土:以蒙脱土为主要成分的黏土岩。膨润土矿石的矿物组成P203表3-2-1蒙脱土的最简单化学组成:Al2O3·4SiO2·3H2O理论上25.3%66.7%5%晶体结构特点:P204图二层硅氧四面体晶体与其间的铝氧八面体晶片结合形成晶层,构成2:1型结构。晶层具有水分子和可交换的阳离子(Na+、Ca2+、Mg2+)。物理性质:呈白色、(有时为浅灰、粉红、浅绿色)鳞片状。硬度2.3、密度2-2.7g/cm3,柔软、有滑感、加水膨胀、体积能增加几倍变成糊状,具有很强的吸附力及离子交换能力。蒙脱土各地的化学成分差别较大,中国大部分矿藏为钙基蒙脱土分布在东三省及新疆等地。2.有机黏土的制备天然的黏土与聚合物基体不相容,通过采用阳离子交换技术来制备相容的有机黏土。第一步:钙土钠土(钠离子将钙离子交换出来,使之层间可交换阳离子成为一价的钠离子)第二步:使用插层剂氨基酸类酸性介质中,-NH2形成-NH+3与层状硅酸盐片层间的钠离子交换后,成为氨基酸有机化的有机黏土。烷基胺盐类目前应用较广R-NH2试剂在酸性介质中质子化为R-NH3+,然后与层状硅酸盐片层间的钠离子交换后,成为有机黏土。可以稳定地分散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形成胶体体系。使片层表面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提高。其他插层剂胺甲基插层剂用于PS/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功能性插层剂可使其具有光敏功能、抗菌功能等3.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前景一种新兴的复合材料,与常规聚合物相比有如下性能特点:需要填料的体积分数少。只需5wt%的填料(比常规需要的少3-5倍)可使复合材料的性能有相当高的强度、模量、韧性及阻隔性能。性价比高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及尺寸稳定性其力学性能有望优于纤维聚合物体系。(是二维增强)优异的阻隔性能(片层平面取向、延长气液迁移的距离)应用前景:薄膜、包装材料电子、电器及汽车、飞机等零部件材料其他结构材料4.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对蒙脱土进行有机化处理,然后与单体或聚合物反应复合。①插层聚合法先将聚合物单体分散、插层进入层状硅酸盐片层中,然后原位聚合,利用聚合时放出的大量热量,克服片层间的库仑力,使其剥离,从而使层状硅酸盐片层和聚合物基体以纳米尺度复合。分本体插层聚合溶液插层聚合本体插层聚合(单体熔融插层原位聚合)主要工艺第一步:聚合单体熔融后对层状硅酸盐的插层;第二步:单体在有机黏土层间和外部的原位本体聚合。聚合单体有机黏土单体插层原位聚合纳米复合材料引发剂溶液插层聚合(单体溶液插层原位聚合)主要工艺第一步:溶剂小分子和单体分子对有机黏土的插层过程;第二步:单体在有机黏土层间及溶液中的原位聚合。溶剂有机黏土溶胀黏土单体插层聚合单体引发剂聚合反应纳米复合材料②聚合物插层法将聚合物熔体或溶液与层状硅酸盐混合,利用动力学或热力学作用使层状硅酸盐剥离成纳米尺度的片层并均匀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分为聚合物熔融插层聚合物溶液插层聚合物熔融插层(大分子熔体插层)主要工艺大分子从自由状态的无规线团构象成为受限与层状硅酸盐层间准二维空间的受限链构象。热塑性树脂有机黏土熔融机械混合退火处理纳米复合材料因而插层过程受焓变控制,聚合物大分子与有机黏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必须强于两个组分自身的内聚作用,且所

1 / 7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